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日前,京津高铁城际延长线全线开通运营,北京南站至于家堡区间只需45 min即可到达。贝壳穹顶自然采光引入地下于家堡站是京津城际延伸线的终点站,沿津秦客运专线经塘沽站至于家堡站,线路全长约45 km,车站规模为3座岛式站台、6条到发线,总建筑面积约为86 300 m2,是国家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全地下高铁站房。整体设计为地下3层、地面1层:地面层为城际铁路地面站房及配套市政工程旅客、车流的出入口,以及地面的景观公园;地下1层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地下指挥防护工程内保障任务的增加和设备容量的增大,工程内通信机房设备的整体散热量不断增加,机房温度越来越高,对机房内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执勤人员的工作环境提出了严峻挑战.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对通信机房的内部热环境进行了模拟研究,比较分析了机房内不同高度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分布,得出了机房中气流组织的分布特点,为地下指挥防护工程通信机房环境整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暨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近日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集轨道交通、市政设施、地下公共空间于一体,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6万m2,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市政交通综合体工程。武汉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既有光谷广场下方,工程空间布局分为3层。地下一层为地铁站厅及地下公共空间,地下一层夹层为地铁9号线站台、鲁磨路公路隧道;地下二层为地铁2号线  相似文献   

4.
以惠州华贸中心(大型综合体商场)交通改善工程为背景,对改造前商场地面道路及地下道路的交通组织、交通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交通改善方案.经实施后,此方案不仅改善了商场停车资源紧张问题,缓解了商场交通停车堵塞状况,而且满足商场日后营运要求,同时改善商场周边交通环境,提升了综合体商业形象,为同类大型综合体商场周边交通环境改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轨道交通徐家汇大型换乘枢纽为实现三条轨道交通线间的付费区换乘,需在既有1号线车站西侧地铁商场向下加层,形成换乘大厅。该文介绍了利用既有地下室顶板作为天然盖板,在地下室内进行暗挖加层的施工方法,避免了实施期间对交通、管线的影响。并保证1号线的运营安全。其相关技术可在既有建筑下增设地下室、地下室加层的工程中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6.
许微微 《路基工程》2017,(1):179-183
伴随着我国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铁工程侧穿和下穿既有地下建(构)筑物的问题涌现,处理这类问题的措施就变得复杂,尤其下穿变得更加麻烦。当地下车站上方的建(构)筑物无法拆除时,车站下穿则变得更为困难。以某地铁车站暗挖法下穿地下人防商场工程为例,介绍了暗挖车站下穿上方既有建筑物的设计重难点,探讨了该下穿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处理对策,解决了此类工程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设备用电、空调用电、照明及辅助用电几个方面来分析机房的用电量,从而使设计者在机房建设之前对用电量有比较准确的估算,既不把需求扩大,也不估算不足,为设备选型和机房建设提前做好预算。  相似文献   

8.
工程为新竹地区161 kV特高压电缆线路之一,采潜盾洞道规划设计,隧道全长约8 368 m,共设有9座直井及机房,直井深度平均约24 m。直径6 m洞道主要容纳161 kV电缆10回线复导体,直径5.6 m容纳6回线复导体。业主采统包最有利标方式招商,并委由统包商办理直井用地之取得,开台湾工程之先例。通过之地质主要为湖口台地卵砾石层沉积地层,采潜盾施作,亦是台湾目前采机械钻掘穿过卵砾石层最长的隧道及内径最大之电缆用隧道。圆形洞道首创防火中隔墙设计,善用空间减少开挖断面,达到节能减碳及降低维护成本之目的,并采地下机房设计减少景观及环境之冲击。  相似文献   

9.
熊文亮 《隧道建设》2012,32(5):670-674
为解决长大隧道通风问题,通常采用的是竖井、斜井分段送排风方式并配备地下风机房,而我国对地下风机房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正在施工的四川省南充—大竹—梁平(川渝界)高速公路华蓥山特长公路隧道,介绍地下风机房的适用条件、布置方式、结构支护、防排水及施工方案等。实践证明:地下风机房能有效地解决隧道通风运营及管理问题,虽然施工难度大、工程造价较高,但具有占地少、风机房内四季温差小、便于管理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地下风机房能有效解决长大隧道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难题,同时便于管理,但地下风机房为了通风及设备安装方便,需要开挖较多的联络道,同时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较多的交叉口。交叉口位置受力复杂,如果施工处治不当会出现塌方等事故。本文以米仓山隧道为背景,采用Midas GTS软件对地下风机房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风机房及交叉口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及位移的变化情况,可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上海轨道交通11、13号线隆德路站换乘段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德路站是上海轨道交通11、13号线的换乘车站。它由两线车站、控制中心、地下变电站、附属结构等多部分组成,结构较为复杂。该文介绍了隆德路车站换乘段节点结构设计。换乘段为地下四层结构,施工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换乘段地下二层以上设采光中庭,顶板、下一层板开圆形大孔,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采用空间整体分析,计算模型与实际工况相吻合,计算结果合理,以期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上海市松江区北九亭地区居民出行,改善区域交通环境,需将位于沪亭北路的G50临时上匝道移至西侧九杜路,并新建收费站及管理用房。由于交通功能及流量发生变化,需对九杜路进行局部道路拓宽。为此,在建设条件限制下,结合九杜路交通需求进行了断面布置的多方案比选,以兼顾各种交通需求的通行效率及安全,最终推荐在道路红线范围内采用机动车道5车道及人非共板断面形式。工程建成通车后运行状况良好,断面的比选及布置方式可为同类型道路拓宽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有限城市空间的集约利用,同一地下空间多个项目共建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以上海地铁14号线龙居路站与东西通道共建项目为例,研究了地下三层车站与市政地道在复杂周边环境、复杂共建节点、大基坑深度条件下的若干设计难点,提出了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以期为相似工程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量排水工程的地下泵房采用基坑支护的方式施工。大型排水泵房的结构具有地下各层的层高比较高、内隔墙布置复杂等特点。因此,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存在内支撑布置和换撑困难的问题。以某大型排水泵房的基坑优化设计为例探讨了一种利用给排水地下构筑物的结构特征布置换撑的方法,减小基坑支护工程中的换撑难度,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5.
成都地铁文武路站,位于成都市繁华的中心地带,处于交通繁忙的城市南北主干道上,两边建筑紧贴道路红线,地下管线密集,车站带存车线,给车站的设计、施工带来了诸多的困难。通过对文武路站诸多特殊性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应对策,较好地解决了诸如交通疏解、管线改移、附属结构的设置等问题,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温州市锦绣路下立交位于中心城区两条交通性城市主干道交叉口,四周城市用地紧张,作为附属设施的雨水泵站征地困难,设计充分利用城市的立体空间,结合下立交隧道将泵站设计为全地下式。详细介绍了该雨水泵站的汇水面积划分、泵站规模确定、泵站选址、泵站工艺及通风、供电、自控等附属设计,为类似项目积累工程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南区污水输送干线(以下简称为"南干线" )建设年代较久,接近设计寿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其中南干线1号泵站至3号泵站间的塘子泾路段(博成路一国展路)受周边建设条件限制,不具备另外选线新建的可行性,需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对老箱涵进行修复。现以南干线塘子泾段大型排水箱涵修复工程实例,梳理箱涵非开挖修复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卿凇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10):124-127,139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西藏南路站和8号线陆家浜车站是典型的"十字"换乘段车站,9号线西藏南路站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地面建筑密集、交通设施繁忙、地下管线众多、地下水位高等难题。该文阐述了典型"十"形换乘地铁车站施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困难。使用该技术施工,有效地控制了基坑的变形,确保了交通干道的畅通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在地下空间结构中,外墙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及结构安全.在构建整体模型中,通常假定地下大空间楼板为平面内无限刚.但对于楼板存在边跨开洞、不连续、板墙刚度比较小等情况,外墙与楼板连接处仍采用铰接则不符合板墙实际受力.在实际工程中,当楼板平面内刚度相比外墙抗弯度较小时,深埋地下结构外墙的跨中弯曲变形及支撑薄板平面内变...  相似文献   

20.
广深港客运专线福田站及相邻区间隧道通风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远 《隧道建设》2017,37(10):1317-1321
广深港客运专线福田站及相邻区间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具有时速高、断面大、阻塞比小、活塞效应弱和散热量大的特点。为保证隧道内人员舒适性要求,必须解决隧道内温度和新风量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从区间和车站活塞风井设置、风井面积及车站排热风量3个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隧道内共需设5处活塞风井,分别为益田路1#风井和2#风井、福田车站两端活塞风井、皇岗公园风井;2)福田车站两端活塞风井面积均为60 m~2,其余3处活塞风井面积均为40 m~2;3)福田车站排热风量为540m~3/s;4)优化后隧道最高温度为39.3℃,人均新风量为76 m~3/h,均满足设计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