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传成 《集装箱化》2009,20(8):23-25
0引言 据《中国铁道年鉴2008》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77965.9km,居亚洲第1位。2007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含行包)314237万t,占全国货运总量(不含远洋运输)221.55亿t的14.2%。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集装箱运输是全球货物运输的发展方向,各种运输方式的集装化程度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2.
集装箱运输已成为当今世界货物运输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品类的货物成为适箱货物(如:鲜活货物、危险货物等)。集装箱运输占总货物运输的比重也逐年增加。同时集装箱运输是铁路运输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铁路运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集装箱运输,加强营销,拓展市场,对于铁路运输今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邱小勇 《中国水运》2007,5(11):54-55
2006年全国铁路完成货运周转量21955亿吨公里,占全社会货运周转量(不含远洋)的49%。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集装箱运输是全球货物运输的发展,各种运输方式集装化程度逐年提高。由于铁路集装箱运输受到技术装备水平低、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一直很突出,而集装箱运输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先进和快捷的货物运输方式,具有高效率和高效益的优点,是铁路货物运输的发展方向。我国铁路运输经过多年发展,网络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目前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中铁集装箱公司)下设18个分公司,集装箱运输数量逐年增加,铁路货运量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集装箱班列开行成效显著,集装箱运输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工试”的立项背景及其成果。国际件杂货运输已进入集装化时代,我国海上集装箱运输自70年代起步,当时发展很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80年代我国集装箱运输才有较大的发展,1992年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达277万多标准箱,比1991年增加27.6%,占外贸适箱货的40%,但由于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策略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装箱运输是现代货物运输的发展方向,是运输市场竞争的重点。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缓慢, 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导致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滞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经济全球化等的影响,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正面对着新的发展环境。必须进行合理定位,并采取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制度环境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集装箱运输由国际集装箱运输和国内集装箱运输两个部分组成。但我国现行的国内集装箱运输被人为地划分为国内支线集装箱运输和国内集装箱运输。根据我国目前规定。内支线集装箱班轮运输(简称“内支线运输”)是指固定船舶在国内港口之间按照公布的船期表或有规则地在与干线船舶衔接的固定航线上从事外贸进出口集装箱运输。国内集装箱班轮运输(简称“国内运输”)是指固定船舶按照公布的船期表或有规则地在固定的国内港口之间从事内贸集装箱货物运输。  相似文献   

8.
集装箱运输方式固其安全、便利、快捷.实行国际统一标准等优点而倍受推崇和重视.被各国广泛所采用。目前国际货物运输中盛行多式联运,实际上是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高级运输组织形式,其基本特征是将至少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连贯起来实行一次托运、一次结算、一票到底、全程负责,最终实现货物运输“门到门”服务。  相似文献   

9.
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内部因素。1、经济发展的先决因素 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将依旧保持良好势头,预计到2010年,全国GDP将接近20万亿元人民币,外贸额将接近3万亿美元。区域间商品交换将更为频繁。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货物运输需求的出现,给集装箱运输提供了广阔空间的充足货源。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海上货物运输已经从单一的件杂货运输方式,向集装箱运输和件杂货运输混合运输方向转换。由于正处于新旧两种运输方式混合时期,集装箱运输在更大范围内取代件杂货运输需要一个相当时间才能完成这一过程。 随着集装箱运输和件杂货运输方式逐渐转换,原先以件杂货装卸为主的老港区面临了一个矛盾:一方面因码头场地等诸多因素限制,仍以装卸件杂货为主,继续使用和生产件杂货装卸工索具;另一方面为适应集装箱运输,去制造发展集装箱装卸的大型吊具和集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