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7):182-182
白云黄河大桥设计方案近日出炉,“金城雄关”、“绿色畅想”、“黄河日出”三套方案将接受市民评审。该桥总投资9000万元,9月30日开工兴建。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白云黄河大桥位于兰州市城关区,是兰州市城区综合交通中连接两区间的跨河通道。该桥在黄河两岸与南北滨河路交叉,针对该桥距中山桥较近的特点,从景观就其对中山桥的影响对桥梁桥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施工区域地形复杂且狭窄,特别是云南岸无任何道路,地势陡峭。拱座基坑开挖深度51 m,峭壁接近90°,且与周围民房距离较近,施工安全风险大,基坑为饱和抗压强度90 MPa以上的白云灰岩,开挖困难。针对布拖县冯家坪跨金沙江大桥桥位区域复杂的工程地质、地形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及工程要求,结合专家意见特编制此专项施工技术方案以达到拱座深基坑爆破开挖安全与技术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马俊峰 《公路交通科技》2001,18(Z1):165-168
高速公路大桥无论是道路条件,还是环境条件与高速公路其它路段相比都有其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对交通流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设置有效、实用的监控系统以保证高速公路大桥安全、畅通并保持良好的服务水平.本文探讨了高速公路大桥监控系统方案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嘉兴至绍兴高速公路跨钱塘江大桥位于强涌潮区,航行条件较复杂。根据嘉绍跨江大桥特定的自然、水文、通航条件,提出了桥梁防撞方案,为大桥的建设及营运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广东江顺大桥为主跨700m的双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结合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结构受力及施工合理性等方面对江顺大桥主塔基础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比选,以期为同类桥梁的基础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就瀛州大桥总体景观设计及桥梁构造细部景观造型设计的两大部分,根据桥梁所处位置、环境条件、历史文化等,将工程设计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对大桥景观设计方案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8.
《公路》2020,(4)
对六枝~安龙高速公路花江北盘江大桥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工程地质分区,对六枝岸和安龙岸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江北盘江大桥推荐桥位区自然边坡整体是稳定的,安龙岸经削方减载对局部边坡进行处理后,具备建桥条件。根据边坡岩层条件,建议了大桥的锚碇形式。  相似文献   

9.
宜宾南溪(仙源)长江大桥是国家规划的长江干线新建过江通道重点项目.主桥采用五跨280 m+572 m+(72.5+63+53.5)m双塔双索面非对称混合梁斜拉桥.桥址建桥条件复杂,主要受桥址区水文行洪条件、航道条件、鱼类资源保护条件、安装建设条件限制和对大桥建设工期的严格要求,大桥的设计紧紧围绕项目的可实施性展开,并确保大桥工程的安全性.通过介绍该桥的总体设计,主梁、索塔、拉索体系等主要构造的设计及其技术特点,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大桥主桥设计采用七跨双塔双索面组合式—叠合梁斜拉桥结构形式。根据大桥结构设计特点,结合地质条件、地貌特征以及环境气候因素,针对大桥建设重难点工程关键施工技术进行研究,确保工程建设安全质量。以澜沧江大桥主桥施工为依托,对大桥工程建设重难点工程关键施工技术进行简要阐述,为后续类似叠合梁斜拉桥工程建设提供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1.
The river-crossing passage is a key point in the urban road network system along the river,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daily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urban areas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In the study of river-crossing traffic, it is usually aimed at motor vehicle traffic, and the right to cross the river for non-motorized traffic is often considered to be a high-cost investment, and the resulting benefit is lower, which is in a secondary position or even ignored. The non-motorized traffic crossing river is not only a display window of city style, but also the direct embodiment of urban life quality.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n-motorized traffic crossing river and the main river-crossing mod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case of non-motorized traffic river-crossing passage of Ziyun Bridge in Fengcheng, the problem of non-motored traffic crossing river is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程技术条件的进步,江河两岸城区的发展和联系成为城市发展和交通系统面临的课题。然而机动化的发展加剧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的问题,非机动车作为绿色慢行交通的代表正逐渐得到重视。过江慢行通道不仅是城市风貌的展示窗口,也是城市生活品质的直接体现。为解决慢行交通跨河问题,以济南黄河凤凰大桥慢行系统设置为例,探讨不同慢行过河交通组织模式的不同情况的应用,为城市跨河通道慢行交通组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赣州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沿江开发的不断进行,跨江交通压力越来越大,楼梯岭大桥的建设是两岸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随着人民精神需求的不断增长,交通功能已经不再是唯一要求,更要考虑景观因素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项目背景、功能定位、交通预测、总体设计、关键节点等方面,对楼梯岭大桥工程进行介绍,为跨江通道的设计提供工程经验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长淮卫淮河大桥为依托工程,介绍桥梁船撞设防标准的确定方法。基于风险的思想,参考《重庆市三峡库区跨江桥梁船撞设计指南》,对长淮卫淮河大桥在2012年、2022年和2050年通航密度下进行船撞风险分析,并根据风险分析结果,提出进一步降低桥墩船撞风险的建议和措施,为桥梁船撞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总体设计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位于微弯分汊型河段,为公路6车道铁路4线的公铁两用桥,根据通航要求,南汊为主航道,采用跨度504 m的钢桁梁斜拉桥结构,北汊需布置跨度80 m的桥梁结构。从减少拆迁量和用地、合理利用桥位资源的角度考虑,大桥选择采用铁路公路两用桥方式。经济分析表明,南汊大跨桥梁合建、北汊中小跨度桥梁分建为经济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城市日益扩张的需求,现有市政项目如隧道、地下通道、桥梁等项目都向更深、更宽、更大的方向发展,但同时又带来了针对大型预制构件的交通运输压力。为了解决大断面顶管管节的运输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对预制顶管管节进行分段的构想,到达现场后使用UHPC二次浇筑结构连接后用于顶进施工。湿接法作为国内首次运用于管节连接,其分段式管节的生产及施工工艺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跨越江河外延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过江机动车与人非出行需求,需要建设通道予以解决并做好与江河两岸路网的衔接,以保证跨江通道功能的发挥。本文介绍了宁波中兴大桥开展的人非过江系统的基本前提、总体方案比选、慢行系统交通组织、下层人非通道结构设计等研究情况,为中兴大桥的人非通道的设计和建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研究表明:主桥应选用缓坡推行方案设计慢行系统;主桥段人非系统布置于主梁下缘,引桥段非机动车道布置于机动车道下层;南、北两岸分别经江东北路、规划支路灯控平交“转换”后上桥,缓坡推行上桥;人行及非机动车则利用主墩周围空间设置电梯及环形楼梯上下桥;下层人非通道结构纵断面设计应分为四个区段,即主跨及部分边跨的标准悬臂段、挑臂根部位于腹板边缘的过渡段A、挑臂根部位于腹板内侧的过渡段B、边跨汇合段。  相似文献   

18.
金哲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51-54,M0008,M0009
临沂市南京路沂河桥及两岸互通立交项目是临沂市“三环十五射”骨架路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路沂河桥工程项目的建设主要解决跨河交通及连接河东区、北城新区跨区道路的需要。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临沂市骨干路网、改善临沂市的交通出行条件,构建城市骨架路网,促进沿线区域的开发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城市跨河道路与河道两侧滨河道路互通立交的总体布置在满足基本交通功能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城市滨河景观功能,对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滨水道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河流既可增强道路景观,又对两岸道路交通形成分隔的矛盾,结合河流及两岸道路的不同情况,介绍了沿河道路的两种布置形式。通过对影响沿河道路布置形式和交通组织方式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布置于宽度较宽的大江、大河侧的沿河道路,宜采用两岸道路各自双向交通的“一河两路”形式;布置于宽度较窄的、连接处道路长度不满足交叉口最小间距的河流侧的沿河道路,应采用两岸道路各自单向交通的“一河两路”形式,或将两岸道路合并为“一河一路”形式。同时,还对河道中部和河道终点的两岸道路连接处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合理的连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