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闫笑铭  张斌 《水运工程》2020,(5):187-191
弹性地基梁具有施工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结构刚度大等优点,是目前自动化集装箱堆场ARMG基础的优选方案。依托某境外砂性地基上的自动化集装箱堆场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分段长度的ARMG基础模型,分析了弹性地基梁对分段长度、地基不均匀沉降和温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ARMG轮压作用下,弹性地基梁的弯矩和接缝剪力随梁长增大而增大,梁长超过10 m后,梁内弯矩和接缝剪力趋于稳定;当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梁长越大ARMG基础对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越强,梁长超过10 m后,梁内弯矩和接缝剪力趋于稳定;温度对梁内力影响较小,温度引起的弯矩随梁长增大而增大,当梁长大于25 m,温度引起的弯矩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黄智鑫 《中国水运》2014,(6):352-353
软土地基上水闸桩基设计中不考虑底板下地基土与桩共同承担外荷载的设计理念偏于保守,上海地区某水闸采用《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中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理论,对水闸下部桩基布置进行优化,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沉降值减小了10.6mm,同时节省了41%的混凝土量,降低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3.
胡晓东  季想 《水运工程》2023,(S2):143-146
针对龙门吊轨道梁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问题,进行轨道梁受力和地基沉降研究,采用弹性地基梁法和数值分析方法,得出偏心荷载作用下轨道梁的受力与地基沉降位移,与轴心受力相比,偏心荷载作用下轨道梁的上部纵筋需配面积增幅为17.08%;下部纵筋需配面积增幅为56.83%;箍筋需配增幅为16.5%。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极限设计轮压为1 197.2 kN/m,是设计轮压250 kN/m的2.55倍。但设计轮压下地基变形已达到39.67 mm,逼近规范要求值,充分体现出变形控制是地基设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桩基支撑轨道梁是具有弹性支座的连续梁结构,计算发现并非轨道梁尺寸越大,结构就越安全。设计参数相近时不同项目采用的轨道梁尺寸及桩基布置有较大差异。对此,从桩基竖向抗压刚度、桩距、轨道梁刚度3个方面进行轨道梁内力分析。结果表明当荷载和桩基布置确定时,存在一个最优梁高,使得轨道梁钢筋用量最小。进一步分析可知,当荷载和梁长度一定时,轨道梁的内力分布与桩和梁的相对刚度有关。在设计桩基支撑轨道梁时需试算出最优相对刚度,可使内力分布更合理且节省工程造价。同时,基于工程实例给出不同桩距下的最优相对刚度区间,可为类似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轩  郝志斌  林沛生 《水运工程》2022,(10):120-123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采用自动化轨道式龙门起重机(ARMG),ARMG对地基基础的要求较高。由于原状软土厚度较大,大面积真空预压处理的地基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需要对轨道地基进行二次处理。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ARMG使用要求,通过方案比选,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对轨道进行二次地基处理。堆场区轨道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地基梁结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过路段轨道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轨道板结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钢筋混凝土地基梁+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可以满足轨道的使用要求,造价较低、过路段差异沉降较小。  相似文献   

6.
在道路桥梁修建完成的一段时间后由于是软土地基的缘故,就会产生沉降。桥涵是刚体,而路基是柔性体,则路基沉降远大于桥涵沉降,此沉降是不均匀沉降,使桥台与路基发生错台,因而车辆开上去后就会产生跳车现象。引起跳车的原因很多,其中地质原因使桥涵与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当然是主要原因,但技术人员设计不合理,监理不到位,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也是产生此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沉降控制复合桩是一种有效控制地基沉降的施工方式,将其应用于软土地基水闸设计当中,不仅可以优化水闸下部的桩基布置,减小软土地基的沉降值,提高软土地基水闸的安全性,还具有混凝土使用量少、工程造价低等优点。本文就结合工程实例,对软土地基水闸设计中沉降控制复合桩的应用实践展开探讨,以为软土地基水闸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针对复杂地基条件下自动化集装箱堆场存在显著不均匀沉降问题,提出非桩基可调式轨道基础二次接高施工方法。通过现场实测,堆场不均匀沉降主要有3种类型:整体均匀沉降型、顺坡沉降型和凹槽沉降型。单轨不均匀沉降最大可达到150mm。通过二次接高方法可以根据轨道不同沉降类型和轨道安装标准制定对应的轨道标高调整方案,保证轨道安装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廖晨彦  岑学徐  乔梁 《水运工程》2022,(10):149-153
轨道基础对港区自动化堆场的安全高效运营至关重要。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比较了桩基轨道基础方案与复合地基轨道基础方案的优缺点。针对PHC桩基轨道梁方案,通过SAP2000有限元建模分析不同桩径、桩距和梁截面组合下的轨道梁基础受力,比选取桩基承载力利用率最大情况下的桩基轨道梁方案。  相似文献   

10.
坐落于软土地基上的斜坡式防波堤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地基沉降,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在软土地基上地基沉降量较大的情况下,斜坡式防波堤堤身和护面块体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较大的地基沉降量对斜坡堤堤身和护面块体稳定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合理解决复合桩基上的闸首底板内力简化计算问题,分析复合桩基沉降机理,基于应力与沉降分解法给出桩与桩、桩与土、土与桩和土与土的沉陷系数计算式,结合并列铰接地基梁法建立考虑桩-土-结构共同作用的计算模型。依托高石碑船闸工程实例,通过与查表法的对比验证计算程序的可靠性,研究在不同工况时底板单宽弯矩、沉降、地基反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的桩土分担比与有限元分析结果接近,计算精度可以满足结构简化分析的需要,能合理反映基桩的根数、以及间距与桩长不规则等因素对底板沉降和内力的影响。运营期相对于完建期而言,地基均处于回弹状态、底板弯矩增量有正负值,可优化调整底板宽缝封闭前边墩浇筑高程、回填土高程,使得运营期出现的正负弯矩接近相等。  相似文献   

12.
无砟轨道线路对工后沉降控制要求十分严格,路基工程工后沉降主要为路基铺轨完成后地基的残余沉降,厚层松软土路基沉降控制是路基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结合路基不同部位要求,采用桩板结构、桩筏结构及桩网结构联合超载预压进行地基加固,通过典型工点进行现场试验测试与验证,有效控制了路基工后沉降,整个路段内纵向沉降较为均匀,区段路基满足铁路高速、安全、平顺的运营要求,加固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3.
以某软土地基上的板桩码头工程为例,采用地下连续墙作前墙、混凝土梁连接前后桩基的设计方案。考虑到软土地基的材料非线性,地基土体采用邓肯-张模型,并使用有限单元法分析板桩码头各构件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形特点。另外,采用多种方案对比的方法对码头结构设计方案中的前墙入土深度和两排PHC桩基的桩长进行研究。分析前墙入土深度和PHC桩长对板桩码头位移和内力的影响,并给出前墙入土深度和PHC桩长的优化结果,为工程实践中板桩码头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真空预压软基处理工程中的沉降产生机理,特别是分层沉降的监测。浅层及深层软基处理过程中,分层沉降管会发生弯曲,弯曲导致管口发生一定的沉降,分析这种弯曲产生的沉降对分层沉降数据处理的影响,并研究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讨论了分层沉降管的刺入沉降问题,发现刺入沉降对数据处理无影响。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发现剔除分层沉降管的弯曲变形导致的磁环被动沉降量后,数据更加真实可信,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工程中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有限元软件,在考虑土的弹塑性及桩土接触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复合桩基三维有限元模型。系统计算分析了在不同荷载P、桩长L、桩径d及桩间距S的条件下,复合桩基群桩基础的沉降及差异沉降的变化趋势,得到了可供设计参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半刚性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的海堤软基沉降计算等问题基本以复合地基法为主。为对比分析复合指标与实体桩计算结果的差异,结合某斜坡式海堤工程实例,以岩土有限元软件PLAXIS 3D作为分析平台,分别采用实体桩及复合指标建立水泥搅拌桩海堤软基加固稳定性分析的空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型。结果表明,实体桩模型能够较清晰地模拟出桩间土体的"土拱"效应、桩头平面处桩土间的沉降差,以及水泥搅拌桩对于桩间土体的"约束"作用,更为真实地反映软土地基的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分析成果对类似工程以及半刚性桩加固处理软基的数值模拟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舒志明  聂坤超  王航 《水运工程》2020,(S1):159-163
针对孟加拉Mirsarai护岸工程的沿海软土地基,采用排水板软基固结沉降法进行处理,对塑料排水板材料特性、堆载方案、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排水板打设后堆载过程及满荷后沉降量随时间变化的监测数据,利用双曲线、Asaoka、指数函数法等固结沉降模型进行拟合,预测地基沉降趋势,得出最终沉降量。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拟合度均较高,预测出3个里程的最终沉降量分别为161.04、381.68、369.80 mm。  相似文献   

18.
在东营软土地基上,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5万m3储罐软土地基。对储罐加水试压期间的竖向土压力及环墙基础沉降的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CFG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及荷载分担比规律;从平面倾斜和非平面倾斜两方面进行不均匀沉降控制分析,并计算复合地基最终沉降量。分析结果显示,CFG桩复合地基中,CFG桩的桩体作用明显;储罐的竖向位移累计沉降量、沉降速率、平面倾斜以及非平面倾斜都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王中  柳延江 《水运工程》2019,(S1):52-56
重力式码头前后轨道梁的沉降差异是港口建设的难题。前轨道梁作用在沉箱上,沉降量不大,沉降过程在施工期基本能够完成;后轨道梁一般作用在棱体上,考虑到沉箱的安全,一般不采取夯实处理措施,靠回填料自身密实,导致在使用期沉降量明显大于前轨,影响设备运行。若采取灌注桩基础,由于灌注桩需要穿透块石或开山石的棱体,给灌注桩施工带来很大难度。以国投曹妃甸煤码头续建工程为例,采用棱体陆上、水下多层强夯工艺,有效缓解了前后轨道梁沉降差异的问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类似工程结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