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通过采用多种试验方法对国产铬陶瓷活塞环磨损与拉缸性能对比试验,表明国产铬陶瓷活塞环抗磨损性能、抗拉缸性能与进口活塞环相当。国产大功率柴油机铬陶瓷活塞环的良好摩擦学性能为进一步开发更高功率柴油机活塞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于现代柴油机 ,耐久性是非常重要的。柴油机制造商力图延长大修期 ,而大修期通常受机油消耗率和油气窜缸情况支配。因此 ,理解发动机磨损 ,对气缸动力组动力学性能、对机油消耗率以及对油气窜缸的影响是必要的。本文利用气缸动力组动力学模型探讨气缸动力组部件 (活塞环和气缸套 )磨损的影响。所用的模型可预测磨损对活塞环运动、环间气体压力、油气窜缸等的影响。研究的参数有 :气缸套磨损、活塞环外表面磨损以及活塞环侧平面磨损。对两种不同型式的柴油机分别进行了模拟 ,这两种柴油机的特点明显不同。研究结果表明 ,磨损对两者的影响是有区别的 ,其相应的寿命也是不同的 ,这说明对不同型式的柴油机需要分别进行模拟化工作。模拟结果表明 :第一道环外表面磨损对于保持良好的控油以及油气窜缸控制影响非常明显 ;气缸套磨损是重要的 ,但其影响程度不如活塞环磨损 ;活塞环侧平面磨损对于两种情况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内燃机运转时的缸孔变形对机油耗(LOC)影响很大。目前这方面的分析报告不多。试验采用传统的直列4缸汽油机,旨在阐明缸孔变形与LOC之间的关系。用旋转活塞法测定3、4号气缸的缸孔变形,并用硫示踪法测量了每缸的LOC。通过改变活塞环张力来测量LOC,以研究活塞环与气缸的贴合性及其对LOC的影响。结果显示,发动机低负荷区域的缸孔变形较小,而高负荷区域的变形较大。3、4号缸在上止点前后的变形趋势不同,但LOC差别不大,当环张力减弱时,发动机的总LOC增加。用可预测环对变形缸孔贴合性的模型计算出活塞环油膜厚度,其结果被用于计算进入燃烧室的机油量及气缸壁机油蒸发量。计算证实,低张力环与气缸贴合不严导致环油膜变厚,机油流量增加,但蒸发的机油量无明显变化。由此可得出结论,环的张力变化会影响其与变形气缸的贴合性,反过来又会影响LOC。  相似文献   

4.
针对HX_N5型机车柴油机在磨合试验阶段拉缸故障频繁发生的问题,对各组件、装配工艺和磨合试验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得出了导致柴油机拉缸故障的潜在因素,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避免柴油机拉缸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16V240ZJB型柴油机松孔镀铬气缸套出现的拉缸现象及其形成机理,分析了产生拉缸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中针对HXN3型机车16V265H型柴油机动力组拉缸故障、可靠性低的问题,对动力组结构进行分析、改进和优化,结合柴油机油、水温度控制,可以解决现有HXN3型机车柴油机动力组拉缸惯性质量问题,经运用验证,结构改进型动力组可靠性显著提升,为机车运用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针对重铁油缸的中工特点,及易于产生划伤,波纹使缸径粗糙度达不到要求的质问问题,合理的安排加工工艺,设计制造了新的液压头,改进了刀具,选择最佳切削用量解决缸径拉镗过程中的断屑排屑问题,提高了缸径的表面粗糙度达到了图纸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使用传统活塞环的机车柴油机经常出现"机油消耗高"、"活塞环、活塞环槽磨耗大"等问题。组合式活塞环是在一个环槽内配置两道活塞环,两道环以斜面相贴组成一副气环组。组合式活塞环具有密封性能好,机油消耗量低,使用寿命长,低磨耗和低排放等突出特点,在活塞环研究方面是一项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HXN5机车柴油机主轴承螺栓拉伸力大、拉伸后螺母需旋转规定角度的问题,研制主轴承螺栓液压拉伸装置。对比集成式和分离式缸-泵组合,以及活塞直接承力式和拉体承力式液压缸内部结构的优缺点,确定缸-泵组合采用分离式方案和拉体承力式液压缸内部结构方案,以及液压拉伸装置总体方案和结构。详细论述液压缸拉力、尺寸计算方法,螺母转角机构、接头密封防护,以及针对拉体断裂设置的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内容。对液压拉伸装置样机开展试验验证,结果证明:HXN5机车主轴承螺栓液压拉伸装置基本性能达到设计要求,满足组装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用CETR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机车镀铬活塞环和铬陶瓷复合镀层活塞环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活塞环虽然摩擦因数基本一致,但铬陶瓷复合镀层活塞环的磨损量不到镀铬活塞环一半,对应缸套磨损量也有所降低,其磨损机理为轻微磨粒磨损,缸套少量块状剥落,明显优于镀铬活塞环。铬陶瓷复合镀层活塞环具有的优良耐磨性能,可在铁路内燃机车上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内燃机活塞环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现代内燃机活塞环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机车柴油机气缸内摩擦副的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产主型机车柴油机缸内摩擦副配合使用寿命短、特别是活塞第一环槽副磨耗快,这一制约机车延长中修周期的主要因素,以缸内摩擦副整体匹配的概念,在合理改进活塞环及环槽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活塞顶整体氮化,并以软氮化缸套匹配3mm球铁镀铬桶形环的摩擦副配合形式,进行了装车运用试验。结果表明,新匹配的摩擦副装车运用30万km后,其使用寿命预计可达60万km以上,满足内燃机车一个中修、一个大修的修程要求。  相似文献   

13.
热喷涂在铁路行业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喷涂是提高材料耐磨性和耐蚀性的有效技术,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新的喷涂技术以及新型涂层不断涌现,并在各行业开展了广泛的应用性研究。本文综述了热喷涂技术在铁路工程构件上的一些应用性研究,其中包括车轴、制动盘、活塞环、铁路桥梁等。同时,对近几年热喷涂热点研究方向——热喷涂非晶涂层、纳米涂层以及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的发展进行阐述,并对先进热喷涂技术在铁路行业的进一步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有限体积法建立了地铁车站三维静态数值计算模型,对列车阻塞隧道时站台滑动门所受的活塞风压进行了计算研究;分别对单、双两种活塞通风条件下,不同活塞风速、阻塞比、滑动门位置对滑动门所受风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活塞通风能够有效减弱活塞风对滑动门的风压;单活塞通风条件下,滑动门在最不利位置时,需克服的最大风压约为230 Pa。  相似文献   

15.
以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深埋的一段地下区间和车站为研究对象,其线路和车站埋深均在50 m以上。而目前国内地铁线路埋深多为30 m以下,多个车站连续埋深大于50 m的长区段较少见,由于其活塞风道长,阻力大,对于活塞通风效果能否满足规范要求,国内缺少类似工程可供借鉴的资料。由于工程中地面风亭设置难度大,深埋风井投资大以及长风井活塞效应减弱等因素,仅增加活塞风井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因此,设计应该在满足活塞通风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优化通风配置,减少土建投资和规划协调的难度。对此段隧道的通风配置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模拟计算,分析活塞通风的效果,验证通风配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对活塞钢顶重新进行了设计,在钢顶与铝基体之间加入过渡丝网,利用真空扩散焊使钢顶与过渡丝网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液压变形的方式使其成形为活塞燃烧室及顶面所要求的形状,该钢顶铝活塞采用挤压铸造工艺来制备.对钢顶与铝基体的结合强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对结合部位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制得的活塞其钢顶与铝基体之间可以实现很好的机械结合和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L型船用柴油机失效活塞材料内部质量的理化检验分析,阐述了船用柴油机失效活塞材料的组织特点和内部缺陷等级,结合失效活塞特定的外观破坏形貌以及热处理工艺特点,指出了造成这次活塞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活塞内部存在组织缺陷和内应力共同造成的.同时,为防止今后出现类似的失效问题,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英  康建明 《铁道机车车辆》2011,31(Z1):283-285
简要分析了大功率中速机车柴油机活塞环槽磨损原因,针对目前正在生产应用和开发的活塞环槽强化处理技术,在给定模拟系统条件下,采用MPX-2000盘销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了现用合金铸铁活塞环与5种表面强化处理活塞环槽的耐磨性模拟试验.试验优选出了适配现用活塞环的中速柴油机活塞环槽强化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重载货运机车柴油机活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塞是柴油机的主要部件之一,其可靠性和寿命直接关系到机车柴油机的性能和运行安全。基于HXN5型货运机车柴油活塞的研制,从活塞结构、活塞材料以及活塞特殊工艺方面展开研究,对结构设计、活塞裙铝合金材料变质及其固溶时效工艺、环槽高频淬火强化工艺、球铁销座球化率提升工艺、异型销孔加工检测、活塞变椭圆形线技术、活塞表面锰磷化及其减磨涂层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实现重栽货运机车活塞的承栽能力和可靠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无竖井单线隧道活塞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恒定流活塞风计算理论,按列车行驶在单线无竖井隧道中的不同位置,分四种情况(列车部分进入隧道,列车全部进入隧道,列车部分驶出隧道,列车全部驶出隧道后活塞风的衰减过程)建立了简化的活塞风分析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求解,得到列车经过某区间隧道时的活塞风速度变化情况.分析了列车运行速度、列车长度、列车对隧道的阻塞比以及区间隧道长度对活塞风的影响.本方法可以作为列车以不同速度行驶在各种单线、无竖井隧道内活塞风速度的试用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