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作为保障列车安全运营的后勤维保中心,为使车辆的出入能力与正线运营计划相匹配,应采用新技术来提高车辆基地的自动化水平.停车列检库布置于全自动车辆基地的自动运行区,其库内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将对运营管理产生较大影响.以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停车列检库内检修通道的设计为切入点,对检修通道的设计方案及通道出入口位置...  相似文献   

2.
跨坐式单轨车辆基地调头线设计对减少车辆车轮偏磨、延长车辆检修和使用周期、降低维修成本、缩减检修规模、提高运营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跨坐式单轨特性,结合某城市跨坐式单轨车辆基地调头线设计,总结归纳调头线设计为三角线、灯泡线和八字形接轨的3种形式,16种方案。综合城市规划、正线线位、车站设置、出入线设置、地形地质等约束条件,分析研究得出车辆基地调头线最优设计方案。该调头线设计形式不仅适用于跨坐式单轨车辆基地调头线的设计,同时对优化地铁、轻轨等车辆基地调头线设计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工程量和占地面积均较大。为了缩短跨坐式单轨车辆基地咽喉区长度,减小其用地面积,从跨坐式单轨道岔的结构特点和分类出发,重点研究关节形道岔的尽端式车辆基地。依照相关规范线路设计参数,类比平行错移线路反向曲线连接模型,分析车辆基地咽喉区反向曲线的线群特征,对影响咽喉区优化重要变量(如出入线位置、道岔组合方式、关键径路、接入不同出入线的线群间距)的作用机理进行论述。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关键径路"咽喉区设计变量和计算道岔数量配比的"径路增加法",并结合设计案例阐述了以线群作为模块的咽喉区设计。研究表明,采用该优化规律及线群模块,可将咽喉区长度从266. 01 m缩短至217. 38 m。  相似文献   

4.
从全自动驾驶车辆段典型的运营场景入手,分析倒装与顺装方案对全自动驾驶车辆段的影响,总结出全自动驾驶模式下车辆段的特点,结合运营场景提出总体布局的设计思路。如在车辆段新增全自动运行区域,由信号系统实现列车的全自动驾驶功能;行车综合自动化系统增加与车辆段通信、信号、视频监控、火灾报警等系统接口,实现各系统的联动等。分析表明,全自动驾驶车辆由于其自动运行区和非自动运行区的划分,以及转换轨位置的不同,与传统车辆段总体布置有着较大的不同,在设计全自动驾驶车辆段总体布局时要充分考虑自动运行区的划分和车辆调车方式的不同,以及开通初期人工驾驶模式到全自动驾驶模式的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   

5.
芜湖市轨道交通采用跨座式单轴转向架车型,若按现行规范进行车辆基地设计,其检修列位及换轮列位规模偏大,且检修周期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过度修,增加运营成本。为保障车辆运营安全,并合理控制车辆基地运用检修设施规模,达到降低工程投资、避免过度修、提高检修质量、降低检修成本的目的,结合目前国内成熟运用的国铁机车、地铁车辆检修周期发展经验,充分参考重庆市跨座式单轨运营经验及芜湖市跨座式单轨车辆制造商提供的检修周期,提出兼容跨座式单轴、双轴转向架车型的检修修程及检修周期优化建议,并运用于芜湖市跨座式单轨车辆基地设计中,可供国内不同车型跨座式单轨车辆基地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自动无人驾驶车辆基地的布置要求,以苏州轨道交通7号线为工程背景,对既有车辆基地改扩建为无人驾驶车辆基地的方案进行研究,探索无人驾驶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思路和方案,总结既有车辆基地改造为具有无人驾驶功能的车辆基地的设计要点.结果 表明,具有无人驾驶功能的车辆基地改造设计方案,及其3种转换轨设计方案,可有效保障全自动无人驾驶车辆安全高效运营,亦可最大化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7.
从全自动运行车辆基地需要实现的自动化作业分析入手,研究全自动运行车辆基地的功能需求,论述全自动运行车辆基地需要实现的一系列自动化作业流程,围绕自动化作业分析全自动运行车辆基地分区需求、安全防护需求、系统接口需求及调度管理需求。基于全自动运行车辆基地自动化作业特点,提出全自动运行条件下车辆检修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道岔是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关键组成之一,其作用是实现跨座式单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转线、折返运行及在车辆基地的调车.通过对折线型道岔平面线形的研究,总结出道岔平面线形的设计方法和关键参数,对设计标准中给出的道岔线形进行验证,并对道岔的线形设计和表达式提出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
悬挂式单轨车辆走行轮在车辆运行中起到承载和传力的重要作用,其走行轮失效对悬挂式单轨车辆运行性能有重大影响。通过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悬挂式单轨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走行轮失效对单轨车辆曲线通过及运行平稳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空载状态下走行轮失效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在曲线半径100 m的线路上限速为35 km/h,而满载状态下走行轮失效的车辆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需要尽快行驶到就近站点疏散乘客;同侧走行轮失效对单轨车辆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在相同行车速度下,走行轮失效时竖向平稳性指标出现了部分数值超过3.0的情况,说明走行轮失效时车辆的运行平稳性会变差。仿真研究结果可为走行轮失效的悬挂式单轨车辆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车辆基地是地铁车辆的维修保养基地,其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在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设计要在充分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控制车辆基地的占地及规模,节约用地和投资.从广佛线夏南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图布置、站场线路设计、房屋建筑设计、空调系统设计、给排水设计、电力设计等不同角度,探讨压缩车辆段建...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全自动驾驶线路车辆基地安防系统的设计需求与智慧化安防系统的设计方案,以成都轨道交通 9 号线武青车辆基地的安防系统设计为例,对武青车辆基地全自动驾驶区与有人驾驶区的边界、全段区周界及段 内关键防控点,依据风险特点及智慧化感知需求进行精细化安防措施设计,通过场景图与设备状态及报警信息的 可视化、视频分析与异常事件监测的智能化、风险应对策略的自主化,实现安防平台的智慧化,辅以维保功能的 深入检测、专家系统及资产管理实现智慧运维,从面向用户的功能需求与面向运维的维保需求角度实现较为全面 智慧化的安防系统设计,做到有人和无人作业相互干扰的风险规避,满足全自动驾驶车辆基地运行效率的需求, 并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悬挂式单轨车辆的结构特点,通过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悬挂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以车辆走行轮、导向轮、吊架、空气弹簧、中心销、横向拉杆、横向减振器等结构参数作为设计变量,结合多目标优化软件Mode FRONTIER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探索了影响悬挂式单轨车辆侧滚的因素,并甄别出影响悬挂式单轨车辆侧滚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车辆侧滚的主要因素,确立将车辆具有良好的曲线通过性和运行稳定性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以车辆侧滚为目标的优化数学模型,采用第二代非劣排序遗传算法为优化方法,进行了以车辆侧滚最优为目的的优化研究。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当单轨车辆各参数达到最优解时,车辆侧滚角减小了6.3%~11.4%。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有多种接地保护电路,以重庆跨座式单轨车辆及供电系统设计为例,系统阐述了跨座式单轨车辆及供电系统的接地保护装置的设计、保护原理以及车辆与供电系统的接地保护配合关系,分析了车辆过断电区对地面接地保护设计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车辆基地的平面布置需权衡考虑多种因素,设计难度较大。以比较典型的苏州2号线太平车辆段规模调整和桑田岛停车场布置方案设计和调整为例,探讨各种因素对车辆基地平面布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云巴作为一种新型低运量胶轮有轨电动车,正处于设计、试验阶段,而目前云巴车辆基地设计尚缺少相关标准规定,且国内外相关设计的参考文献较少,其设计缺乏支撑性理论依据。通过对国内首条开通试运营的重庆璧山云巴车辆基地,电动大巴维修周期及修程内容进行调研,并结合地铁、跨座式单轨设计经验及车辆制造厂商相关建议等综合分析研究后,提出云巴车辆检修周期指标及修程主要内容,给出云巴车辆基地设计规模计算方法及公式,总结分析出云巴车辆基地设计标准及占地计算指标等。研究成果对今后云巴车辆基地设计起到指导作用,也为云巴车辆基地设计标准、规范编制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必须提高地铁全自动驾驶模式下车辆基地运用库的运维工作效率和质量。总结北京、上海等城市车辆基地运用库的设计,结合南宁地铁5号线那洪车辆基地工艺设计,从运用库的无人分区、下穿通道、检查坑布置、车档选择、安全保护距离及其他细节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后,提出运用库库长的优化设计方案及实施建议。工程实例表明,采用本方法可在满足车辆基地运用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减小运用库房屋面积,降低工程投资并提升运维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曹克非 《铁道工程学报》2008,25(2):94-96,103
研究目的:以我国第一座跨座式单轨车辆段为例,研究单轨车辆的维修工艺,为今后新建单轨车辆段的工艺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结论:在跨座式单轨车辆段的工艺设计中,要了解单轨车辆、轨道梁、道岔等构成跨座式单轨交通主要要素的结构.车辆段的厂房结构设计、车辆运用及检修设备 的配置等,都应以满足单轨车辆维修要求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国内各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可以看出,每个城市的首座车辆基地普遍具有占地面积大、设计功能全的特点。结合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首座车辆基地工程实际,在充分考虑车辆基地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提出首座车辆基地设计的艰巨性,通过分析总结车辆基地的总图布置、功能定位、设计规模、物业开发、工艺创新以及绿色设计等特点,研究结论为在各地区城市轨道交通首座车辆基地设计时,要在线网的角度充分考虑功能定位和配套设施设备,在确保运营功能的同时要重点考虑检修设施设备的资源共享、物业开发以及检修工艺的创新,要打造首座车辆基地为功能齐全、工艺先进、资源共享、土地价值高的现代生产基地,该研究结论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跨座式单轨车辆理论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单轨车辆的运动状态特别是轮胎的受力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导向轮和稳定轮需要结合轮胎性能设置合理的预压力,以保证车辆的抗倾覆稳定性和运行安全性,并避免过大地增加车辆的运行阻力;通过对3种导向轮与稳定轮的布置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合理地设计导向轮与稳定轮的布置方案,可以改变构架的转动中心,优化车辆的侧滚刚度和摇头刚度,从而改善车辆的运动状态和动力学性能,减小走行轮的侧滚角和侧偏角以及导向轮与稳定轮的侧滚角,改善轮胎的受力状态,从而减少轮胎的磨耗。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在城市寻找合适地块作为地铁车辆基地也越发困难。采用双层车辆基地,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设计要求与用地紧张的矛盾。文章结合深圳地铁7号线案例,从消防、结构、咽喉区布置等方面对双层地铁车辆基地相关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和设计研究,以期为双层地铁车辆基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