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更好地保护海洋和内河水域环境,加强对船舶排放舱底水行为的监督,在结合国际标准规范和船舶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A IS (船载自动识别系统)远程传输在航船舶油水分离器状态信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选择A IS消息12和14作为油水分离器状态信息传输载体,设计了1套完整的油水分离器状态信息传输交互协议,协议共定义了6类报文,即实时数据报文、请求发送报文、启闭情况报文、历史排油情况报文、自定义消息报文、确认收到报文,并详细介绍和分析了报文编码、生成、传输与解析等过程。在有房屋和树木干扰环境下对报文传输过程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传输过程丢包率为30%左右,满足A IS报文传输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中国内河新能源船舶统一监管、远程运维,文中分析了现有船舶、车辆远程监管平台关键技术和内河新能源船舶监管要素及管理需求后,提出并搭建了内河船舶新能源系统监管平台.该平台采用自定义通信协议满足监管对象、数据项扩展需求;采用船载端与岸端信息数据加密方法保障信息安全;采用多种数据存储单元结合的混合分布式存储架构满足船舶新能源系统数据存储需求;提出布谷鸟搜索-概率神经网络算法,为开展新能源系统故障诊断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平台能够实时监管并记录船舶新能源系统运行状态,实现长江水域新能源船舶信息化管理,开创内河新能源船舶信息服务新模式,推进绿色长江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基于16位SPCE061A单片机作为控制中心的远程水位监控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具有语音播放功能。此系统的上位机采用MCGS组态软件实现监控,对水位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下位机以SPCE061A单片机为核心,利用传感器进行水位信息的采集和转换,同时也与上位机采用串口方式进行信息交互。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营运车辆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提升车辆运行安全监管水平并降低事故隐患,提出并设计基于CAN总线与GPRS的营运客车运行状态信息远程监控系统.采用带CAN总线控制器的Freescale MC9S12DG128开发了营运客车运行状态信息采集车载终端,可实时采集车辆工作单元的关键参数如制动压力、油压、转速以及故障码信息等,并通过GPRS模块传输给远程监控中心系统分析应用.经实车试验证明,整体系统工作稳定可靠,能够实现预期设计功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GPRS无线传输、单片机、网络传输、数据库和软件设计等技术,对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系统远程监控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集成的监控管理平台。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该平台的监控终端可实时完整地监测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系统的运行过程参数、故障信息和车辆的有关信息,实现了排气后处理系统的远程监控、车辆的远程调度和故障的远程诊断。  相似文献   

6.
对隧道施工的全过程实施监控是保证盾构正常运行和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该文研究了盾构隧道施工远程监控系统的构建.该系统由自动量测系统和监控信息管理系统构成,具有施工现场实时监控、监测数据远程采集、监控数据访问与查询、数据反馈与地层变形预测等功能.自动量测系统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平台、数据传输网络和地面监控中心,构建隧道施工量测数据自动采集平台;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系统设置、监控信息管理、预测及反馈分析、信息输出及系统工具等功能模块,实现监控信息的维护、查询及多种形式的信息输出.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车载控制器研发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网络通讯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了基于GPRS模块SIM900A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数据采集模块从传感器和整车CAN网络采集数据,并通过GPRS模块将所需数据发送到监控服务器。试验证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实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远程监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安全施工及防灾救灾历来是公路隧道施工的重点。基于隧道施工安全智能远程监控需要,提出通过实时监控洞内隧道地质变化情况、围岩变形与荷载、地下水、有毒有害气体、现场施工人员状态、安全防护设施状态等信息,以远程、实时、准确、有效的监控与隧道施工安全相关的技术指标和洞内安全状态,并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监控内容和要素体系,建立监控系统工作流程。研究成果对于保障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促进管理部门对传统的监管模式升级,有效提高质量和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组合导航和4G通信的汽车运行状态远程无线监测系统。系统由车载数据采集终端和远程数据中心两部分组成。车载终端实时采集参数,将信息利用EC20通信模块定时传送给远程数据中心;远程数据中心对上传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存储,实现对汽车运转状态的实时监测。利用MQTT协议实现与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实现对汽车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本系统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水上危险货物集装箱监控系统应具有水上危险货物集装箱状态监控信息采集、预报警、信息远程传输、远程监控与应急决策支持等功能,其框架应为4层架构,即信息采集层、现场监控层、信息传输层、远程监控层。文中分析了构建内河水上危险货物集装箱运输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设计了信息采集与传输层的硬件电路,提出了开发远程应急管理系统的支撑技术与决策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11.
AIS航标是集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新型助航系统。基于AIS的技术优势和功能,我国东海海区已经设置了60余座AIS航标,主要对其应用领域和前景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为船舶航行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发挥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一峰  陈凯  黎广宇 《交通与计算机》2011,29(4):121-123,129
内河成品油运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油品泄漏,将对事发地及下游地区的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并且,借助水流和风力,溢油的发展态势也将难以预测,为事故的救援造成相当大的难度。以澜沧江为背景,介绍了一套内河溢油远程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澜沧江流域溢油事故的无线远程监测,特别是通过对溢油扩散过程的分析,研究出一套适用于内河的溢油扩散算法。  相似文献   

13.
从内河海量的船舶AIS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交通知识,辅助水上安全监管,对于研究日益复杂的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内河船舶行为特征,构造由船舶位置、航速和航向4个维度组成的船舶航行状态空间来描述船舶行为.针对传统DBSCAN聚类算法提取状态空间中相似船舶轨迹存在计算复杂高的问题,提出增量式算法改进DBSCAN算法用以高效地计算不同船舶的行为模式;然后利用核密度估计等统计方法对不同模式的船舶行为特征进行数据挖掘,得到船舶航速、航向和位置的时空分布特征规律,进一步挖掘不同行为模式下的船舶微观特征.以武汉航段的汉江分叉航道水域作为研究案例,利用所提的方法对该水域分析研究,得到了6类不同行为模式,挖掘出不同模式下分叉航道内船舶静态属性信息(船舶类型、船舶尺寸)、空间分布特征(轨迹点分布、航速分布、航向分布)、船舶到达规律等信息.利用该模型所提取的知识有助于水上监管人员迅速获取水域交通态势,从而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内河搜救区域环境感知系统的研究开发为全面获取救助水域气象水文信息,实现内河水上船舶交通事故的全天候应急和救助提供技术支撑。在分析内河搜救区域环境感知系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三层框架,即信息采集层、信息解析层与信息显示层,设计了环境感知系统硬件的整体架构,包括气象水文信息的采集模块、信息传输模块、监测控制模块等。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由地表径流造成城市内河污染的问题,直接有效的控制手段以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状况是当前的难点。本研究试图通过降雨量找到突破口,根据气象部门的降雨量来提前做出控制,减少径流污染对河道水质造成的污染。利用MIKE 11构建河网模型,通过分析全年天气条件,得出了不同水质参数COD、NH3-N、TP在河道空间的降解状况,以及对超V类水情况下的降雨量进行了量化。城市两条内河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雨污分流整治,城市内河在晴天时均可达到V类水;雨天时,COD与NH3-N超V类的降雨量在气象部门降雨等级里在中到大雨区间;TP在中雨、中到大雨两个区间。下一步为决策者在雨季河道控污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随着船舶数量的日益增长,密集通航水域AIS系统的信道负载迅速增大,出现系统时隙冲突、信道拥塞、AIS网络通信异常等现象,导致AIS应用的可信度降低,成为船舶航行安全的隐患.为了更为精确、及时地反映AIS网络通信性能的实际状况,基于AIS综合应用平台实时监测AIS网络通信性能指标,以长江武汉段AIS数据为基础,选取一周的指标监测数据,从网络容量、网络信道负载率、网络吞吐率、网络阻塞率、网络利用率5个方面对该水域AIS网络通信性能进行评价分析,并通过仿真研究了AIS网络通信性能的变化趋势和极限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长江干线武汉段AIS网络信道负载率在15%左右,吞吐率接近100%,通信性能良好.随着船舶数的增加,网络信道负载率达到60.5%时,出现AIS网络通信阻塞现象,并得到通信阻塞时13种运动状态下的船舶数分布.研究结果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研究水域的AIS网络通信性能,为内河海事主管机关监控、管理、调控AIS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海事数据的结构化处理是海事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步骤.目前,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海事相关信息,但多为不同格式的非结构化文档数据,可以采用一种基于规则的海事信息抽取方法,将海事自由文本转化为结构化的数据.通过网络爬虫从海事相关网页中得到待抽取文本数据,根据得到的文本信息定义抽取任务为时间、地点、船名和事故类型4个数据项,再根据抽取任务本身及其常见触发词构建自定义海事词库,用于自由文本的分词和词性标注;通过对大量事故语料的分析总结,编制抽取规则进行海事信息的抽取,形成结构化的海事数据.以长江海事局网站的事故详情为数据源,采用基于规则的抽取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时间信息抽取的准确率为100%,召回率为91%;地点信息抽取的准确率为94.52%,召回率为69%;船名信息抽取的准确率为97.75%,召回率为86%;事故类型信息抽取的准确率为96.67%,召回率为87%.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识别出船舶溢油应急处置中的关键组织和联系,基于组织视角对船舶溢油应急处置流程进行了描述,并给出了关键组织和关键联系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溢油应急处置中的关键组织和联系进行了识别。结论表明,应急处置中的关键组织主要包括事故船方、应急指挥中心、现场指挥部、巡逻艇和清污队伍,关键的联系主要为事故船方对海事值班室的报告联系,应急指挥中心、巡逻艇、清污队伍和现场指挥部之间的有关应急计划启动和应急方案实施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