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港口和物流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物流涉及到综合运输,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港口的服务,而物流的兴起和发展又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提出新要求.港口腹地延伸,将促进腹地经济的发展,而依托于港口的物流和种种相关产业的发展又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广东省委、省政府吹响“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的集结号,预示着广东省各项经济事业又将面临新一轮的大发展。面对发展机遇,港口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执行传统的装船和卸船功能,而更多的是向生产贸易和运输渗透。随着港口腹地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港口已经对周边地区和腹地产生巨大的商业辐射作用,而港口物流业将是港口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抓住“大发展、大跨越”机遇,通过发展物流业来拓展经营空间,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开拓适应港口实际需要的港口物流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安东  程祖德 《中国水运》2006,6(9):206-207
以上海港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了上海港物流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港目前在港口物流量的规模和腹地经济实力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在港口物流发展速度和高附加值的国际物流的发展方面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正>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协同度是指港口物流发展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彼此配合和相互促进的程度,从定量的角度,动态反映港口物流发展与城市经济增长的辨证联系。一、腹地经济发展对港口物流的影响因素腹地经济发展对港口物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因素、"硬环境"因素和"软条件"因素三个方面(见图1)。  相似文献   

5.
刘庆平 《中国水运》2006,4(6):43-44
海洋运输历来是国际货运的主渠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各地区开放发展与对外经济联系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港口承担货物运输的规模越来越大,通过进口与出口的互动式整合使港口-腹地日益成为集世界互补性产品及互补性资源的开放性地域,港口与腹地之间的关系也必然会越来越密切.文章旨在分析港口-腹地经济的关系、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港口-腹地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港口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日益增多,对港口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着重发展港口现代物流是实现港口多元化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措施。本文以深圳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港口物流发展模式。首先,选择了对深圳港的四个核心影响因素:腹地经济、港口基础设施、港口环境、港口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竞争力)。此外,定性地选择了适合未来深圳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通过分析,本文排除了独立的物流中心模式和港口物流网络布局模式,确定了国际航运中心模式、区域物流体系模式、区域联动——保税港区物流模式和港口供应链战略联盟模式这四种模式可供深圳港选择。最后,进一步利用专家对四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识别,并依托AHP技术,分析并确定了深圳港应该建设区域物流体系模式,并逐步向国际航运中心模式过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珠三角港口群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敏 《中国港口》2006,(1):40-41,37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不断发展,港口作为传统的交通基础产业,其单一的装卸服务已难以适应客户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珠三角港口必须转变观念,以传统服务为依托,逐步向物流领域延伸,不断扩大利润来源,以带动港口新一轮的发展。笔者运用SWOT方法,系统分析了珠三角港口群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的机会、威胁以及存在的优劣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珠三角港口群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机会1.经济因素珠三角港口群经济腹地广阔,直接经济腹地珠江三角洲是全国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工业基础雄厚,外贸经济发达,2003年珠三角地…  相似文献   

8.
<正>一、世界港口发展的区域化趋势1.港口群港口群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在一个经济地理区域内,港口间由于腹地的交叉而形成港口群。在航运发展过程中,港口群内的港口,因共同业务、共同利益而联系,又因各自利益而竞争。一个良性发展的港口群,对外,应以统一的利益整体出现,如与航运公司的费率谈判、共同拓展腹地等;对内,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的差异,进行港口功能的合理分工,科学定位,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共同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两岸和香港港口物流共同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航运竞争加剧,海峡两岸暨香港的港口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经济腹地交叉较大,很难避免被卷入到彼此竞争的旋涡中。要避免过度竞争,海峡两岸与香港的共同航运物流合作是必要的。本文以共同物流的观点,发挥两岸和香港的各自优势,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在港口投资与经营方面开展合同协作,构建—个虚拟的“港口平台”,发展海峡两岸和香港港口共同物流服务。  相似文献   

10.
日照港是山东省油品运输的重要港口,为促进日照港及腹地的经济发展,必须在油品运输研究的基础上优化其港口建设发展规划.为了解日照港的系统需求,分析了腹地及港口的经济数据的各种相关因素,得出日照港主要腹地的原油和成品油需求的预测数据,提出了建设保税物流区及交易中心等建议.研究表明,日照港规划建设新泊位码头设施建设、优化港区内装卸罐区等布局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有利于改善传统港口物流枢纽粗放的发展模式,紧密结合腹地产业发展需求和城市经济发展要求,实现“港物产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港口是物流链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物流的开展离不开港口的服务,而物流的兴起和发展又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提出新的要求。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当今港口发展的—个主要课题,本文分析物流与港口的关系对秀屿港发展第三方物流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港口独具的地理规模,功能拓展,双向腹地和整合生产要素等推动物流发展的优势,提出了以提高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吸引运输行业投资港口产业,加强港口与腹地的联系,完善港口与城市的信息服务功能等发展港口为中心的区域物流圈的战略意义,以及发展港口物流圈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集疏运网络流量的经济相关性、分布非均质性、动态性等特征的分析.指出港口集疏运网络流量既受腹地货源量、港口竞争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又受通道费用、网络容量等物流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港口集疏运网络流量的双因素两阶段预测模型:第一阶段考虑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腹地GDP、外贸进出口总额、港口建设投资额等经济因素,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腹地货源量与港口吞吐量的预测模型;第二阶段考虑通道费用、网络流量等物流因素,在给定货源量与港口吞吐量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用户流量——费用均衡的网络流量分配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以港口为依托 加快港口物流圈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港口独具的地理规模,功能拓展,双向腹地和整合生产要素等推动物流发展的优势,提出了以提高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吸引运输行业投资港口产业,加强港口与腹地的联系,完善港口与城市的信息服务功能等发展港口为中心的区域物流圈的战略意义,以及发展港口物流圈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1.问题提出 由于市场竞争和现代物流发展,传统港口的点与点竞争形式逐渐转变成含港口核心节点物流链的竞争。港口物流已经成为今后港口提高服务和市场竞争的焦点。港口集疏运通道是港口物流链的重要环节,是港口与腹地连接的重要通道。因此,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成为新一轮竞争的焦点,而铁路班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于11月10日正式加入WTO外贸进出口和内地货运量预计将有大幅度增加,港口作为国际物流结点的地位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厦门在"以港立市"战略指导下,港口规模日益扩大,已成为国家大型一类港口.厦门港作为我国重要的主枢纽港之一,依托于闽南沿海地区等后方腹地强有力的支撑,发展现代物流,不仅可以获取高额的经济利益,而且更有利于提升港口的整体服务功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港口集装箱货源腹地的拓展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至关重要。港口腹地越广,吸引内陆适箱货量越大,对港口的集装箱物流越有保障。作为沿海港口,为了更好地发展港口物流,为内地外贸进出口企业服务,各港口企业都在采取各种途径不断开发内陆集装箱腹地。文内就港口如何开发集装箱货源腹地提出一些看法,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下港口经济腹地的演变规律,以港口资源整合前后的大连港和营口港为例,运用改进的腹地烟羽模型对2018、2020年的港口腹地范围进行测算,结合Arcgis软件绘制各港口单纯与混合腹地空间分布,通过各港口腹地范围演化特征分析港口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港口整合后各港口综合影响力差距缩小,大连港与营口港腹地范围差距减小、混合腹地范围扩大。港口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各港口发展侧重于腹地范围的均衡协调,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合理分工。  相似文献   

20.
林国龙  王云霞 《中国港口》2012,(5):52-55,57
<正>集装箱甩挂运输是一种先进的道路物流组织方式,是提高运输车辆使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手段,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物流行业的重要途径。上海港是腹地型港口,依托上海市、长江各沿岸省市,经济腹地广阔,因此货源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