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保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防止和纠正交通事故处理中的违法和不当行为,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提高事故处理质量和效率、促进执法公正,2008年8月17日公安部颁布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04号),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执行。现行《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将予以废止。《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取消了道路交通事故重新认定制度,并明确把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证据使用,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只能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造成道路交通事故信访案件多发。因此《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专门增加了一节"复核",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复核法制化。本文拟就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复核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概况 交通事故的概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0条第5款规定明确指出: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相似文献   

3.
《驾驶人心理》2006,(6):F0002-F0002,F0003,4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4.
《汽车与安全》2006,(8):76-7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相似文献   

5.
2004年5月1日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事故”和“道路”进行了重新定义.道路交通事故相关统计数据中增加了原来未纳入统计的三类事故。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按照新法施行后口径统计.除去自行协商处理的轻微事故,200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有三项下降.一项上升。  相似文献   

6.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是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建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和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的具体要求,是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的有效举措。《条例》明确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适用范围、各项原则、保险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对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顺利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人民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规依据。  相似文献   

7.
方均良  汪伟华 《摩托车》2006,(10):37-37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一年多来,从处理交通事故的一线民警反馈的信息来看,由于各方当事人、不同部门的事故赔偿处理人员在对部分法律条文的内容上理解不一致,导致适用的法律条文和标准也不尽一致,给事故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主要的原因限于群众自身对法律法规的  相似文献   

8.
一、交通事故车辆检验的重要性 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它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它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以下简称违章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事故检验指机动车发生了交通事故后,鉴定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勘测,其目的在于找出车辆故障,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  相似文献   

9.
《驾驶园》2009,(2):87-93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辖 第三章 报警和受理 第四章 自行协商和简易程序 第五章 调查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 现场处置和现场调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节检验、鉴定 第六章 认定与复核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 第二节 复核第七章处罚执行 第八章 损害赔偿调解 第九章 涉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 第十章 执法监督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保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0.
车辆交通事故责任是指车辆驾驶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所承担的责任。依据交通事故责任承担比例,交通事故责任可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  相似文献   

11.
《驾驶人心理》2006,(11):F0002-F0002,F0003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条款。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出台后,人们基于事故处理的实践经验,围绕交通事故与过错行为的内在联系,以追求更为公平、公正、公开处理事故为目标,对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确定规则进行了有益探索,这些都为一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综合运用法学、交通工程学等学科相关知识,从交通事故的本质特征入手,认识交通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分析交通事故当事人的"险情 避让"模式,研究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确定规则,以更为科学公正地评判交通事故的原因责任。  相似文献   

13.
在管理教育上.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安全教育,是做好预防车辆交通事故的基础。安全教育必须突出“预防为主”这个主题,组织广大官兵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工作条例》和《军队车辆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等法规制度,学习军队预防车辆交通事故工作《指南》和《范例》,强化安全意识,熟悉法规制度,掌握基本常识,不断提高预防车辆交通事故的能力。同时,要充分运用典型事故案例,对官兵进行警示教育,使他们从血的代价中吸取教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要从增强效果出发,讲究质量,废除教条式的、空洞的教育,力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切实把握教育的时机、选择教育的内容、注意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永钧 《上海汽车》2004,(10):41-42
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取代了原来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正式实施,新的人身损害赔偿审理标准在赔偿范围、项目和标准方面较原来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有了很大的扩展和提高。于是,引发了以下的争议……  相似文献   

15.
李涛 《汽车运用》2007,(2):48-48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然而,第三者强制险最高金额有限,对造成严重伤亡的交通事故执行赔偿是远远不够的。另外,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42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的事故车辆除检验、鉴定外,不得使用。检验、鉴定完成后五日内通知当事人领取事故车辆和机动车行驶证。”这就意味着,交管部门不能长时间扣留事故车辆,也无权责令事故当事人缴纳保证金。为防止事故责任人隐匿、转移财产造成执行困难,申请诉前保全,就成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免受损害的一个重要救济手段。现就搞好诉前保全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取代了原来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正式实施,新的人身损害赔偿审理标准在赔偿范围、项目和标准方面较原来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有了很大的扩展和提高。于是,引发了以下的争议……  相似文献   

17.
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交通事故分析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数理统计技术、交叉分析法在道路交通事故分析、预防中的应用,利用统计数据对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进行了介绍,分析表明交通事故并不会随着汽车数量的增长而成比例增长,这说明交通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因跟车不当而造成的追尾事故呈上升趋势。为保证跟车安全,避免追尾事故发生,驾驶员除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朱倩 《人民公交》2015,(10):64-67
行车事故处理主要包括事故现场处理、事故责任认定和事故善后处理三方面。 行车事故定义 一、道路交通事故 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员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因过失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相似文献   

20.
图片报道     
李宏 《汽车运用》2007,(6):47-47
众所周知,在交通肇事案件中,《交通事故贡任认定书》的作用举足轻重,往往具有一锤定音之效。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规定:“公安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察、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一种书证,其认定实际上是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