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高架道路匝道与平面交叉品衔接空间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架道路上、下匝道设置合理与否往往关系到交叉口乃至高架道路自身的运行,以常见的平等式匝道设置为对象,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5种匝道优化设计方法,为城市高架道路匝道布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上海城市高架道路系统建设日臻完善,但也暴露出一些严重的交通问题。比如下匝道衔接交叉口或路段不畅往往是整个高架系统的瓶颈所在。该文介绍了下匝道拥堵的各种情况,并通过参与的一些工程实例提出了一些缓解高架道路下匝道交通拥堵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市高架道路匝道与平面交叉口衔接空间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架道路上、下匝道设置合理与否往往关系到交叉口乃至高架道路自身的运行。以常见的平行式匝道设置为对象,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5种匝道优化设计方法,为城市高架道路匝道布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高架道路系统车流运行的特征,建立了高架道路上匝道连区车流运行的排队系统模型,提出了其状态参数求解的GPSS仿真分析方法,用于高架道路匝道定位设计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高架道路系统车流运行的特征,建立了高架道路上匝道连接区车流运行的排队系统模型,提出了其状态参数求解的GPSS仿真分析方法,用于高架道路匝道定位设计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周强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1):232-235,247
为了提高快速路匝道与关联交叉口运行效率,以快速路-交叉口协调控制影响因素为关键,建立基于交通状态指数、匝道入口影响因子的匝道与关联交叉口协调控制模型。以实际区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模型能够明显改善系统运行情况,匝道总通过交通量增加8.7%,交叉口延误降低11%。  相似文献   

7.
城市高架道路的运行效率受出入口匝道制约明显,研究其通行能力对城市交通有重要意义。文中采用回归分析、多元γ分布及可接受间隙理论,综合考虑车辆驶入匝道进入高架道路及驶离匝道后汇入地面道路的运行过程,对高架道路出入口匝道的通行能力进行了改进计算。文中提出的方法只需要较少的交通流参数,即可得到对应状态下的出入口匝道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城市高架快速路"先入后出"式出入口,是影响快速路主线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在工程实践中,为便捷衔接地面道路网络,一般将上下匝道设置在主要交叉口处,将导致高架道路出入口交织段较短、出入车流严重影响主线交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现分别针对常规布置方法、辅助车道布置方法、集散车道布置方法、"剪刀叉"布置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进行分析,以期用合理的代价减少高架道路交织影响。接着,以石家庄市和平路高架快速路工程设计为例,对不同匝道布置方案进行分析,得出:对于该工程采用设置"剪刀叉"的匝道布置方案交通运行及工程代价等方面综合考虑较优。该匝道布置方案为高架快速路出入口间距无法满足规范要求且周边地块交通集散有需求的情况下,创造了设置匝道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合肥市金寨路高架道路布设于近金寨路-望江路交叉口范围内的进出口匝道为实例,结合VISSIM仿真软件,根据实际采集的数据,对VISSIM的仿真参数进行校正,将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现对优化方案的可行性验证。  相似文献   

10.
《上海公路》2012,(1):I0004-I0004
嘉闵高架路(莘松路~联明路)高架道路南起莘松路,北至联明路,长约5.48km。地面道路包括莘松路匝道连接道、莘北路~疏影路地面道路、顾戴路匝道连接道路、漕宝路~联名路段匝道连接道路等四段工程,长约4.4km。高架道路采用小箱梁的结构型式。设计与G60公路全互通立交,莘松路北侧、顾戴路南侧、顾戴路北侧、联明路南侧各设置一对平行匝道,同步实施漕宝路立交东南向一对匝道接地段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