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宇峙  刘峰  黄云涌 《公路》2004,(6):116-119
通过对壳牌SBS改性沥青(Caribit)、壳牌宽域沥青(Multiphalte)和壳牌重交AH-70等3种沥青进行原样及RTFOT后的DSR试验,以及3种沥青拌制的AC-13型沥青混合料小梁弯曲疲劳试验(应力控制模式),探讨了3种沥青在疲劳性能方面的差异;验证了DSR试验结果与沥青混合料小梁弯曲疲劳试验(应力控制模式)结果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AC-16I型沥青混合料采用控制应力的加载模式的室内小型疲劳试验,对比分析了聚酯纤维(Bonifbers~)、玻璃纤维、矿物纤维(Fiberand~)及不掺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讨论了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改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掺加纤维后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得到显著改善,三种纤维中聚酯纤维(Bonifbers~)对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提高幅度最大,玻璃纤维对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最小,且聚酯纤维(Bonifbers~)方便施工,经济性好。  相似文献   

3.
沥青稳定基层疲劳试验荷载控制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何种疲劳试验方法更符合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的疲劳特性。首先分析全厚式沥青路面的沥青稳定基层疲劳时的应力应变状态,及这种应力应变状态与疲劳试验的荷载控制模式的关系;其次,分析应变控制的疲劳试验结果的实用性;最后,提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应变控制模式的实现方法。研究表明,全厚式沥青路面结构中,沥青稳定基层的应力应变状态更接近于应变控制模式疲劳试验的工作状态,因此,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的疲劳试验宜采用应变控制的荷载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新疆典型沥青面层结构设计,采用BISAR3.0软件仿真模拟试验手段,确定不同沥青面层厚度的室内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加载方式。用预估模型对沥青混合料进行疲劳寿命分析。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加载方式选择与沥青面层厚度有关,当面层厚度不大于5 cm和大于16 cm时,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加载方式分别采用应力控制模式与应变控制模式;预估模型疲劳寿命与实测值存在一定差异但满足精度要求可为新疆沥青混合料疲劳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改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的技术手段,基于应力控制模式下的间接拉伸疲劳试验,针对添加再生剂、布敦岩沥青及采用SBR改性乳化沥青后的冷再生混合料开展疲劳性能试验研究;根据双参数Weibull理论分析了普通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室内疲劳试验结果,得到了普通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5种不同失效概率下的疲劳方程。结果表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添加再生剂与采用SBR改性乳化沥青后,疲劳寿命得到明显改善;添加再生剂的改善效果最明显,其次是采用SBR改性乳化沥青的冷再生混合料。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合料疲劳响应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总结分析了沥青混合料不同疲劳试验方法的特点、两种疲劳试验控制模式的适用范围,建议采用应力控制模式的间接拉伸疲劳试验方法。然后分析了不同试验因素的影响,选定了加载波型,确定了疲劳试验的应力比水平、频率及温度等试验参数的范围。采用旋转压实成型方法,对3种沥青混合料进行试件成型。分别考虑3种空隙率水平,应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不同温度、频率、应力比水平下的间接拉伸疲劳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显著性分析,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了适用于不同荷载条件下基于温度、频率、沥青饱和度、初始应变及初始劲度模量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模型。与国外疲劳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得到的疲劳模型具有较好的比对性,可用于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的预估。  相似文献   

7.
吴平  崔鹏  谢军 《中外公路》2003,23(1):86-89
文中结合耒(阳)-宜(章)高速公路,通过使用沥青路面分析仪(APA),对采用SHRP试验仪器进行材料试验并应用Superpave方法设计的几种不同沥青混合料进行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试验,得到了不同的改性沥表及沥青老化对APA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混合料的APA疲劳性能差异的原因,并指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抗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远航  孟巧娟  吴国雄 《公路》2011,(10):156-161
沥青混凝土的疲劳性能在道路长期安全舒适运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用控制应力加载模式的室内间接拉伸疲劳试验,对Superpave 13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在纤维掺量分别为0、0.15%、0.25%、0.35%时的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掺量过多则会影响纤维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纤维加筋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MTS上采用应变控制模式和中点加载方式的小梁弯曲疲劳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沥青用量、纤维掺量和应变水平条件下聚合物纤维加筋沥青混合料的弯曲疲劳特性及其变化规律;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基于疲劳寿命下的最佳聚合物纤维掺量,建立了以拉应变、混合料的初始劲度、体积参数VFA和纤维掺量为参数的聚合物纤维加筋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模型.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随着聚合物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延长,但当掺量过大时疲劳寿命反而可能有所下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含纤维掺量参数的新模型的精度比其他疲劳模型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Lemaitre应变等效假设,定义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参量,并在分析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过程的基础上,定义新的疲劳破坏标准。然后通过三分点小梁弯曲疲劳试验建立基于损伤理论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评价方法。重合性检验表明,该损伤疲劳模型与荷载控制模式无关,从而可以更合理的评价混合料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1.
对5种级配的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进行了控制应变的三分点小梁弯曲疲劳试验,分析了级配、沥青用量、沥青品种和温度对沥青稳定基层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悬浮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较嵌挤型沥青混合料好得多;沥青用量增加,疲劳寿命显著增长,由马歇尔方法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并非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最佳的沥青用量;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随试验温度的提高而显著增长;采用改性沥青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较普通沥青有一定改善。这些规律可以为沥青稳定基层的混合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荷载条件、环境条件以及沥青混合料本身性质都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而疲劳试验所得出的疲劳方程不能反映众多因素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文中将荷载间歇时间、加载频率、试验温度、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沥青软化点、沥青用量等6个影响因素适当组合,在MTS材料试验系统上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应力控制的疲劳试验;然后,运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理论来考虑各因素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得出一种较为完善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是科学的和可行的,所得出的预测模型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荷载条件、环境条件以及沥青混合料本身性质都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而疲劳试验所得出的疲劳方程不能反映众多因素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文中将荷载间歇时间、加载频率、试验温度、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沥青软化点、沥青用量等6个影响因素适当组合,在MTS材料试验系统上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应力控制的疲劳试验;然后,运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理论来考虑各因素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得出一种较为完善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是科学的和可行的,所得出的预测模型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对一种新型研发的环氧沥青混合料(N -EA)和粘结剂进行了性能试验评价,对该环氧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车辙、小梁弯曲、疲劳试验,以及环氧树脂粘结层拉拔试验,并与当前应用较多的日本 TAF环氧沥青和美国 ChemCo环氧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性能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这种新型研发的环氧沥青混合料和粘结剂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MTS试验设备对纯沥青混合料、聚酯玻纤布复合沥青混合料与普通玻纤防裂布复合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应力控制疲劳性能试验,建立了应力与疲劳寿命的疲劳方程。发现聚酯玻纤布复合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优于纯沥青混合料、普通玻纤防裂布复合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为聚酯玻纤布加筋沥青面层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Domix沥青混合料及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疲劳性能进行对比试验,探讨2种混合料在极端温度、重载下不发生车辙时的动稳定度控制标准,分析2种混合料对其动稳定度控制标准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沥青路面上面层的抗车辙性能对沥青路面整体的抗车辙性能影响最明显;Domix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及疲劳性能低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为平衡Domix沥青混合料低温及疲劳性能,基于其高温性能,提出Domix复掺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选用3种不同纤维长度及6种不同纤维掺量进行正交组合掺配方案设计,共18组,对Sup-20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疲劳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重点研究了混合料的疲劳性能特征并建立了疲劳寿命方程。结果表明:6 mm玄武岩纤维对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增强效果最优,而9 mm玄武岩纤维对低温抗裂性和疲劳寿命增强效果更优;在低应变控制水平下(450 uε),0.4 %掺量9 mm纤维长度的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最优。  相似文献   

18.
该文对印度公路和道路运输部所规定的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四分点疲劳试验,并评价了其疲劳寿命。试验采用应变控制模式,加载为频率10Hz的正弦加载,温度为20℃。所有混合料的空隙率都控制在(4.0±0.2)%,同时对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和间接拉伸强度的测试以评价其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评价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的新现象学模型。试验研究表明:弹性改性沥青疲劳寿命最长,并且具有最低的应变敏感性。塑性改性沥青混合料太脆导致在高应变水平下表现较差,SMA的疲劳寿命比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高近5倍。新的模型不仅与试验结果高度吻合,而且在统计上也比传统模型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9.
现行规范以15℃作为测定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试验温度,忽略了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温度差异,以此温度作为各地区的设计温度显然是不足取的。作为控制沥青路面疲劳开裂的代表温度,应该将路面温度与荷载交通量综合表示。为此,根据路面弹性力学层状理论,对控制应力与应变两种加载模式进行分析,讨论了何种加载模式适用于路面实际疲劳状况。对影响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的因素,包括控制条件、荷载作用时间、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质等加以分析。结合SHELL以控制应变模式计算疲劳寿命的方法,根据Miner法则计算疲劳当量温度。提出了日疲劳当量温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了8地区的年疲劳当量温度,讨论了不同地区疲劳当量温度的取值范围,此研究结果为提高路面结构分析精度提供可靠的温度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20.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目前工程上常用的两档沥青路面铣刨旧料对RAP掺量为80%和100%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进行材料组成设计.通过击实试验和劈裂试验分别确定其最佳流体含量和最佳乳化量用量.在配合比设计基础上采用控制应变加载模式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确定了加载较为合理的应变水平,即300,250,200με和150με.试验结果表明,在应变水平较高时,两种RAP掺量下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能承受有限的荷载作用次数,当应变水平降低到150 μe时,两种RAP掺量混合料在150万次荷载作用下仍未破坏,采用劲度模量与荷载作用次数预估的方法确定了疲劳寿命.通过对4种应变水平-荷载作用次数进行疲劳曲线拟合,提出两种RAP掺量下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应变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