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纯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存在的一个潜在安全问题,即热失控现象,本文中对某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最为剧烈的一种热失控,即针刺热失控的过程进行研究。通过混合脉冲能力特性实验、热箱加热热失控实验和基于已有模型,搭建了描述针刺热失控过程的集总参数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针刺模型的预测结果得到了针刺实验的证实,这为后续的研究和系统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问题一直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及时对热失控电池进行预警,避免发生起火等车辆安全事故。动力电池热失控过程通常伴随有烟雾产生,可通过烟雾检测识别故障信号。文章首先汇总6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热失控检测原理及方案,并对不同方案的优劣进行对比,重点分析烟雾传感器的功能验证和市场情况,以期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检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热失控扩展是造成电动汽车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以由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构成的动力电池系统为试验对象,采用加热触发单个电芯热失控的方式,通过采集电芯和模组的电压、温度等特征参数,对电芯热失控及在模组和系统范围内热扩展特性进行分析与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电芯热失控诱发热扩展过程较为短暂,约5 s引发第二节电芯热失控;热失控发生前,触发电芯的负极采样温度高于正极,且负极温变速率平稳;热失控发生后,受正极喷射火焰影响,与之直接串接模组存在更高风险,在热扩展中受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我国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锂离子蓄电池非常广泛,但是锂离子蓄电池在生产、运输以及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所以也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锂离子蓄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电压高、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无重金属污染等优点,被应用在电动自行车领域,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锂离子蓄电池在实验、贮存、运输、使用、充电等方面会出现问题,电池火灾、爆炸等事故时有发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要注重每个环节的安全防护。此文介绍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标准,也论述了锂离子蓄电池的安全防护,保证对其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60Ah的NCM811软包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加热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行为.基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副反应机理以及热传导理论,建立单体电池绝热热失控模型,模型误差小于2%.设计相关试验测试单体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的产气特性,以单体电池绝热热失控模型为基础,建立外部加热条件下的热失控模型,模...  相似文献   

6.
动力电池热失控是电动汽车安全事故的致命隐患,为了减少电池热失控而引发的一系列电动汽车自燃事故,文章对电动汽车自燃和电池热失控的机理进行分析,从电池包防火能力、电池热失控预警系统、整车非金属阻燃性能几个方面,来提升电动汽车的整车防火安全能力,并对电动汽车的防火安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由于热失控引发的锂离子电池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严重影响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 作为保障车辆运行安全的有效手段, 对电池系统进行安全检测尤为重要。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延长循环寿命, 减少热失控安全事故的发生, 需要利用传感器技术对电池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检测。根据电池正常和异常工作状态下各物理量的变化, 常用的安全检测信号有应力应变、温度以及特征气体等。目前, 用于检测上述信号的安全检测传感器在电池状态检测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 传统的传感器存在着体积大、灵敏度低、不耐电解液腐蚀等问题。对新型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柔性薄膜传感器以及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概述, 总结了上述3种传感器在锂离子电池应力应变、温度和气体检测的应用现状, 并从稳定性以及灵敏度等角度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 如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电池体系适用性差, 插入式薄膜传感器影响电池性能,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精度和寿命低等问题。如何以经济、安全和实用的方式将传感器安装到电芯中, 减轻实际应用中传感器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以及提高传感器信号传递的稳定性、精度、灵敏度, 是锂离子电池安全传感器开发面临的挑战, 仍然需要在传感器、电池设计等方面开展大量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原理上说明了电动自行车用阀控铅酸蓄电池出现热失控现象的原因和必然性.并结合文献和近十年来的测试评估经验,介绍了控制和克服热失控现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日,为了解决铅酸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运输安全问题,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和交通运输部水运司在无锡市召开了有关电池运输安全标准与实施细则的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0.
《电动自行车》2011,(10):32-33
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充电热失控保护装置 申请号:CN201020203057.9 摘要:该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充电热失控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在蓄电池组的充电回路上设置有温度保险丝,当蓄电池温度升高到限定值时自动切断充电线路,使蓄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温度过热得到有效控制,不会产生热失控现象,从而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使用安全性,减少因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电动汽车安全事故。文章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型,仿真分析材料热稳定性对热失控影响分析。当正极材料和电解液的分解温度较低时(170℃/200℃),不论传热系数为5W/m~2/K还是10W/m~2/K,电池均发生了热失控现象。而正极材料和电解液的分解温度较高时,均未出现热失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迅猛增长,半固态甚至全固态电池作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使用也日益普及。尽管液态锂离子电池已有安全检测标准,但新一代半固态电池尚缺乏此类规范。本文综合国内外现有标准中热失控测试要求,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分析,提出了适合于半固态甚至固态电池的热失控测试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其适用性,旨在为国家标准修订提供数据支持和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电池管理系统故障诊断系统设计。从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管理电池系统预先危险性分析结果着手,研发了电池管理系统高压安全及诊断系统,并研究了故障诊断策略和软件开发。通过验证发现设计的诊断系统符合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特性,并能够很好地满足各类电动汽车车载状况下静态和动态高压电安全诊断和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动汽车上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化学能量释放出现电池燃烧和电解液泄漏,导致有毒气体、整车燃烧或爆炸的问题,介绍了该问题的市场现状、标准法规要求,同时分析了热失控和热失控扩展的机理,以及导致热失控的各种诱因,并进一步分析了从电池设计、整车开发、车辆使用到安防等环节的各种风险因数,以及对应的风险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5.
海霞 《汽车与配件》2011,(11):18-20
在锂离子蓄电池主要原材料中,除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以及电解质溶液外,隔膜是非常关键的内层组件,也是锂离子蓄电材料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高附加值材料。隔膜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蓄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及安全性能等特性。同时,隔膜的成本约占整个锂离子蓄电池成本的20%~30%.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推广,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基于电池系统国标检测项目和典型汽车碰撞工况,设计了锂离子电池模组在不同加载速度和不同方向下的挤压试验,分析了锂离子电池模组的复杂力-电特性和失效行为。结果表明:电池模组在低速和高速挤压试验过程中均出现内短路和热失控现象,高SOC电池模组相比于低SOC模组在发生热失控后更容易起火燃烧。高速冲击工况下电池模组发生内短路时的侵入量比低速工况时小,说明电池模组的损伤容限随着加载速度的提高而降低。电池模组在碰撞工况下的力学特性及安全性具有典型的方向性。电池模组X方向的抗冲击能力相比Y向和Z向更强,但因电池单体堆叠热量积聚使得模组热失控更严重。研究结果为模组耐撞性能提升和整车电池碰撞防护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各类起火燃烧的故障现象,查找电动汽车在各种使用工况中产生动力电池热失控的诱因,结合动力电池结构特点与锂离子电池锂枝晶产生因素,针对各类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的诱因进行故障诊断分析,通过故障产生机理提出预防措施优化电动汽车使用方法,提出一套合理有效的电动汽车使用方案,推荐电动汽车柔和驾驶和安全驾驶,提高驾驶员和乘坐员的安全防患意识,减少或避免各类诱因引起动力电池热失控,提高电动汽车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纯电动车辆的安全事故中,整车动力电池热失控问题尤为突出和敏感。本文将分析目前纯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技术现状,同时介绍未来纯电动客车电池系统安全技术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针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在不同条件下电池模组温度变化及热失控传播特性不明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不同填充材料的电池热管理模拟方案。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以18650电池为研究对象,建立锂离子电池模组热电耦合模型,分析不同填充材料下充放电倍率、液冷流量、液冷管排数对正常电池模组温度的影响;探究不同填充材料对电池模组热失控传播的影响;结合电池热失控试验数据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填充材料和管排数对电池正常模组温度影响较大;填充材料为石墨时最佳液冷管排数为8根;PCM材料能将对热失控传播时间控制在40~50 s/颗,相比于石墨具备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动力蓄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其热管理系统对其工作性能至关重要。相变材料由于有很大潜热储存能力故在蓄电池热管理系统中有不错的应用前景。叙述了现今国内外学者对锂离子蓄电池包热管理系统中相变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