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运输》2012,(8):92-93
航班延误,与城市拥堵一样,一方面是运行主体急剧增加与交通资源相对有限的矛盾,另一方面则是社会需求旺盛与管理运营滞后的矛盾,但更为重要的,还在于航空公司自身的问题。无论是民肮局的调研结果,还是公众的普遍感受,一些航空公司运营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够,人为放大了航空延误频率,也恶化了乘客对航班延误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美国航班延误的现状,分析了美国治理航班延误的措施——容量提升和需求管理,并得出对我国治理航班延误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上海浦东和广州白云机场先后发生了旅客为了维权而阻拦飞机的事件。一时间,关于航班延误的话题吵得沸沸扬扬。笔者以"航班延误"关键词上网搜索,谷歌找到了714万条相关信息,而百度找到了745万条相关信息。据2011年航空服务消费者调查报告,中国有超过7成的消费者遭遇过航班延误。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输》2010,(10):90-90
在民航业发达的美国,航班延误是一个较为普遍且长期未得到根本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今年4月29日,美国交通部开始对造成航班延误的航空公司给予重罚。从目前情况看,这项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惩治新规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航班延误已是个老话题了。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的航班延误率大约在25%左右,也就是说每4人次航空旅客中大约有1人次曾被航班延误困扰过。航班延误发生得如此频繁,航空公司也在叫委屈,但其实最委屈的还是乘客,因为乘客是“出门一日难”的弱者。笔者最近就亲身经历了一次航班延误之苦。8月26日,我们一行10人在参加了青藏铁路铺轨通过唐古拉山的仪式后,乘坐国航CA4111航班从拉萨返回北京。航班的正点起飞时间是下午1点整,可是在乘客登上这架空客A340客机后,飞机却迟迟没有起飞。大家感觉机舱内非常闷热,纷纷质问乘务员为什么不起飞,这时机长才通…  相似文献   

6.
航班延误导致了航空承运人与旅客之间持久而严重的冲突,但现行的法规约束了承运人通过主动填补合同缺口,进而最小化交易成本的激励,导致了很高的效率损失。本文利用法经济学分析认为航班延误应予赔偿,以实现对承运人的生产性激励,为此应通过法规调整来实现填补合同赔偿条款的缺口,通过信息供给和贵任分配机制实现交易成本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民用航空的发展与竞争,航班延误不仅影响航空飞行的安全与正常,更与航空公司的运营效率、运营成本及乘客利益息息相关。针对某一恶劣天气影响,对某公司受影响航班进行重新调配,考虑到航班的备降、盘旋等待、延误、取消等多种状态,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航班快速恢复模型,通过MATLAB运用遗传算法设计航班恢复算法进行求解,得出最经济的航班恢复方案。  相似文献   

8.
几个月前,哈尔滨市民刘女士乘坐春秋航空公司航班时,飞机出现8个多小时延误,在部分乘客提出强烈不满后,航空公司给予他们每人200元补偿。当刘女士再次购买机票时却发现,她被春秋航空公司列入了"暂无能力服务旅客名单",也就是俗称的"黑名单",对方拒绝服务。此后,春秋航空回复称,如果旅客不能认同春秋航空的服务条款,那就请旅客乘坐其他航空公司航班。一时间,这个事件被热议,航班延误的赔付与航空公司的服务水平也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9.
<正>为解决目前的航空拥挤、航班延误问题,应对未来空中交通的持续增长,美国联合计划发展办公室(JPDO)正在规划和实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Next Gen),包括应用新技术和空中交通管制程序,重新规划空域,发展基础设施(包括新建  相似文献   

10.
过去五年里,在地方政府的飞天冲动助推下,中国民航业高速跃进,尤其是支线航空一派繁荣。 但与此同时,缠绕民航业多年的痼疾也在急速扩张中被不断放大,在今年通过民航系列腐败案和普遍的航班延误引发民怨,并最终由惨痛的伊春空难作出沉重标注。  相似文献   

11.
付勇刚 《综合运输》2009,(10):40-43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现状,以及对现有航班延误补救方式及标准的介绍,揭示了目前国内航班延误补偿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并从航班延误后责任主体的确定、经济补偿措施的改进、建立航班延误保险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的补偿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民航航班延误成本的上升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航空运输业持续高速发展,已经连续10多年保持17%的年均增长率。目前,主要机场和东部部分区域空中交通容量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致使航班延误正在大幅度提高,给航空运输企业和旅客带来了不小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根据对未来航空运输发展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年人均乘飞机将由现在的0.07次上升到0.3次。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运输》2010,(6):92-92
航班延误不应只是航空公司自己的事情,延误纠纷的治理不应也不能由航空公司自身解决。近年来,民航主管部门就一直强调航班延误是民航服务质量的“瓶颈”,建立和谐民航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曹林 《综合运输》2013,(9):93-94
在航班延误这一问题上,民航管理部门应该为自身的管理问题向公众道歉,并且应该给出一个治理延误问题的时间表。我们常看到的数据是,航空公司管理问题占延误主因。这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质疑,航空公司纷纷抱怨成了替罪羊,没有一个航空公司不希望航班准点起飞,因为延误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输》2010,(3):93-93
我国民航在满足社会快速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的同时,也遇到了民航可用空域资源紧张和民航自身管理水平、基础设施、人员培训跟不上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在确保航班正常特别是在航班大面积延误后服务处置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6.
解决我国航班延误问题需要协同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班延误是民航运输服务中的现象,它给民航运输各相关主体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甚至升级为公共事件。因此,航班延误的治理问题,已经成为民航实务界和学术界长期以来关注的行业热点之一。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利用协同治理理论,构建航班延误协同治理的概念模型,分析航班延误问题解决的难点,提出解决我国航班延误的路径选择。分析结果表明:有效解决我国航班延误问题,深化认知和明确治理目标是前提,明晰治理角色和职责是基础,构建科学的长效治理机制是关键,建立和完善治理制度是保障,有效的激励性治理是重要动力,学习借鉴是必然要求,实现协同治理是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航班延误补偿怎么补、补多少?近期,中航协向航空公司下发《航空运输服务质量不正常航班承运人服务和补偿规范(试行)》,提出由于承运人原因造成航班延误、取消,客票的退、改、签费用由航空公司承担,飞机延误4~8小时(含8小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入手,对航班延误问题进行可控性分类,提出了应对延误问题的两种思路及其适用阶段,针对不同可控类型的航班延误问题,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别提出不同的应对策略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输》2012,(8):92-92
针对哈尔滨的刘女士等因航班延误,向春秋航空公司索赔了200元后,被列入该航空公司的“暂无能力服务旅客名单”现象,国家民航总局负责人近日向媒体表示,他们注意到了春秋航空有一个黑名单的说法,但称国际上一些航空公司也有类似黑名单的做法,这只是航空公司跟旅客的关系问题。民航部门的这一说法,值得商榷。春秋航空公司直接将维权旅客“拉黑”的做法,属于典型的极端报复行为。  相似文献   

20.
《综合运输》2011,(9):91-92
民航局近期召开了专题会议,并颁发通知,明确“延误两小时以上的航班要优先放行,关闭舱门的航班在30分钟内起飞”。民航局的最新措施,直指当下越演越烈的飞机延误情况,特别是航空公司采取的“不人道”做法——只要准点关闭舱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