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解决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的桥头"跳车"问题,龙连高速公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袖阀管注浆技术对填方段的桥梁台背进行竖向注浆加固处理。通车营运一年后,路面情况良好,经过台背注浆处理的100座桥梁,桥台与路基过渡段处未出现跳车。实践表明:袖阀管注浆技术能够有效地对桥梁台背回填处进行加固,减少台背回填的工后沉降影响,避免出现桥头"跳车"问题,提升路面的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缓膨胀材料防治高填土路基桥头跳车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行的高填土路基台背回填工艺及出现桥头跳车后的自治方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路基自然沉降稳定前的桥头跳车病害。通过对桥头跳车成因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用缓膨胀法处治桥头跳车的理论及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等级公路桥头台背路基回填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头跳车现象是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一大病害,它不仅影响行车的舒适性而且影响行车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分析造成桥头跳车的直接原因,并采用理论分析台背路基沉降形成的原因,论证了采用改善台背回填料及强化地基处理桥头跳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桥台台背路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地聚合物注浆材料在治理桥头跳车病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地聚合物注浆材料在治理桥头跳车病害中的应用,并采用钻孔取芯法和复注法对注浆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采用地聚合物注浆材料加固桥接坡,治理因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陷导致的桥头跳车病害,能显著改善回填土方的密实度,提高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桥头台背填土高度较大、回填料种类不一、台背回填施工进度较快、台背回填料的压实受作业空间限制等情况,提出了一种袖阀管注浆施工方法——袖阀管劈裂二次注浆法,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加固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桥头台背袖阀管劈裂二次注浆能有效地将原来相对松散的台背填料胶结形成一个强度高、压缩性低、抗渗性高和稳定性好的整体,从而减少台背回填料的压缩沉降和水蚀,达到减少桥头"跳车"等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桥头台背处容易出现较大沉降及桥头跳车的问题,在对桥头跳车产生原因及传统治理方式处理桥头跳车弊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例从路基注浆和就地热再生角度,研究就地热再生工艺处理桥头跳车的可能性及合理性,并提出施工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就地热再生工艺处理桥头跳车可达到延长工程使用寿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公路桥梁工程整体建设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台背地基处理是控制桥头路基工后沉降,解决桥头跳车的重要方法。通过介绍CCMG用于地基加固原理和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施工工艺,以及该施工方法用于上海长江大桥桥头地基处理中的初期效果,展望未来,为将来解决桥头跳车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桥与路间形成错台,使车辆行进中发生颠簸的桥头跳车现象,结合广东省信宜竹山桥、北逻口桥等桥头路基处理为例,提出使用冲(灌)砂密实法及加设搭板、枕梁进行处理,对台背路基加固,以减小工后沉降,达到防止桥头跳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际,从原材料检测、作用机理、施工工艺等方面,开展了液压夯实技术补强高速公路台背路基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液压夯实技术对于降低桥涵台背与路基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减少桥头跳车病害,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桥头跳车是高速公路的常见病害,而桥头台背不均匀沉降是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为减缓或消除桥头跳车现象,提高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工程实例中,采用土工格栅与短搭板组合处理方案:即土工格栅以锚固和反包的方式进行铺设,并与短搭板(3 m)相结合,对桥头台背填土进行加筋处理。实践证明,该工艺能有效消除桥头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减缓或消除桥头跳车现象。  相似文献   

11.
蒋向军 《路基工程》2023,(1):159-164
基于某沿海高速铁路采用管桩+桩帽加固路桥过渡段深厚软土路基,建立土-路基-桥台-桩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高铁路基加固后的桥台及台后过渡段路基的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并与实测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管桩和桩帽组成的新型结构对路基进行加固,可较好地控制桥台和路基的沉降,缩短沉降稳定时间,可用于无砟轨道路基软土地基加固。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在浦东S20外环高速公路试验段所采用的地聚物注浆加固技术。通过对道路基层和路基进行加固,有效地解决了路面平整度降低等问题,从而控制了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实践证明,采用地聚物注浆加固技术具有施工对行车干扰小、质量容易保证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亦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桥头跳车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查阅大量资料基础上,对桥头过渡段沉降控制指标、地基沉降控制方法、台背填料处理方法及桥台和桥头过渡段路基刚柔过渡的方法等桥头跳车问题进行分析,简要介绍了其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研究方法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花管注浆技术在加固既有铁路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裕铭 《路基工程》2012,(1):130-134
在不影响行车的情况下,采用花管注浆技术加固既有铁路路基,能有效治理地基软弱沉陷、路堤填方沉降开裂变形、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等路基病害。介绍了花管注浆技术、注浆加固路基的机理和钢花管注浆的施工工艺。通过工程实例,说明在铁路提速改造工程中采用钢花管注浆技术加固既有铁路软土路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路桥过渡段因路基与桥台沉降差较大而产生的桥头跳车现象,文中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了桥头结构与搭板加筋路基的分析模型,对比分析搭板长度与土工格栅层数、模量对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搭板可以有效避免路桥连接处的错台现象,但易引起二次跳车现象的发生;搭板加筋路基可以有效减小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避免二次跳车现象的发生,提高行车舒适度;布置土工格栅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路基与地基交界处;格栅模量的增加可以减小道路沉降。  相似文献   

16.
双向土工格栅处理桥头跳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元法对利用双向土工格栅加筋桥头路堤,从而控制桥头跳车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加筋层间距对桥头路堤的沉降、竖向附加应力分布、土工格栅的拉应力和拉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合理的方案对桥头路堤作加筋处理,可以有效控制桥头路堤的沉降,并使得桥台与路堤间的沉降能平顺过渡,为控制桥头跳车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张新兵 《路基工程》2012,(2):114-118
桥头路基工后沉降在路桥连接处一定范围内产生的纵坡变化(附加坡度)是导致高速行驶的汽车出现桥头跳车现象的根本原因。采取多种措施减少桥头路基的工后沉降并设置缓冲过渡段,是解决公路桥台跳车问题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世杰 《路基工程》2010,(3):246-248
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价,采用注浆技术对既有铁路路基采空区进行了治理加固。施工中对注浆顺序、止浆工艺等关键技术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充填了采空区空洞及基岩裂隙,使路基下沉病害得以消除。  相似文献   

19.
已有的工程实践表明,路桥过渡段往往会由于路桥两种结构形式的不同产生不均匀沉降,发生诸如桥头跳车、路面开裂等病害,在软弱地基条件下,病害尤为明显。该文以上海虹桥枢纽工程为背景,在软弱下卧层的不良地质条件下,采用PHC管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对路桥过渡段进行路基处理,降低路桥段的不均匀沉降,避免病害的发生。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法应用成效明显,且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  相似文献   

20.
针对青藏铁路K1297+055路桥过渡段多年冻土区路基沉降变形,通过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及室内试验,分析了路桥过渡段病害产生的成因,采用在桥台台背回填片石的技术措施,并对变形和地温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实施整治措施后的最终沉降量为14.7~15.8 mm,达到规范要求,且地层多年冻土上限较措施前减小约1.5 m,有效提高了路基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