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某1.6L发动机的基础上进行纵向开发,以此来实现高压缩比米勒循环发动机。利用大型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STAR‐CD对采用进气门晚关策略的高压缩比米勒循环发动机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采用两种几何形状活塞的米勒循环发动机的缸内气体流动模式及燃烧过程。计算结果表明:经过结构优化的活塞方案相对于原方案可以获得较优的缸内流动及燃烧特性。计算结果将为实际开发中的高压缩比米勒循环发动机的活塞选型及燃烧室优化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开闭环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洪伟  方祖华 《汽车工程》1999,21(4):216-220
本文介绍了天然气发动机采用缸内直接喷气技术时供气与点火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了开闭环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问车热线     
《汽车知识》2011,(6):102-106
261汽油发动机缸内直喷Q:汽油发动机实现了缸内直喷,其压缩比就有可能相应提高,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另外,缸内直喷的优势何在?请专家赐教。——泉山长老A:您好,您说的没错,缸内直喷允许更高的压缩比,同时缸内爆震的情况也会随之减少,对降低发动机低速状  相似文献   

4.
结合天然气发动机的性能优化,在一定压缩比下,设计了两种不同形状的燃烧室,对缸内气体流动及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在台架上进行了试验验证。模拟得出了不同结构燃烧室的湍动能、火焰前锋面位置、燃烧放热率等,结果表明,中心凹陷燃烧室效果较好,与中心凸起燃烧室相比,产生的湍流强度较大,燃烧速度更快,克服了天然气燃烧速度慢的缺点,因此动力性和经济性较好,然而NO排放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5.
《汽车实用技术》2012,(4):49-49
中国第一台大功率缸内高压直喷压燃式天然气发动机(简称HPDI发动机)上市发布仪式近日在京举行。这一技术创新成果,是由中国首家研发和生产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的合资公司——潍柴动力西港新能源发动机有限公司推出的。该项目的开发成功,填补了国内天然气缸内直喷发动机在应用领域的空白,将是中国天然气发动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利用AVL Fire软件,对一款高压缩比直喷汽油机的缸内流动及喷雾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燃烧室设计方案对缸内流动过程的影响。结合滚流、旋流、湍动能、缸内当量比分布等8项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方案对混合气形成的改善效果。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并引入优化率对燃烧室设计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最优方案在高转速工况和低转速工况的优化率分别达到了25.3%和23.4%,发动机缸内混合气的形成过程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以一台四缸进气道多点顺序喷射式汽油机为原型,开发了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并进行了不同燃烧室设计方案的仿真对比、电控系统和燃料供给系统的设计开发.对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原汽油机和天然气进气道喷射发动机进行了台架试验对比.结果表明,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在中低转速时与原汽油机动力性相同,总功率和最大扭矩仅分别下降了 3.8...  相似文献   

8.
论天然气汽车的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迎来天然气汽车即将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技术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则介绍了天然气一汽、天然气-柴油与纯天然气发动机当前着手研究的点燃、加浓、压缩比优化、混合器匹配等课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天然气发动机经济性较差的现状,文章基于一台10L天然气发动机,在不同天然气气质成分和不同压缩比下,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适范围内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所有工况下发动机的经济性;气质成分中甲烷(CH4)含量越高的天然气,发动机燃气经济性越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GT-Power建立了某大缸径天然气发动机的一维热力学循环仿真模型,用原机台架试验数据标定,使仿真模型计算准确后,研究了发动机设计参数几何压缩比以及米勒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降低排气温度为目标,利用神经网络建模与遗传算法对发动机设计与控制参数进行协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在保证发动机扭矩输出的条件下,通过对几何压缩比与米勒度的协同优化可以提高指示热效率,降低排气温度,改善发动机性能.  相似文献   

11.
CNG/柴油双燃料车用发动机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用YZA102Q柴油机改装的C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进行燃用双燃料和纯柴油两种情况下的对比试验。对C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THC、CO、NOx和烟度的排放特性,以及空燃比、引燃油量、喷油提前角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There is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supercharging spark ignition engines operating on CNG (compressed natural gas) mainly due to its superior knock resisting properties. However, there is a penalty in volumetric efficiency when directly injecting the gaseous fuel at early and partial injection timings. The present work reports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 small boost pressure and injection timing on performance and combustion of CNG fueled DI (direct injection) engine. The experimenta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a 4-stroke DI spark ignition engine with a compression ratio of 14. Early injection timing, when inlet valves are still open (at 300°BTDC), and partial injection timing, in which part of the injection occurs after the inlet valves are closed (at 180°BTDC), were varied at each operating speed with variation of the boost pressure from 2.5 to 10 kPa. A narrow angle injector (NAI) was used to increase the mixing rate at engine speeds between 2000 and 5000 rpm. Similar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a naturally aspirated engine and the results were th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boosting system to examine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boost pressure and injection timing. It was observed that boost pressure above 7.5 kPa resulted in an improvement of performance and combustion of CNG DI engine at all operating speeds. This was manifested in the faster heat release rates and mass fraction burned that in turn improved combustion efficiency of the boosting system. An increased in cylinder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was also observed with boost pressure compared to naturally aspirated engine. Moreover, the combustion duration was reduced due to concentration of the heat release near to the top dead center as the result of the boost pressure. Supercharging was also found to reduce the penalty of volumetric efficiency at both the simulated port and partial injection timings.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车用压缩天然气(CNG)发动机的性能,设计了采用单电控单元(ECU)控制的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燃气供给系统,研究了空燃比控制、密度补偿及燃料切换的控制策略,并进行了发动机台架及整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ECU的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其性能指标均优于采用主从式双ECU控制的两用燃料发动机。  相似文献   

14.
车用天然气发动机增压匹配及性能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EM3D工具离散化的方法建立了某1.5 L自然吸气车用CNG(压缩天然气)发动机GT-Power仿真模型,并用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核,模型最大误差为3.64%.在此基础上进行了CNG发动机增压器匹配分析,用DoE(design of experiment)工具对增压发动机的点火提前角进行了优化,然后优化了不同压缩比和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的点火提前角,对压缩比和过量空气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精度,方案2为4种涡轮增压器方案中最佳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台架试验,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在4%以内;通过优化点火提前角,扭矩最大提高了9.3%;在各最优点火提前角下,压缩比为12时最优,过量空气系数为1.1时具有最佳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重型增压燃气发动机燃料消耗和热负荷,并使之运行在稀薄燃烧区,设计了一种宽域氧(UEGO)传感器控制器和基于此控制器快速实现稀薄燃烧控制的方法。该控制器通过采集UEGO、发动机转速和进气压力等信号,精确计算得到当前工况下的空燃比值,并与可标定的目标空燃比值进行比较,判断当前混合气的浓稀状态,向基于理论空燃比控制的燃气发动机ECU实时输出模拟的开关型氧传感器信号。试验表明:控制器结合基于理论空燃比控制的ECU能实现燃气发动机理论空燃比燃烧和稀薄燃烧组合模式的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16.
根据稀燃增压点燃电控调压式CNG发动机的特点,设计了起动及怠速控制策略,对目标怠速、节气门开度、废气旁通阀开度、燃气供给压差、点火提前角、点火能量、空燃比等参数进行控制。在6缸直列单一CNG发动机上进行了起动及怠速调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起动燃气供给量、初始节气门开度、起动点火提前角等参数,可以实现CNG发动机快速、可靠起动;通过标定怠速节气门调速和点火提前角调速控制参数,实现了怠速工况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气发动机燃烧方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混合气形成和着火方式将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模式分成均质混合气点燃、非均质混合气点燃、均质混合气压燃和非均质混合气压燃/引燃4种。分析了这4种燃烧模式针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方面的特点,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最有实用价值的模式为柴油引燃天然气非均质扩散燃烧,因为其热效率高于火花点火发动机,与传统柴油机相当,而有害排放物排放却较柴油机明显降低,并且相对于HCCI更易实现。  相似文献   

18.
单燃料天然气发动机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一台6105Q柴油机改造为点燃式单燃料天然气发动机。对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燃烧系统等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过程中配用了不同形式的天然气供气系统及点火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气供气方式及点火系统的不同对天然气发动机的性能有较大影响。该天然气发动机采用电控多点燃气喷射技术及电控点火技术时,动力性与原柴油机相当,排放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基于柴油机的电控天然气发动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柴油机基础上通过改进燃烧系统和进气系统,设计高能点火系统、燃料供给系统、电控单元、传感器及执行器,并加装三元催化转换器,采用闭环空燃比控制等措施,研制了压缩天然气(CNG)单燃料电控多点顺序喷射发动机。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气发动机的动力性能与排放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用天然气时的动力性,利用先进的发动机性能仿真软件AVLBOOST对于样机全负荷时中高转速范围内的部分工况点进行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的模拟优化计算;确定了与之对应的最佳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在不改变发动机结构参数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可以实现在不降低经济性的前提下,提高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用天然气时的动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