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某拖轮码头为高桩梁板式结构,上部结构由预制桩帽、预制横梁、预制面板、预制靠船面板及现浇面板组成,结构复杂,施工困难,浇注质量难以保证,码头结构存在优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通过对设计荷载、桩基结构进行优化,在维持原码头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桩基内力,重新设计钢管桩壁厚,节省钢管桩钢材用量;将上部结构更改为现浇结构,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混凝土浇筑质量,节省钢筋用量。该设计优化可供类似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2.
杨磊  樊海辉  梁昆  王鑫 《水运工程》2019,(S1):21-25
高桩梁板式码头的主体混凝土结构一般由桩基、横梁(现浇)、纵向梁系(现浇或预制后安装)、面板(现浇或预制后安装)、面层(现浇)等组成。码头上部荷载全部由横梁传递给桩基,因此对横梁的质量要求很高。而现浇横梁一般位于水位变动区,受潮汐影响严重,现场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质量不可控。印尼神华国华爪哇7电厂工程采用悬吊底模法施工高桩码头现浇下横梁,降低了潮汐对横梁施工的影响,现场施工便利,同时确保了横梁的施工质量,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高桩梁板码头预制构件数量多、运输量大,施工现场模板、焊接工程众多、施工空窗期少的设计短板,以连云港港某液体散货泊位为例,采用一种标准化、大构件、少节点的全装配式码头结构形式。考虑施工期安装工况,桩基采用三点支撑布置形式,上部结构根据功能分解为3个标准模块化预制构件,即预制横梁及前后预制π形板。通过桩基与预制横梁以直代弯新型钢结构桩芯、预制横梁与预制π形板钢筋套筒连接等关键节点连接技术,实现全装配式码头结构设计,同步配备附属设施、监测方案等成套设计技术,为全装配式码头在各类功能泊位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冯浩  张蕊 《水运工程》2023,(5):153-160
以某外海无掩护海域特大型接岸引桥为例,针对其建设规模大、地质条件复杂、下部桥墩结构在工程投资中占比高、风浪条件差、可作业时间短、工期难控制等问题,对下部桥墩结构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得出应用高桩墩台结构更优的结论。并针对工程桥墩数量多、尺度标准化程度高的特点,提出预制装配式桥墩的优化设计方案。结果表明:该结构的应用大大减小了现场混凝土浇筑量,为降低施工难度、确保工期、降低施工期安全风险提供了有利保障。可为类似外海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桩码头结构中,与桩基连接的桩帽或横梁一般采用现浇工艺。依托连云港港徐圩港区码头工程,采用一种插槽式预制构件与桩基形成连接的上部结构,桩芯预埋型钢插入该构件内置空腔内,通过后浇空腔节点与桩基形成连接。插槽式构件为一种新型结构,分析其预制施工工艺,并研制出一种免拆模凿毛施工工艺。结果表明,该工艺可解决空腔支模拆模的技术难题,提高新结构的预制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高桩码头现浇上部构件主要包括桩帽、下横梁、上横梁,本文以精细化施工的角度,介绍了底模支撑系统、操作平台、施工便桥等辅助设施的设计方案,阐述了底模支撑系统安装、钢筋安装、侧模安装、混凝土浇筑、拆模养护等工艺要点。  相似文献   

7.
港珠澳大桥超大断面隧道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超大断面隧道混凝土包括预制沉管混凝土和人工岛现浇隧道混凝土,具有强度高、结构尺寸大、服役环境恶劣、控裂要求高且难度大等特点。其中预制沉管采用工厂法预制,全断面浇筑,采取片冰和制冷水拌合混凝土、喷雾养护等温控措施;人工岛隧道混凝土现场浇筑,采取合理分段分层、冷却水管、补偿收缩混凝土等温控措施。从施工现场情况来看,均未出现有害温度裂缝,温控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温控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约束条件及受力特性上,装配式双桩桩帽与桩基的连接特点与传统现浇桩帽不同。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通过对比装配式双桩桩帽节点与传统现浇双桩桩帽节点,分析二者在结构内力、混凝土应力、结构变形、传力分配等方面的差异,总结出一般规律。结果表明:桩基与装配式双桩桩帽之间的连接可视为固接连接;装配式双桩桩帽节点内的混凝土一般不会先于桩基本身发生破坏;装配式双桩桩帽节点内桩身本体以上弯矩大于传统现浇桩帽节点方案,应进行桩顶以上部分的抗弯计算。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一体式预制桩帽的特点及设计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对桩帽结构、连接方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为便于一体式预制桩帽的安装,码头一般采用全直桩,可通过桩内混凝土灌心提高整体侧向刚度。桩帽的结构设计可参照现行码头结构设计规范进行。桩帽与钢桩采用承插灌浆连接,灌浆料可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灌浆长度可按握裹力计算,计算方法可参考国外相关规范。对于轴力较大的情况,可在灌浆区域设置剪力键以增加黏结力。  相似文献   

10.
上海港客运服务总公司黄浦码头恢复工程,是上海市重大工程轨道交通明珠线二期穿越黄浦江的配套工程.工程分为江侧码头部分和陆侧平台部分,码头结构采用高桩梁板式,上部结构为现浇横梁,预制混凝土轨道梁、纵梁.在两条隧道中间区域布置一榀断面较大横梁,沿隧道走向布置二排桩基,二排桩间距为2.2米.在两条隧道外侧各布置一个墩台,横梁与墩台之间净距为10.4米.平台结构型式与码头相同,在两座隧道之间沿隧道走向并距其边线2.4米处各布置1排桩基,二排基桩形成一榀排架.  相似文献   

11.
装配式高桩码头采用整体预制横梁与桩基直接连接时,桩顶结构设计是技术方案的重难点,在确保横梁、桩芯与桩基三者可靠连接的同时,还要保证桩芯结构有足够的承载力。依托实际工程,提出一种适用于整体装配式横梁的新型桩顶结构,并对其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整体预制装配式开孔横梁预留空腔内模可采用免拆除的波纹钢管提高新老混凝土的结合能力;桩芯结构采用型钢组替代钢筋笼是可行的技术方案;鉴于型钢与混凝土的黏结力不同于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力,型钢结构桩芯应进行在装配式横梁预留空腔内的锚固计算。  相似文献   

12.
王中  柳延江 《水运工程》2019,(S1):52-56
重力式码头前后轨道梁的沉降差异是港口建设的难题。前轨道梁作用在沉箱上,沉降量不大,沉降过程在施工期基本能够完成;后轨道梁一般作用在棱体上,考虑到沉箱的安全,一般不采取夯实处理措施,靠回填料自身密实,导致在使用期沉降量明显大于前轨,影响设备运行。若采取灌注桩基础,由于灌注桩需要穿透块石或开山石的棱体,给灌注桩施工带来很大难度。以国投曹妃甸煤码头续建工程为例,采用棱体陆上、水下多层强夯工艺,有效缓解了前后轨道梁沉降差异的问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类似工程结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装配桩基承台式护岸结构在水运工程中运用刚刚起步、缺乏设计方法等现状问题,对其结构选型、构件拆分、节点连接、桩基础、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介绍,通过对比分析与常规现浇混凝土护岸结构的相似与不同点,阐明了装配式桩基的适用条件、结构分析方法、结构设计重点,以方便工程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其设计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鲁军  陆敏 《水运工程》2023,(5):133-136
受传统高桩码头现浇横梁存在水上作业施工安全隐患多、施工质量受施工队伍水平及海上风浪影响大、施工效率低等影响,对大体积横梁装配式模板及钢筋笼一体化关键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采用TEKLA软件建模、制作,钢筋笼在专业预制场制作、运输至现场起吊安装工艺。结果表明,横梁装配式一体化技术能有效节约工程施工造价、提升横梁整体质量、缩短工期、提高作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顾列平 《水运工程》2017,(1):152-157
在淤泥层较厚持力层为岩石地基的地质条件下,常采用冲、钻孔灌注桩嵌岩,但在施工过程中塌方塌孔严重、安全性差,如何突破预制桩本身具有无法穿过孤石和滚石的特性,实现嵌岩是工程中需要研究的问题。结合实际工程设计与施工,根据工程地质和荷载情况,通过采用不同的桩体及桩靴形式,成功实现预制桩在岩石地基中嵌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软土地基上设计桩基轨道梁,桩基的长度和间距直接影响轨道梁的安全和工程造价。如何获得既满足轨道梁沉降控制要求又经济合理的桩基长度,成为该类工程的主要技术问题。考虑轨道梁刚度和桩基刚度共同作用,研究桩基未进入坚硬持力层的桩基式轨道梁受力模式,采用明德林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分析不均匀沉降对软土桩基式轨道梁受力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不均匀软土地基上轨道梁沉降控制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港口工程中钢筋混凝土预制梁的应用很广,由于原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等原因,预制梁常会出现空洞和冷缝等质量问题,因此对预制梁均匀性的控制和检测十分必要。简要介绍混凝土均匀性检测中探地雷达法和超声波法等无损检测方法的工作原理,提出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均匀性检测的基本程序,应用于某港口T型钢筋混凝土梁的检测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新国  王安华  卢昭 《水运工程》2017,(10):130-134
针对在拉美和非洲地区部分码头建设中,存在大型船机设备缺乏和长周期波较为明显、常规打桩船作业和预制构件安装困难的问题,基于一般桩基码头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进行优化,采用桩顶施工行走平台方法施工,利用桩基自身作为支撑结构,大量采用叠合式上部结构,实现将海上施工转化为陆上施工的创新,形成整体推进式桩基码头结构,规避大型船机设备缺乏和长周期波较为明显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对强震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