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坑开挖引起围护结构变形以及降水造成地面产生不均匀沉降 ,导致周边建筑物和市政设施受影响 ,是基坑工程环境效应的主要方面。文章结合工程实际介绍用注浆法加固深基坑周边建筑物地基的方法 ,解决因大面积降水及基坑开挖引起的不均匀沉降问题。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站深基坑周边存在有大量管线、建筑物,且大多地处城市主干道上。在地铁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有效控制围护结构变形位移,防止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是控制的关键因素。深基坑变形超限,将会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及人员安全,必须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深基坑开挖会引起基坑周边土体应力场变化和土体位移,对邻近建筑物造成影响。本文以杭州市地铁汽车城站深基坑为例,分析了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开挖使邻近建筑物地基土体沉降量超出规定,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及对建筑物基础注浆加固的方法,有效控制了邻近建筑物的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4.
以成都某临近既有建筑物的地铁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研究地铁深基坑开挖全过程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重点研究基坑围护结构对基坑自身及临近建筑物变形的影响,并对基坑开挖全过程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卸载使周边土层应力场发生变化,临近建筑物向基坑一侧发生变形;围护桩桩间采用袖阀管注浆形成止水帷幕及内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能有效控制基坑自身变形和临近建筑物变形。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预应力锚索在地铁深基坑边坡支护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工程实践,较好地解决了施工中锚索张拉力损失过大,不能达到设计要求,从而导致基坑变形的问题,保证了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时汛期不得不在周边施工条件复杂的条件下进行深基坑开挖,由于对地层、地下水、地下管线等周边环境在汛期变化情况不明以及控制地下水和地层变形的措施未到位,汛期施工中易造成地下管线断裂、地面塌陷事故,因此从安全角度对汛期深基坑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汛期近邻河道、管线的地铁深基坑开挖,为了保证基坑周边地下管线、建筑物及构筑物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安全有序地进行,浅析地铁基坑在汛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源的识别,并提出在汛期基坑施工过程中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坑变形监测是确保基坑施工安全的必要手段,开展深基坑变形现场监测研究对基坑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宁波地铁3号线仇毕站深基坑工程为例,结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与支护设计方案,对工程区域地表、周边建(构)筑物与地下管线以及工程本身进行监控量测,并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对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地下连续墙墙顶沉降、地表沉降、管线及房屋沉降、基坑外水位变化、支撑轴力变化情况和发展规律进行了重点分析,得出了宁波软土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的一般规律及受力特征,可为车站基坑变形控制及类似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软土城市地区,轨道交通明挖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变形效应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控制内容。本文依托温州市域铁路某标段明挖深基坑工程,基于现场实测,分析了深基坑施工影响效应的地表沉降、立柱轴力、土体和墙体水平位移等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变形在深基坑开挖后开始加速,至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地表沉降速率开始减缓,但累计沉降依然在增大。在深基坑开始开挖的一个月之内,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变化非常明显,随开挖深度逐渐增大,在深度为13 m附近达到最大值,随后土体深层水平位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连续墙墙体的水平位移变化趋势基本上与土体深层水平位移一致;深基坑周边建筑物在基坑施工初期沉降较小,后期距离深基坑位置越近,建筑物累计沉降越大。  相似文献   

9.
在深基坑工程中进行地下水回灌是减弱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效途径之一。以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仇毕站深基坑承压水降水回灌为依托,通过开展降水设计、单井抽灌试验、群井抽灌试验、地表沉降监测以及建筑物沉降监测,获得了(8)_3层砾砂的水文地质和回灌设计参数,评价了抽灌作用下的地表变形特性及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回灌井的回灌效率约为28%;回灌井运行后,地面沉降速率有减小趋势;回灌区房屋累计沉降是非回灌区域的50%~66. 7%。在保障基坑安全开挖的前提下,对基坑周边浅基础建筑群附近布设回灌井,是一种控制地面沉降、保护基坑周边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为研究土体蠕变特性对深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基于深圳某车站深基坑工程,通过室内三轴蠕变试验,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拟合得出了土体蠕变引起的基坑开挖时间敏感性,以及对周边建筑物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通过对典型断面的数值模拟,重点阐述了深圳地区特定土体的蠕变特性,为本工程的安全施工、保护周边环境及预测长期变形提供了理论基础。蠕变前后支护结构变形增大近16%,临近建筑物基础沉降增大了近21%;得出的具有适用性的SSC模型计算参数,对本地区类似基坑工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深基坑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重叠。鉴于城市轨道交通这种极其重要的市政设施,高层建筑物深基坑施工必须保证邻近既有隧道的安全性。以重庆市中心区域某涉轨项目的高层建筑深基坑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深基坑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确定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监测数据亦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铁14号线是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一条L型大运量级骨干线,汲取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成熟经验,贯彻安全、环保、节能、绿色、人文等理念,在工程设计、施工、机电设备集成及安装、安全、环保、节能等领域进行诸多创新。因地制宜设计大中庭同步开发物业车站、大直径盾构扩挖车站、洞柱法暗挖3层结构形式的车站等多种车站建筑空间形态,开发深基坑连续墙施工、盾构机站内平移接收、既有线上方转体箱梁合龙等施工新工法工艺,为国内地铁设计与施工提供良好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全国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基坑工程实测案例分析,研究基坑围护桩(墙)和周边地表的变形特点和监控要求。对不同监测项目的实测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规范要求,分场地土类型给出变形监测控制指标的建议数值,以合理评价基坑工程的安全状态。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控制指标的影响因素众多,工程实际应继续深入开展相关研究,以提高基坑工程的安全风险管控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2号线高铁站基坑支护方案变更为背景,梳理桩锚-土钉复合支护的受力机理和特点。运用PLAXIS分析基坑开挖周边土体变形和临近桥墩的侧移情况,定量给出桩锚-土钉复合支护的经济性分析。工程实测数据表明,桩锚-土钉复合支护可有效控制基坑侧向变形,实现对临近桥墩桩基础的保护。相对于传统围护-内支撑形式,桩锚-土钉复合支护造价低廉、可节省大量工程投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发展经济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交通设施,但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下。以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车辆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风洞方法研究车辆的气动力特性,结合自动气象站风速资料,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行车安全的预警方法。该方法可快速地给出台风期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实时行车安全风险等级,提供精细的车辆行车安全预警信息,可极大地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应对强风天气状况决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大型基坑开挖引起的卸载作用将导致基坑周边土层和建(构)筑物发生隆起变形,威胁周边建筑物的运营安全。针对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盾构工作井大型基坑临近地铁13号线面临的变形控制问题,从设计和施工2个方面提出管控技术要求。(1)工作井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支撑,将地表沉降和水平变形控制在0.15%基坑高度以内且小于30 mm;止水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悬挂式止水帷幕,基坑底进行注浆封底;邻近城铁13号线的基坑一侧采用3排锚杆桩加固。(2)地连墙施工、基坑开挖和支撑施工及邻近地铁辅助措施施工的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要求高,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手段被用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其中,BIM建模和人员定位系统在明挖基坑工程中广泛应用。然而,将基于UWB(超宽带)定位技术的人员二维空间定位数据叠加到三维模型中时,由于维度不同,数据无法实现三维匹配。为解决数据匹配问题,依托北京地铁12号线北岗子站基坑工程,通过将基坑土方模型进行分层建模,并创建人员模型X方向自变量与Z方向因变量的关系式,土方模型随施工进度逐层挖除,人员模型Z坐标与土方模型动态吻合,实现人员定位与BIM模型的三维共建,从而实现定位数据在BIM模型上的融合展示。通过实际工程对三维共建技术进行应用与验证,为其他类似工程三维共建提供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景观影响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影响后评价是重大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内容.采用公众问卷调查和照片评分方法针对高架轨道交通3号线开展了景观影响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原铁路,3号线的建设改善了沿线城市景观,其视觉效果随观察点距离的增加、高度的上升而提升.两侧绿化和周边旧城改造是3号线及其周边景观改善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由于填海区工程地质条件差且周围建筑物密集程度高,深基坑开挖易产生过大变形,因此需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施工动态调整提供依据。本文以穗莞深城际轨道深圳机场站深基坑工程施工为例,介绍如何依据工程条件进行分析,以确定近接单侧敏感建筑的深基坑监测方案;依据监测数据并配合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对施工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安全。经现场施工验证,所采用监测方案不仅可以保证施工安全,降低施工风险,同时还可以加快施工进度,所积累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稳步发展,铁路领域正在运用此项技术进行革新系统的尝试。在列车的行车控制方面,无线传输技术的系统开发与应用正朝着提高系统可靠性、灵活运用性和降低维护成本的方向发展。为加快新系统的开发,需大力推进研发一种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