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目的:在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当隧道围岩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经常会对隧道围岩分级进行变更。实践中,应用地震纵波速度对隧道围岩进行分级存在许多问题。目前隧道围岩分级仍然以定性为主。由于隧道围岩分级涉及隧道施工参建各方的切身经济利益,以及隧道施工进度和安全,因此参建各方都高度关注隧道围岩分级变更。当前,使用地震波反射法进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TSP)已是标配方法,TSP预报数据包含隧道围岩的各项物理力学参数及其空间变化。通过分析总结,本文据此对隧道围岩进行定量分级,可以解决由定性围岩分级造成的矛盾。研究结论:(1)使用TSP预报数据,以岩性、动态杨氏模量为隧道围岩基本分级指标,以泊松比及其变化为隧道围岩分级修正指标,结合反射界面密集程度,通过本文的表1及其使用说明,可以定量划分铁路隧道围岩分级;(2)理论上,这一分级与铁路隧道围岩分级体系是一致的;(3)本文提出的铁路隧道围岩分级定量指标还需在实践中不断统计修正。  相似文献   

2.
育王岭隧道是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第一座矿山法施工的隧道,勘察中采用钻探取样与多种原位测试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查明了隧道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提供合理的岩土参数,并综合勘察成果,对隧道沿线围岩进行分级划分和稳定性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工程措施建议,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建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线七面峰4号隧道处于阿尔金山一韧性剪切带内。为查明该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并合理划分隧道围岩级别,在充分研究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航卫片判释、野外调查、物探和钻探等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手段,查明了隧道区域地层岩性以元古界蓟县系马特克布拉克组片岩夹片麻岩、片岩夹大理岩为主,局部有花岗岩入侵;还查明了韧性剪切带内的各断层构造特征。勘察结果表明,该隧道围岩整体以Ⅳ级、Ⅴ级为主(Ⅳ级占54. 16%,Ⅴ级占45. 84%),且与施工揭示一致。本次勘察工作丰富了阿尔金山地区工程地质研究现状,可为铁路隧道穿越山区韧性剪切带时的勘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以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围岩分级方法为基础,将概率分析原理引入铁路隧道围岩分级工作中,并对分级指标相关性进行研究,建立考虑围岩分级指标相关性的、定量分析铁路隧道围岩等级的概率模型,为铁路隧道勘察、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通过采用考虑相关性的铁路隧道围岩概率分级模型对石太客运专线南梁隧道、太行山隧道部分里程的围岩进行分级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围岩实际开挖情况对比;结果表明,考虑相关性的铁路隧道围岩概率分级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际开挖情况吻合,比较客观地反映了隧道围岩实际情况,是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包西(包头-西安)铁路水平岩层区施工期间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评价为主线,以保护围岩的自稳和指导施工为目的,从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入手,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和围岩的稳定影响因素分析,确立了包西线水平岩层地区隧道围岩定性评价的工程地质评价体系,对隧道围岩分类评价和合理支护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通过对行业标准《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16)全面修订涉及的规范适用范围、设计使用年限、围岩分级、洞口工程、隧道防排水、衬砌配筋、无砟轨道及不良地质衬砌设计等主要内容的介绍和评析,指明今后隧道设计应重视和完善的新内容,使隧道工程设计更好地适应铁路建设发展要求。研究结论:(1)修订了规范适用范围,增加了隧道跨度分类标准,补充了隧道各部分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要求;(2)引入了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补充了施工阶段围岩亚分级,完善了隧道围岩分级方法;(3)完善了洞口设计规定,增加了掘进机法及盾构法隧道衬砌设计要求,修订了衬砌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及构造要求;(4)优化了隧道防水等级标准及适用范围,补充了防排水措施、隧底排水要求;(5)新增了岩溶、瓦斯、高地应力区、黄土、寒区等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隧道设计规定,新增了施工方法及措施内容,增加了环境保护设计规定;(6)本研究成果可为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白云岩是碳酸盐岩,属于可溶岩,在铁路隧道围岩分级中与灰岩相同。与灰岩相比,白云岩相对不容易溶解,其孔隙率小,围岩强度高。将白云岩与灰岩一并做降级处理,存在白云岩围岩分级偏低的问题。依据铁路隧道围岩E_d(动态杨氏模量)定量分级体系,将白云岩做单独处理,解决了白云岩围岩分级等级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总结我国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道路、输水隧道等水下隧道的岩土勘察经验,结合钻爆法、盾构法、沉管法等各类水下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特点,分析水下隧道与陆地隧道的不同岩土工程勘察特征,完善现有水下隧道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提出切合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案,提高水下隧道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宜万铁路复杂岩溶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特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宜万铁路地质异常复杂,被誉为修建铁路的"禁区",隧道工程存在巨大地质风险。重大隧道工程主体深埋于山体内腹,而目前勘察的技术手段只能探及浅部,难以涉及深部,完全查清隧道深部复杂的地质问题,的确很难(国内外皆如此),隧道建设始终存在"地面勘察难以探明深部,而隧道深部施工安全、工程处理又要求尽量探明"这一对矛盾。为解决这对矛盾,只能在前期勘察的基础上,强化隧道施工地质工作,实施施工地质预报。研究结论:研究创新了"隧道地质复杂程度分级",实现"隧道施工地质预报设计"并纳入规范管理,为隧道施工保驾护航,取得显著效果,使施工地质预报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以大理至丽江铁路禾洛山隧道为例,针对玄武岩差异风化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对综合地质勘探技术,特别是综合物探技术进行研究,目的是评价该隧道的整体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地质风险并指导隧道施工。研究结论:(1)根据物探资料,综合异常形态、视电阻率值及其梯度值大小,可以对低阻异常进行分类。(2)Ⅴ、Ⅳ和Ⅲ类物探异常分别对应Ⅴ级围岩、Ⅳ级围岩和Ⅲ级围岩;但是,开挖资料表明,仅依据物探资料难以区分Ⅳ级和Ⅴ级围岩,存在混判两种围岩级别的问题。(3)由于玄武岩的特殊工程地质条件,必须进行综合地质勘探,特别是进行物探,才能比较客观地评价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正确地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11.
膨胀性岩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祖栋 《铁道勘察》2007,33(3):8-10,20
膨胀性岩土是难以处理的一种特殊岩土。结合某铁路专用线勘察,介绍其膨胀性岩土的工程特性及膨胀性判定指标,以及沿线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分析了膨胀性岩土地区路堑边坡的主要病害类型,指出了南绕方案路堑范围内对工程的不利因素。经方案比选,最终选定了北侧跨河方案,避免了膨胀性泥岩对工程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埃塞俄比亚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埃塞俄比亚SENETA-ADAMA-MIESO铁路项目是埃塞俄比亚第一条待建准轨铁路,由于当地基础地质研究较少,可利用资料也较少,给铁路勘察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在无既有经验可循的条件下,有必要研究一套适应该国国情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查清沿线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为线路方案比选、工程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评价和工程设计提供真实、准确的地质基础资料。研究结论:采用地质调绘、物探先行,再有针对性地布置钻探及原位测试,进行各种室内试验,适合埃塞俄比亚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能有效节约勘察成本,满足勘察精度。通过现场勘察实践,合理采用各种综合勘察手段,是一件行之有效的、适合该国国情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相似文献   

13.
赵文星 《铁道勘察》2007,33(3):92-95
以阿贵庙山隧道的勘察为例,介绍综合勘探在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采用了航片判释、地面地质调查、地震折射波法、电测深法及钻探验证等综合勘探方法,查明了地层岩性特征及分布,确定了隧道围岩分级。  相似文献   

14.
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地质选线与勘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永海 《铁道勘察》2005,31(3):52-54
黄土在中国北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冲沟发育,多凌乱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同时黄土地区陷穴发育、人工洞穴分布较多,部分地段滑坡发育。高速公路属于线状工程,延伸长度大,且对基础的要求高。因此,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合理的选线与适当的勘察尤其重要。以大运高速公路侯马至运城段的地质选线与勘察为例,介绍地质选线勘察的过程、方法和重点。  相似文献   

15.
以京原铁路的地质病害为研究对象 (包括滑坡、崩塌落石等 ) ,通过室内收集资料 ,利用全色黑白航空像片进行地质病害判释 ,并以野外实地调查验证为事实依据 ,辅以室内资料处理和整理 ,对京原铁路地质病害的类型、产生、分布、发展进行分析 ,并提出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16.
孙杰 《铁路航测》2012,(2):33-35
首先应掌握滑坡基本要素:形态特征、地层标志、水文地质标志,采用远观近查的方法充分调查,辅以综合勘探,综合分析滑坡形成的类型、稳定程度、危害程度,为工程地质选线及相应处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西北某铁路的勘察为例,分析论述了综合勘探手段的选取与组合在线路下伏采空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主要采取了常规钻探、地面地质调查、综合物探等手段,相互验证,共同确定采空区的范围,为方案的选择、评价、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石太铁路地质病害遥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春相 《铁道勘察》2004,30(2):37-40
石太铁路穿越太行山区的井陉至榆次段 ,边坡地质病害多发 ,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输效能的发挥。采用遥感技术对该段地质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 ,建立了面向工务管理较完整的病害地理信息系统。遥感调查及判释表明 ,既有线地质病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路基设计放坡不足 ,支挡、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 ,新线设计时应更新理念 ,以此为鉴。  相似文献   

19.
赵仕权 《铁道勘察》2007,33(6):20-22
结合大雅河2号特大桥的岩溶勘察,介绍其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岩溶发育的特点、溶洞分布情况及岩溶对桩基施工的影响,对其基础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卓宝熙 《铁道勘察》2003,29(1):12-16
扼要地叙述了遥感技术在南昆铁路施工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概况及效果 ,这是遥感技术首次用于施工的一次尝试 ,也是遥感技术应用的一个突破。首先对沿线地形、地质概况进行介绍 ,然后结合施工部门的要求 ,开展全线陆地卫星TM图像的断裂构造判释 ;利用全黑白像片开展主要隧道、八渡桥位地区等的判释 ;利用不同时期航片对段家河流域的泥石流沟进行动态分析。还列出该线部分地段地质遥感图像判释意见与施工验证结果对比一览表。从该表得知遥感判释成果绝大部分是正确的。最后 ,在结论中归纳出几点认识 ,并提出施工阶段在特定条件下有针对性地应用遥感技术是有益的。同时指出 ,施工阶段应用遥感技术是有条件的 ,并非任何情况下均可应用遥感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