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轨道交通》2007,(9):68-68
随着现代铁路的发展,工务维护作业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提高钢轨维护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奥地利Linsinger公司研制生产的钢轨铣磨列车.作为一种新型的钢轨整形技术和设备.满足了当前形势下钢轨维护作业的更高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陈会波 《中国铁路》2013,(12):85-88
论述朔黄铁路钢轨病害,介绍SF03--FFS型钢轨铣磨车组成,从作业效率、作业精度、作业效果方面分析其特点。结合朔黄铁路线路状况、天窗作业时间、自然气候条件等,从运行操作、施工时间、设备维护保养、方案制定与优化、提高工效措施、作业控制方面阐述SF03FFS型钢轨铣磨车在朔黄铁路应用现状,为提升轨道维护水平、满足运输要求、消除钢轨安全隐患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钢轨磨耗对减速顶本身及调车作业安全带来的危害,同时指出要加强对安装在线路上的减速顶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对磨耗超标的钢轨要及时通知工务部门处理,确保减速顶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4.
焦彬洋 《中国铁路》2023,(4):108-116
根据钢轨打磨磨削理论和钢轨实测廓形数据,建立单遍和多遍最优打磨方案设计模型,提出一种基于个性化模式库的钢轨廓形打磨方案设计方法,开发了智能化钢轨廓形打磨方案设计系统,并开展现场钢轨打磨作业应用。结果表明:将钢轨等效偏差指数作为最优打磨方案设计的优化目标函数,能够较好实现打磨后钢轨廓形逐步向目标廓形贴合;开发的智能化钢轨廓形打磨方案设计系统,能够根据现场实测钢轨廓形进行批量打磨方案设计,并能预测打磨后的钢轨廓形,可显著提升打磨方案设计效率;采用该打磨方案设计方法开展现场打磨作业,打磨后钢轨实测廓形与模拟廓形基本吻合,主要轮轨接触区域钢轨廓形与目标廓形较打磨前贴合程度明显提升,打磨后钢轨廓形GQI指标均达到优良等级且钢轨表面状态良好,能够较好地满足打磨作业要求。研究的相关成果可显著提升钢轨廓形打磨方案的准确性和设计效率,为铁路钢轨打磨作业提供直接、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如果维修时可以对钢轨的磨损部位进行更换,就可延长整个钢轨的使用寿命。根据这一理念生产的新型钢轨ReRail由两部分组成,即在钢轨主体的顶端安装了一种材质坚硬的轨帽,由于这种轨帽的碳含量很低,可以很好地杜绝低温时出现裂纹。维修时只需要更换钢轨顶端15%的部分。与一般钢轨的材料相比,这种材料的耐磨性可以明显延长打磨等维护工作的作业周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摩擦力。钢轨的损坏多由表面裂纹扩散而造成,但这种新型钢轨由于接触层的阻隔,可以完全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支撑钢轨维护铣削装备的技术创新,助力钢轨维护铣削装备技术的发展,围绕国内外钢轨维护铣削装备专利布局开展研究。以关键词、IPC分类号和重点申请人等为专利检索方式,检索专利数据库。以专利文献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段专利申请数量,总结钢轨维护铣削技术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通过分析专利技术分布,总结当前钢轨维护铣削装备的创新热点、行业弱项,以及未来布局方向;通过分析重点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数量和技术方向,总结国内外研发机构实力的变化和技术方向。对钢轨维护铣削装备核心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重点分析。为提升我国钢轨维护铣削装备的核心竞争力,降低在国外的侵权风险,提出关注前瞻技术研究、推动核心技术持续领先和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太原工务段南同蒲线路钢轨伤损情况的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提出应对钢轨疲劳的防治措施,并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只要加强对线路的科学维护,精心保养作业,就可以降低铁路钢轨的磨耗、伤损,保障线路设备的安全可靠,确保列车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具有高速行驶、低恒速作业两种工况模式的动力—传动系统,可以满足钢轨打磨列车在高速铁路及干线铁路维护作业中快速到达作业现场和低恒速打磨作业的需要,介绍了主要工作原理、性能及相关设计和试验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钢轨铣磨车作业性能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钢轨铣磨车功能原理分析,现场实践应用,作业效果评估,进行了钢轨铣磨合理的作业模式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探伤在铁路工务钢轨检查和维护中应用极为广泛,主要有钢轨母材探伤和焊缝探伤,两者单独开展且各有优缺点,还不能实现对轨头和轨腰各类伤损快速、有效的全覆盖探测。阐述钢轨和焊缝探伤的现状,研究超声波多发多收技术在钢轨探伤中的应用,解决当前探伤方式对一些特定伤损检出效果不足的问题,也为后续钢轨探伤中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近铁公司换算成单线的轨道线路近1000km,铡轨打磨是重要的线路维护作业。为此,近铁公司建立了钢轨检查体制,利用钢轨探伤车,每年2次对主要线路进行探伤和凹凸测定、振动测定;利刚于推探伤车,每年1次对不能走行钢轨探伤车的线路进行探伤。检查结果确认后,对轴箱连续振动处的波状磨牦用钢轨打磨车打磨,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一种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纵向力学模型,取消部分区段的扣件纵向阻力以模拟维护作业对轨道和桥梁受力的影响。利用所建力学模型对一座80 m+128 m+80 m大跨度连续梁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松开扣件进行线路维护作业的纵向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钢轨纵向力最大变化值为64.82 k N,相当于轨温变化3.38℃产生的温度力;底座板纵向力最大变化值为52.75 k N;剪力齿槽和桥梁固定支座的纵向力变化均在20 k N以下。松开扣件维护作业对钢轨、底座板、剪力齿槽和固定支座的强度影响可承受,按现行《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对大跨度连续梁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松开扣件进行维护作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铁路从20世纪90年代逐步开展钢轨打磨工作,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钢轨打磨技术服务已经呈现出广阔的需求前景,21世纪第二个10年,恰逢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快速发展,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代表的钢轨等设备开始进入运维阶段。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长、发展快,所经地区地质、气候复杂,有限的“天窗时间”和打磨作业的特殊性给线路维护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运营维护手段越来越捉襟见肘,为适应国内高速铁路的养护需求,我国开始引入钢轨快速打磨技术实施钢轨的打磨运维服务,为国内钢轨打磨技术体系的建设带来全新面貌。  相似文献   

14.
钢轨扭转变形对钢轨焊接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列车提速及高速铁路的建设,对钢轨焊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围绕钢轨扭转变形对钢轨焊接质量的影响问题展开专题讨论。提出,在焊轨厂长钢轨焊接生产线的前道工序中,应增设钢轨扭转变形矫正设备及相关作业。  相似文献   

15.
轨道平顺分为轨道几何状态不平顺和钢轨车轮踏面不平顺。钢轨打磨作业主要消除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不平顺,分为预打磨、预防性打磨、保养性(轮廓性)打磨和校正性(修理性)打磨。通过对日本、法国、德国和瑞典高速铁路钢轨打磨作业分析,根据我国铁路钢轨打磨作业实际,建议开展客运专线线路开通前的钢轨预打磨、开通后的钢轨预防性打磨及保养性打磨等研究和试验,制定钢轨打磨各种形式与参数、打磨程序、条件和验收标准。  相似文献   

16.
国内主要的钢轨在线维护方式有钢轨打磨和钢轨铣磨两种,钢轨铣磨机在钢轨维护性轮廓修复,处理病害较重的钢轨方面具有优势。本文结合国内钢轨铣磨机在线维护技术的应用,重点对钢轨圆周径向打磨技术进行分析,根据钢轨在线铣磨技术的磨控制原理,研究Z向定位伺服和Y向定位伺服控制技术,提出了电气控制组网及硬件组态集成优化方案,并对未来钢轨在线维护技术的发展方向及重点研究内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消息,7月9日,由中国北车研制的首列国产GMC96B型钢轨打磨列车在京承线怀柔区段进行了首次正式打磨作业。GMC96B型钢轨打磨列车于3月15日上线进行运用试验,表明二七公司和SPENO公司联合设计、合作制造的GMC96B型钢轨打磨车运行性能和打磨作业质量达到了技术规格书与合同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对无缝线路状态下更换支承块系统进行力学分析并提出合理的维修参数,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更换支承块系统的计算模型,分析不同起道量和不同扣件松开长度下系统的受力;在一定的起道量和扣件松开长度下,根据非线性屈曲稳定理论,确定合理的养护维修作业轨温范围。结果标明,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更换支承块时,单侧松开扣件的钢轨长度存在最优长度;起道量和单侧松开扣件的钢轨长度对钢轨垂向非线性屈曲临界荷载的影响较大。为避免钢轨失稳,应严格控制作业轨温;起道量为0.16m时,最优单侧松开扣件的钢轨长度为18m,相应的作业轨温范围为锁定轨温+5℃以下。  相似文献   

19.
客运专线钢轨打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轨道平顺分为轨道几何状态不平顺和钢轨车轮踏面不平顺.钢轨打磨作业主要消除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不平顺,分为预打磨、预防性打磨、保养性(轮廓性)打磨和校正性(修理性)打磨.通过对日本、法国、德国和瑞典高速铁路钢轨打磨作业分析,根据我国铁路钢轨打磨作业实际,建议开展客运专线线路开通前的钢轨预打磨、开通后的钢轨预防性打磨及保养性打磨等研究和试验,制定钢轨打磨各种形式与参数、打磨程序、条件和验收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从钢轨探伤作业标准化的特点和意义出发,阐述钢轨探伤作业标准化的内容、依据和实施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