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启动至今已12年。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的推进,其最具标志意义的阶段性成果已在两大工程“硬件”上充分显现: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目前已实现11米水深的阶段目标;洋山深水港区一、二期以及三期A段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营。与国际大港相比,上海港已经在港口能级、航道水深、船舶艘次、航线辐射、货物吞吐量等多项指标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水道港口》2007,28(3):163-163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于2007年5月9日在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出席会议。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会上致词,副部长翁孟勇主持了鉴定会的开幕式。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分三期进行,目前一、二期工程已通过国家竣工验收,航道水深增至8.5m和10m。这一工程的成功实施,打通了长江口的水深“瓶颈”,为长江深水航道向上延伸至南京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山区河流航道整治工程中,航道竣工水深的检测是一项十分关键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工程的整治效果及船舶航行安全.但是由于山区河流往往流急浪大,水流紊乱,给航道水深检测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麻烦,因此,有必要对水深检测方法及操作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水道港口》2016,(2):159-165
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三期工程已于2010年3月通过交工验收,2010年底将上延至太仓荡茜闸。为充分发挥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综合效益,尽快实现与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无缝对接,实施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向上延伸至南通建设工程十分必要,而航道设计参数的确定是航道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在代表性船型确定的基础上,通过航道设计宽度、水深以及工程区域潮汐特性的分析,确定了航道设计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一乘和二乘模式下的乘潮概率以及水位利用。航道设计参数的研究为潮位的合理利用、减少疏浚工程量、提高航道通过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最具投资价值的内河航道、长江口125来从大仓上延至南京工程深水肮道工程概述:125来深水航道投资。太仓到南京的航道距离约280一290公里,目前南京港航道水深约为105来,届时吃水深每增加一来,对于所能承载的货运巨增加存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工程拟没资:投资巨大,除国家投资外.地方政府也可能负担一部分咨金目前  相似文献   

6.
GPS定位技术和全站仪相配合在航道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河航道工程的整治和维护,迫切需要实时准确地反映航道水深变化的航道水深地形图。而GPS定位技术的应用迅速渗透到航道工程测量领域,尤其是GPS-RTK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航道水深测量的周期和精度。本文结合西江航道整治工程的航道测量中GPS定位技术和全站仪相配合使用的应用实践,探讨两者的优化组合能够快速、准确和高效地完成测量任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罗刚 《港工技术》2004,(4):11-12
结合黄骅港一期工程航道水深的设计.对在平缓海滩上建设的直线长航道设计水深各影响因素及设计水深综合确定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利用潮位变化提供的“附加水深”来满足浅水段的备淤深度和深水段的航行富裕深度。  相似文献   

8.
从9月1日在南京召开的长江口深水航道10米水深向上延伸工程现场办公会上获悉,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将延伸至南京,南京至浏河口段的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届时,从长江口到南京的364公里主航道水深将达到10.5米,困扰海轮进江的“咽喉要道”年内将全线贯通,5万吨级海轮及10万吨级散货船,可直达南京港。  相似文献   

9.
利用长江在航营运船舶终端数据的测深技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道水深是表征航道条件、开展航道维护决策、指导船舶航行最重要的航道尺度指标。针对日益增长的航道条件动态监测、航道信息服务需求,在现有航道水深测量、航道水位改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长江电子航道图船舶终端系统的功能,探讨在航营运船舶采集的水深数据的接入、传输、存储、处理、可视化与运用等技术问题。基于长江电子航道图船舶终端,提出了利用在航营运船舶终端数据的测深技术方案,并就技术方案的实施给出了建议。该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提升航道水深的监测能力、拓展航道水深信息来源、降低航道水深信息采集成本、提高航道水深信息服务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和GIS技术对一期工程治理前后的长江口深水航道进行可视化研究,从空间三维角度反映了深水航道特征。采用RS技术对ETM+影像进行高通滤波增强处理;采用GIS技术将一期工程治理前后地形图资料数字化,并建立数字地形模型,从横剖面、纵剖面、空间平面等不同角度研究航道的特点。结果表明:经过增强处理的遥感影像上能清晰辨认导堤、丁坝和周围出露水面的沙体,揭示出它们的空间边缘特征;航道中段水深明显增深;航道向导堤方向水深线变密集,水底地形坡度变大,近似“U”字形“河道”;航道底部较平坦,纵向深度逐渐变化,最深处为-12.2m左右,最浅处也在-8.5m以下。  相似文献   

11.
差分GPS水深测量系统在航道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将差分GPS水深测量系统运用到航道普查还是一次新的探索。本文在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差分GPS的基本定位原理后,重点介绍了利用该系统进行航道普查的作业流程以及注意事项。这一工程实践经验对今后我国沿海地区的航道普查和航道信息的及时更新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年伊始,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两项关键工程——南北港分汉口河段新浏河沙护滩及南沙头通道潜堤工程的实施整治摆上了交通部及所属长江口航道管理局的工作日程。1月28~29日,由交通部规划司主持,60多位来自北京、江苏、上海的水运规划、水利建设、航道管理和港口海事,以及环保等部门的主管领导及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对遏制南北港分汊口河段河势不利变化及改善航运条件的工程方案进行“诊断”,审定了治理工程方案。由此,一个关系到长江口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发展,关系到南北港分汉口周边重要产业带码头水深相对稳定,乃至关系到整个长江航运发展和黄金水道建设的重大工程将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深水航道科学试验中心一期工程以试验大厅为中心,试验大厅容纳1:1000的长江口江阴利港至长江口外20m水深的水域,可进行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整体模型试验,其设于综合办公楼内的水文气象站可实时收集长江口水位,气象、波浪、水深,潮流等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4.
5月18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标志着我国水运建设史上最大的航道工程历经40年研究和13年建设取得圆满成功,全长92.2公里、底宽350米至400米、水深12.5米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正式投入生产运行。  相似文献   

15.
闫军 《水运工程》2014,(12):68-73
周天—藕池口河段是荆江河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湖北省"645"工程的重点航段之一。目前,在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要求下,宜昌至武汉段枯水期航道水深计划进一步提升至4.5 m,但周天—藕池口河段现行的枯水期维护水深为3.5 m,提升幅度较大。通过分析周天—藕池口河段近期的深槽变化情况以及结合已建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情况,分析了该河段提升航道尺度尚存在的碍航问题。从工程方案、外协问题方面,提出了航道尺度提升的可能性,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的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经验进行总结,统计航道现状和已建、在建和拟建的航道整治工程概况,从滩槽演变、高滩岸线、汊道分流、航道尺度对工程建设整治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后续航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工程实施前后的航道条件,已建工程对影响航道条件的洲滩、岸线实施系统守护,稳定了河势及滩槽格局,全面提升航道水深及稳定性,工程河段航道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为后续治理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期张家洲水道上浅区宽浅碍航等航道问题,利用最新张家洲水道实测地形建立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开展6 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方案水流及航道条件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水道达到了固滩守槽、增大南港浅区航槽宽度的目的,能够满足6 m×200 m的目标航道尺度。  相似文献   

18.
闽江水口下游航道路治方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江水口电站的调度运行改变了下游来水条件。本文研究了这种变化对航行条件的影响。探讨了增加航道水深的可能性,介绍了竹岐至淮安航道整治工程方案的动床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19.
戴家洲水道位于长江中游武汉—安庆段,是长江中游分汊河段中重点碍航滩段之一。近年来随着长江沿岸经济的发展,对航道水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达到更高尺度的水深要求,航道部门于2018年对该水道实施6.0 m航道整治工程。工程实施后定期效果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6.0 m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池湖港边滩和乐家湾边滩冲刷发展得到限制,构建了良好的滩槽格局,直水道航道条件得到改善,基本实现了6.0 m航道畅通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规范体系、国际航运协会的规范、英国标准规范、美国标准规范、以及西班牙标准规范体系等,对港口工程中的航道水深的考虑因素和计算方法,均不相同。为了研究每一种规范体系的计算结果及其适用性,为今后国外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作必要的技术支持,文章分析了每一种规范体系对航道水深设计的考虑因素,并通过两个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对使用不同规范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每种规范体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