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对钢筋混凝土桥梁墩柱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应用UC-Fyber截面分析软件对大量方形和圆形截面进行弯矩一曲率分析,给出了墩柱目标位移的实用计算方法.根据我国2008年版抗震新规范的加速度反应谱得到不同阻尼比时的弹性位移反应谱、不同延性系数时的非弹性位移反应谱及非弹性需求谱,给出了结合我国规范的位移需求3种简化计算方法.进行了3种位移需求简化方法的实例计算,对设计算例用非线性时程分析验证了设计结果.结果表明,桥梁墩柱的目标位移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纵筋配筋率、墩高及截面形式等因素都是有关的;基于等效线性化方法和基于非弹性位移反应谱方法以设计反应谱为基础进行计算,既保证了目标位移的实现,也考虑了结构的安全需求;基于能力谱方法以图形显示设计具有简单直观的特征,但是pushover分析得到的结构能力谱曲线与实际情况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基于性能的设计是桥梁抗震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而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是实现基于性能设计的最佳途径。预制拼装预应力混凝土桥墩的受力特性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桥墩的受力特性有较大区别,为了实现中高烈度区桥梁快速化施工建造,对基于位移的预制拼装预应力混凝土桥墩抗震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基于节点弯矩-曲率分析和非弹性位移反应谱,提出基于位移的预制拼装桥墩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基于性能的设计思想,结合预制拼装桥墩的受力特点,确定5个性能水平和对应的工程需求参数;然后推导塑性转动从接缝张开算起的目标位移的计算方法;提出单柱式预制拼装桥墩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步骤,对该种旗帜形滞回响应结构的等效黏滞阻尼、非弹性位移反应谱、设计水平力、弹性开裂刚度等内容进行研究。以某拟静力往复加载试验预制拼装桥墩为例进行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并进行纤维模型非线性地震时程分析,比较两者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以位移为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墩柱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提出一种改进的以位移为基础的抗震设计方法,将结构位移和延性作为设计目标,用结构的弹性刚度作为等效刚度,在计及延性的非线性位移设计谱设计谱基础上进行钢筋混凝土墩柱的非线性抗震设计,设计过程不需要迭代,且能够实现期望的设计目标延性,通过对位移设计谱的讨论,并与文献[4]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以桥梁墩柱为例,给出了这种方法的完整设计过程,并对其设计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桥梁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位移的设计是一种在设计中以位移要求为前提的抗震设计方法,因此直接与结构的破坏有关。本文对桥梁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国外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指出该设计方法用于工程实践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等效线性方法及等效塑性铰理论,根据铅芯橡胶支座(LRB)规则连续梁桥的动力特性以及强震作用下隔震支座和桥墩非线性特征将规则连续梁桥结构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并对于体系的等效刚度及等效阻尼比进行了估计.选取主梁位移及桥墩墩顶位移作为目标位移,利用修正的长周期高阻尼位移反应谱进行了基于位移的桥梁抗震设计.最后给出了设计实例,设计结果与采用SAP2000计算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比较满足工程精度要求.适用于具有不同性能水平下的规则型LRB隔震桥梁的初步分析和设计,可以为强震作用下LRB隔震桥梁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外公路挡土墙抗震设计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挡土墙在地震期间遭到破坏是非常常见的,该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公路挡土墙抗震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基于位移的挡土墙抗震设计方法目前已在多个国家的抗震规范中体现.并通过实例对基于力和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基于位移的挡土墙抗震设计方法比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更能体现地震期间挡土墙的抗震性能,应当更好地用于挡土墙的抗震设计中.  相似文献   

7.
重力式桥台作为特殊的支挡结构,在地震区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欧洲重力式桥台的抗震设计与国内规范不同,它是基于位移理论的挡土墙抗震设计方法。通过对比中欧重力式桥台抗震设计,比较在两种规范下地震土压力和桥台自身水平力计算上的差异,通过实例评价了欧洲和中国两种标准下重力式桥台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欧标基于位移理论的重力式桥台地震作用值远高于我国抗震规范的计算值,欧标设计过于保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重力式桥台在地震区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以位移为基础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将钢筋混凝土(RC)连续梁桥结构简化为多自由度线弹性体系,采用振型反应谱的概念研究了结构在横向地震作用下考虑多阶模态效应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探讨了连续梁桥的上部结构(主梁)及桥墩(台)刚度的变化对结构横向振动模态质量与模态周期的影响,给出了多阶模态设计方法的具体设计过程。对对称与非对称连续梁桥采用相同的设计步骤进行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并对设计算例用非线性时程分析验证了设计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方法对某桥梁抗震分析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是桥梁结构抗震计算中的两种基本方法.为了比较这两种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差异,对某主桥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应用反应谱法和时程法分别对主桥结构进行了P1和P2两阶段的地震响应分析和相应的强度验算,两种方法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由于反应谱法分析是基于线性系统的,而时程法作为精细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任何非线性系统,因此在两种方法结论有较大差异时,应以时程法结果作为最终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础斌  耿萍  张征亮 《公路》2011,(12):194-198
从“5.12汶川大地震”及世界范围的工程结构物震害情况看,在强震条件下,隧道工程震害依然较突出,合适的抗震设计方法是工程界共同面临的课题.当前进行抗震设计计算的拟静力方法主要有地震系数法与反应位移法,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两者的基本原理.通过改变埋深、地震烈度和偏压等参数,对隧道受力情况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计...  相似文献   

11.
进行大跨度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时,需要考虑地震动多点非一致激励的影响。基于动力学平衡方程,进一步推导多点激励地震响应分析的位移输入模型和加速度输入模型。进一步提出3种能适用于现有通用有限元软件的多点地震动输入模型的实现方法——大质量法、大刚度法及直接位移法,并细致阐明各种方法的计算原理。最后,以某主跨为850m的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基于SAP2000软件平台,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多点激励地震响应分析,并简单分析大跨悬索桥在多点地震响应下的响应规律。  相似文献   

12.
该文论述了北京地铁四号线西四站护坡桩位移监测与分析,通过测斜仪器对护坡桩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监测桩体水平位移状态,利用水平位移量变化是否小于设计允许值两者进行比较,从而衡量护坡桩稳定状态。该文还分析了护坡桩在监测过程中注意的事项及使用方法,以及在遇到复杂的情况下应采取处理措施,可为工程的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君 《隧道建设》2006,26(3):11-13,43
由于量测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渗透,隧道结构体系的反馈设计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所谓信息反馈设计,实质上是通过施工过程中的大量信息(情报)来指导设计和施工,以期获得最优隧道结构物的一种方法。在信息反馈中,位移量测基准的设定是一个关键问题,为此,结合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实际情况,对位移判定基准进行了研究,以便现场使用。  相似文献   

14.
曲线梁桥平面位移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曲线梁桥平面位移的机理,探讨了影响平面位移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圆筒型缓冲装置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间碰撞是桥梁在地震中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抗震研究的进展,限位装置在桥梁中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以往的研究多局限于普通限位缓冲装置使用效果的定性研究,没有考虑具有耗能性能的装置的缓冲效果。该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反应谱方法的具有耗能性能的圆筒型限位缓冲装置计算模型和设计方法,并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设计效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圆筒型缓冲装置具有明显的缓冲效果,本设计方法是可行的,与普通缓冲装置相比,梁体与挡块之间的最大相对位移以及桥墩的塑性变形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16.
涂雪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4):194-199,206,5
桥梁位移评价是利用测量手段,对桥梁各控制断面的位移变化进行监测,并绘制相应的位移影响线或变形曲线,以检测各控制部位位移状态,从而以此总体评估桥梁结果的刚度、营造状态和耐久力。该文从预测模型的建立与位移评估的流程,介绍了桥梁结构恒载状态位移评估的方法,并以宁波招宝山大桥为实例作了分析。该方法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该文应用振型叠加法,推导简谐荷载作用下简支梁位移冲击系数和弯矩冲击系数的解析式,分析了位移冲击系数和弯矩冲击系数大小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以张承高速公路崇礼至张承界软土地基加固为例,介绍了采用强夯和强夯置换加固软土地基的方案选择、加固机理、垫层的作用,以及设计方案优化、施工工艺控制方法,指出采取强夯和强夯置换加固软土地基能使夯击后的地基承载力明显提高,减少路基的沉降。实例证明,其加固方法满足技术、经济、质量、工期、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并且优于其他软土地基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某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调坡顶升施工为工程背景研究桥梁顶升墩柱之间不同步性位移差的力学性能和其性能控制方法。首先,采用梁格模型与参数化分析方法对比了仅不同墩柱之间在较大的顶升位移差以及同时考虑横桥向顶升位移差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准确地评估了顶升墩柱不同步性对桥梁受力的影响,并基于结构应力提出3个位移量级,从而提出基于位移差的性能控制量化分析。其次,基于主梁抗裂安全控制提出采用不同墩柱位移差衡量顶升施工的质量和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为快速判断顶升施工安全性提供参考思路。最后,通过实例工程实施及相关监测数据验证本文不同步性位移量级性能控制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该文阐述了某病危拱桥病害产生的机理,采用空间杆系分析方法,借助计算程序TDAPⅢ建立空间模型,对该桥加固前后基于抗震性能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拱上立柱和腹拱圈的整体刚度,能有效地提高结构自振频率,增强结构的抗弯和抗剪性能,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