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由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通中心")负责完成的《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获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评选二等奖,此前,交通中心完成的"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曾获2007年度该奖项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上海正在编制"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我有几个具体建议。 一、关于编制原则 上海"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应坚持两个相结合的原则。 一是《规划》应与《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2013版)》(以下简称《白皮书》)相结合,做到一脉相承、互动融合。《白皮书》提出的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综合交通体系的目标,以及"以人为本"和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应在《规划》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马林 《城市交通》2010,8(5):1-5,10
2010年2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建城[2010]13号),2010年5月16日又下发了"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建城[2010]80号),这两份文件对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回顾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城市交通规划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对两个文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4.
全市性交通大调查或为综合交通规划模型建立、综合交通规划及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编制、交通发展白皮书编写,或为市政工程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世博交通组织等提供重要依据。在编制"十三五"上海综合交通规划、修编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之际,组织开展全市第五次交通大调查,并力求取得丰硕成果,意义重大。鉴此,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于8月28日举行了"2014年青年交通科技工作者高端论坛",邀请青年科技工作者着眼长远、通盘考虑,从本领域、本行业、本部门出发,对交通大调查提出调查需求,并对"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建言献策。现将部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建言摘要刊登。  相似文献   

5.
周志莉 《交通标准化》2011,(21):158-162
从综合交通规划的实体规划和制度规划两个基本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发展规划特点,形成"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基本方法,并以丽水市"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为例进行分析,显现了该方法在实际规划项目中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首批15个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之一,济南市在合理制订公交发展战略、规划公共交通建设方面无疑走在了全国前列。2013年6月启动的《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对无轨电车的运行方案、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公交走廊与BRT的发展战略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日,《交通世界》记者采访了济南城市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刘彤,听听济南在无轨电车方面有着怎样的创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1发展历程 1)初级阶段宁波交通模型雏形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和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对宁波市进行了机动车OD调查、居民OD调查以及道路交通量调查。1997年,同济大学和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了《宁波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该项目以1992年调查数据为基础,参考日本做法,采用“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分配”三阶段交通需求分析法,通过EMME/2交通规划软件首次建立了宁波交通模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大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网络化建设的新特点,提出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综合交通规划(Rail Base Planning,RBP)"理念。首先简要回顾了城市交通规划理念的发展,分析RBP与传统交通规划的区别。结合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百余年演进历程,提出"优化用地布局、优化交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的RBP"三优论",以及"轨道交通网络引导圈层用地格局、轨道交通线路引导复合客流通道、轨道交通车站引导高强度用地开发"的RBP"三导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市10余年的综合交通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经验,探讨上海市在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加强轨道交通导向作用过程中对BPR理念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以下简称《标准》)于2010年3月31日获批,将于2010年9月1日起实施。对其重要技术规定进行解读有助于贯宣《标准》和指导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简要介绍了《标准》的主要编制原则以及内容要点,并对《标准》的适用范围进行解析。重点解读《标准》中的技术规定,包括交通影响评价与法定规划的关系,建设项目分类,评价启动阈值,评价范围、年限、时段与评价日,交通需求分析与交通影响程度评价体系,以及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等。最后,对《标准》的实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回顾评价深圳市历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得失,分析城市转型对于综合交通体系的挑战以及新形势下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定位。以《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3—2030)》为例,对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开展研究,具体包括:转型导向的交通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组织、立足区域协作的整体交通战略、与组团结构相匹配的交通分区组织、与城市功能布局的协调互动、注重协同的交通管控政策,以及应对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策略等。最后介绍规划编制组织特点并提出城市转型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交通》2014,(5):95-95
为科学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升交通调查数据质量和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交通调查数据在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与政府决策中的基础性作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并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相似文献   

12.
交通运输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最基本需求.与中国经济的成长一样,我国交通运输业也历经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其他行业相比,交通运输具有准公共特性.为真正将国家意志体现到交通运输能力供给中,遵循本届政府决策,建设项目“规划先行”的原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铁道部、交通部等有关单位,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考虑我国土地、人口等资源分布的基础上,将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理论与交通发展实践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高速公路网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和《环渤海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现已完成并正式颁布实施.上述5项规划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国家交通资源的空间布局与国家生产力布局的结合,国家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方向和重点;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做好运输资源的配置,并更加突出了效率与公平.对于加快我国铁路与高速公路的发展,促进综合交通网络的形成,加速区域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增强运输普遍服务能力,提升综合交通的生产力水平和服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布局规划》(下简称《枢纽布局规划》),明确上海未来将建成A、B、C、D四大类计145个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其中,A类枢纽为"对外交通枢纽",主要解决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转换问题;B、C、D类枢纽服务于市内交通,以承担市内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和内部的中转换乘为主要功能。本文以城市内部换乘枢纽为研究重点,针对枢纽交通功能的定位,对客运枢纽内交通设施布局、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30年综合交通规划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美根  顾煜 《城市交通》2011,9(2):47-52
回顾了近30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与实践情况.以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前10年为时间点,总结各个阶段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特点、交通规划和交通政策,分析不同时期综合交通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得失.针对当前上海市综合交通面临的突出矛盾,结合2010世博绿色交通总体方案,指出世博绿色交通实践是上海市交通发展模式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苏州市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实际案例分析,从研究地区经济及交通区位、分析地区交通格局的长期发展趋势着手,通过对宏观发展环境、区域交通发展规划以及周边地区交通规划等的分析,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特点、城镇分布及产业布局,以满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交通引导需求的理念为出发点,提出地区高速公路网的合理规模和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6.
交通运榆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最基本需求与中国经济的成长一样,我国交通运输业也历经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其他行业相比,交通运输具有准公共特性。为真正将国家意志体现到交通运输能力供给中,遵循本届政府决策,建设项目“规划先行”的原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铁道部、交通部等有关单位,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考虑我国土地、人口等资源分布的基拙上,将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理论与交通发展实践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高速公路网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和《环渤海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现已完成并正式颁布实施。 上述5 项规划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国家交通资源的空间布局与国家生产力布局的结合,国家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方向和重点;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做好运输资源的配置,并更加突出了效率与公平。对于加快我国铁路与高速公路的发展,促进综合交通网络的形成,加速区域现代综合运榆体系建设,全面增强运输普遥服务能力,提升综合交通的生产力水平和服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在城市交通规划体系框架内,找寻突出步行和自行车优先发展的切入点。首先对现行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体系框架及工作流程进行剖析。提出在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应明确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地位和作用、构建独立于机动车道路分级系统的步行和自行车通行道(路)体系,以及在中心城区进行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分区。重点探讨如何在道路网络、轨道交通线网、枢纽布局、公共交通、停车系统等交通专项规划中突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相关规划要求。最后,探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在交通设计工作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交通》2012,(5):94-94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承办的《信息环境下的交通调查和模型交流会》于2012年9月21日在上海召开,学会副秘书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马林出席并致辞,会议宣布了即将筹备成立交通模型和信息学组的消息。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20多个城市的相关单位,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邀请了业内著名专家进行相关主题发言: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陈必壮副所长题为《中国城市交通调查和模型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演讲指出,在传统调查技术方法日趋成熟的同时,中国城市交通调查将呈现信息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迫切需要综合交通规划的指导。根据综合交通规划的相关理论,结合江苏省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实践,对如何开展省级综合交通规划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省级综合交通规划的基本定位、特性和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通》2008,6(6):F0002-F0002
2008年10月14-15日,中国建筑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分会与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共同主办了主题为"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研讨会,来自各城市规划院、高等院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中心),以及轨道交通客流方面较有实力的咨询公司,共计22家单位60人参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