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结合大源渡枢纽实测水文资料,系统地对土谷塘航电枢纽船闸下游最低通航水位进行分析,得出大源渡死水位可以抬高至48.4 m;大源渡死水位抬高后对调节库容、水库岸坡、通航、土谷塘电站水能发电及库区码头建设的影响;通过优化分析,土谷塘下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抬高至48.57 m,可以节省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费及衡阳市码头建设及维护费。  相似文献   

2.
采用物理模型的手段,研究了苍溪航电枢纽在各级通航流量下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通航水流条件。结合工程河段河势条件,针对通航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引航道布置对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提出了综合改善工程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本枢纽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问题。  相似文献   

3.
梯级渠化结合库区航道整治工程,是山区河流航道建设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山区河流洪水期陡涨陡落、水流形态较差,梯级电站通航设计中通航水位、流量、水位变幅等参数的合理确定较为困难.结合山区河流通航设计实践,以乌江为例,研究了枢纽通航流量及相应水位计算方法,提出了满足枢纽下游航道及港口要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株洲航电枢纽二期围堰于2004年底成功实现截流,如何确保通航、船闸分水堤安全,防止8#风化深槽冲深影响堰体稳定,是二期围堰截流的关键性问题.就围堰截流设计与施工中的通航、围堰布置、堰顶高、龙口宽、抛填料等主要技术参数的合理选择,以及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跃洲枢纽河段属于山区弯曲河道,河流蜿蜒曲折,沿程河槽狭窄,河势较为复杂,通航条件较差.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跃洲枢纽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5级特征水位下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流速与流态,为引航道布置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弧形导航墙方案可减少直线段长度,改善枢纽通航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新建市郊铁路璧山至铜梁线小安溪桥航道的通航条件,建立工程河段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最低通航水位和最高通航水位、通航尺度、桥梁通航影响分析等参数。论证结果表明:近年来桥区河段河床及河势基本稳定,河演分析表明桥位附近不会发生主槽易位、河床转型的状况,桥区河段河势、河床稳定;建桥后流场仅局限在桥位附近较小范围内变化,泥沙淤积和冲刷范围有限,不存在桥区河势条件改变的水动力和河床边界条件;建桥后桥区河段河床仍基本保持冲淤平衡状态,桥区河段的平面形态、深槽位置不会有较大变化,滩槽格局稳定,建桥未对桥址河段河势产生不利影响;设计航道最高通航水位为258.53 m,最低通航水位为255.01 m,通航净高为14.36 m,单孔单向通航净宽29.50 m,单孔双向通航净宽51.00 m,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根据株洲航电枢纽工程的物理模型试验和临时航道设计,分析了航道通航的水流条件,河床冲刷,以及施工期通航和永久通航的合理衔接,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过军渡电航枢纽工程水工模型试验,论述了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泥沙淤积与通航水流条件的变化,研究了船闸引航道的平面布置及不同通航流量情况下设计船队在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航行情况和航行要素,优化进出闸航线,并配合通航水流条件的观测对船闸引航道平面布置提出修改意见,从而选出通航条件好、工程量小、河道演变较稳定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测水文资料分析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得出土谷塘坝址在中低水位时,采用Q~槡A R法外延成果的流量偏大;土谷塘坝址下一个梯级大源渡枢纽顶托流量上限值为3 600 m3/s;根据水情遥感系统测得土谷塘坝址月平均径流较Q~A槡R法外延成果的偏小;参考株洲枢纽蓄水后对大源渡枢纽坝下中低水位的顶托影响,并将涔天河水库扩建后的补水及土谷塘坝址以上各电站水库的调节作用综合考虑,建议土谷塘坝下通航水位在原有47.90 m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抬高至48.57 m。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嘉陵江东西关水利枢纽工程实际,指出了裁弯直枢纽中船闸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枢纽整体水攻自航船模试验,就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引航道平面布置,船队进船闸航线选择及用车,秀舵等提出了相就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军 《湖南交通科技》2007,33(1):147-149
株洲航电枢纽工程是一项航运为主、航电结合的内河建设项目,船闸是枢纽主要建筑物之一,船闸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项目目标的实现。从业主项目管理的角度,回顾分析了船闸建设铸造精品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京杭运河徐扬段续建二期工程中三线船闸工程水位系统在新情况下所受的一些影响,主要有现行水位系统与相关《标准》及《规范》的不协调、与船型发展的不协调、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特殊自然条件的影响等几方面.提出了《规范》与《标准》应与实际需要相协调、应推行船型的标准化、应深入研究南水北调对徐扬段运河水位的影响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京杭运河的正常水位比设计最高通航水位还高0.5m,对船闸的运行管理和船只通航带来一定影响。为减轻因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水位增大对船阐的影响,针对扬州市船闸闸室、闸门、靠船构件以及引航道结构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以改善船闸的原有结构状况,保证船只正常通航和安全停靠。  相似文献   

14.
采用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拟建株洲航电枢纽推荐布置方案的船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以试验和计算分析,这些综合治理措施对改善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是有效的,同时,也说明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试验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株洲航电枢纽船闸工程建设的科研、设计、地质、施工质量四大环节的管理,介绍了株洲航电枢纽工程确保工程质量、创建优质工程的一些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水位高低与航道通航能力大小息息相关,对大型船舶(队)通过某些典型航段时尤为重要.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充分发挥航道通航能力,针对长江航道的特点,在总结有关剩余水深规定的基础上,分析典型船舶载重与吃水的关系,对航道通航能力进行研究,提出运用水位(或水深)预报航道通航能力的方案,对于航运管理和规划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洲新滩险段是长江位于皖苏交界处的咽喉要道,船经此段行驶是否安全、通行是否高效、营运是否经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长三角经济向中西部地区辐射的顺利实现。本文对黄洲新滩险段通航能力作了较详细的论证,提出了完善和改进现行通航规则的意见与建议,即在不同的时段实施不同的通航规则,高水位期实施分道通航制,中水位期实施双向航路制以及在枯水期实施单向通航制,对通航安全管理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论述了嘉陵江新政电航枢纽船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探讨了船闸引航道导航墙的结构、布置对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政电航枢纽船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论述了嘉陵江新政电航枢纽船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探讨了船闸引航道导航墙的结构、布置对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江口水电站枢纽船闸是浈江河上修建的第一座船闸,船闸的建成可改善航道8 km,促进下游梯级电站船闸的兴建,为浈江全线通航开辟了“黄金水道”。本文介绍了江口水电站枢纽船闸的布置、运行方式和船闸各部位的功能及尺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