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分析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普通体外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技术不同之处,讨论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预应力应力损失计算方法、预应力增量计算方法和预应力筋防护技术.指出预应力损失计算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翼板的非自由变形,其中钢梁对混凝土翼板的约束作用最为明显.回顾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计算方法,并认为基于能量的计算方法更适合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最后还介绍了国外预应力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2.
黄侨  关彦超 《公路》2007,(12):45-50
根据现有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既有的多组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简化计算公式进行验证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可找出一组与试验结果吻合最好的极限应力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再考虑现行桥梁结构设计的安全系数,可用以指导桥梁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3.
以体外预应力在江阴大桥北引桥(50 75 46.5)m连续箱梁加固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体外预应力筋在箱梁结构中的布置形式、锚固、转向的方式以及张拉方法。通过对箱梁结构的竖向位移和混凝土应力的监测,分析该桥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改善了箱梁混凝土的应力状态和桥面线形,对结构的补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中分析了在极限状态下,依据体外筋应力增量和梁体的整体变形之间的几何关系,同时考虑体外预应力筋在转向块处可能产生滑移,根据发生滑动的体外预应力索段的无应力索长不变,对索力进行二次分配,推导出以构件的挠度和转角为参数的体外筋极限应力增量的计算公式,并将公式与国内学者做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为设计体外预应力结构在计算梁体破坏时预应力筋应力提供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体外预应力桥梁锚固块构造分析及拉压杆模型法配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春玲  王强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1):71-76,80
采用3种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体外预应力桥梁锚固块的应力分析,分别考虑角钢、钢垫板、体外预应力钢管,钢筋网和分布钢筋对锚固块的影响,并对3种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另外,对单孔锚固的T梁锚固块直接利用美国ACI-318-05混凝土结构规范中的拉压杆模型进行配筋设计;对多孔锚固的箱梁锚固块,忽略横向应力和竖向应力的相互影响,利用弹性应力法建立箱梁锚固块的横向和竖向配筋的拉压杆模型进行配筋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外预应力锚固块与主梁相接部位中设置角钢有效地降低了这一位置由于大吨位张拉力引起的应力集中;设置了钢垫板、角钢、体外预应力钢管以及锚固区钢筋网和分布钢筋后,锚固区是安全的。因此,运用拉压杆模型法对体外预应力锚固块的配筋设计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预制拼装连续梁体外预应力不足,易导致混凝土开裂甚至影响结构安全的情况,研究了体外预应力索尚存拉力测定方法与分析,并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探讨了实际体外索索力下预制拼装连续梁桥结构应力状态,为此类桥梁的管理与养护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祝明桥  方志 《桥梁建设》2003,(6):8-10,14
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从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到构件破坏的受力全过程进行试验,重点研究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箱梁在各级荷载作用下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变化规律;在试验结果的分析基础上,确定了混凝土薄壁箱梁在不同受力阶段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计算方法,全过程分析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体外及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去的40年中,为确定体外或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当数量的试验研究。本文在回顾这些研究历程的基础上,就主要的计算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公式进行了评述,并认为要合理精确地确定体外或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必须设法将结构的变形或挠度引入到预测公式中。  相似文献   

9.
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受力特性与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相似 ,可直接采用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极限应力作为水平加固钢筋的极限应力 ,水平筋与斜筋面积不同对水平筋极限应力的影响较大 ,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体外预应力加固的连续刚构桥进行加固前和加固后的荷载试验,从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动力特性上对其加固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提高了结构的刚度,改善了箱梁混凝土的局部应力状态,降低了结构的偏载系数。  相似文献   

11.
桩身预应力抗滑桩设计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桩身预应力抗滑桩的结构及受力特点,并对桩身预应力抗滑桩配筋计算进行研究,确定了桩身预应力抗滑桩的结构形式。对现有部分预应力计算方法在桩身预应力抗滑桩上的应用进行了简化,提高了配筋计算的效率,便于工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锚固块是体外预应力桥梁的关键构造之一.目前采用的锚固块都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其体积和自重较大,受力较复杂,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体外预应力在桥梁上的应用.借鉴钢锚箱在斜拉桥索塔上应用的成功经验,采用理论计算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钢锚箱进行设计和计算.结果表明,钢锚箱可用于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其自重只有混凝土锚固块的50%,该结果可为体外预应力桥梁钢锚箱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义乌市某典型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为研究背景,根据桥梁病害情况提出了体外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方案并针对加固要点进行分析,从施工监控的角度评判了体外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的效果。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可以较好地改善桥梁结构的线形和受力状况,提升桥梁的安全冗余度,能满足加固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混凝土T构桥加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新平  高荣堂 《公路》2002,(7):91-93
预应力混凝土T构桥悬臂端下挠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给桥上行车造成严重影响,介绍谢叠大桥加固工程中,对预应力混凝土T构桥采取一种将体外预应力技术与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相结合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无粘结预应力粗钢筋在斜拉梁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某特大桥预应力体系与设置,以及竖向预应力粗钢筋组成的实例,对其应用技术、施工工艺、施工处理措施及质量控制进行介绍,并对该类桥梁结构中竖向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高强粗钢筋的受力性能、抗裂性能、安全可靠性与有粘结预应力进行比较。指出采用无粘结预应力同样能满足设计要求,且施工简便,进度快,可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6.
冯新  周先雁 《公路》2011,(10):67-70
缓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是近20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独特预应力体系,其关键是缓黏结预应力筋周围缓凝材料是否满足要求.通过手工的方式制作了缓黏结预应力钢绞线,并对缓黏结预应力钢绞线进行了摩阻试验研究,得到了当缓凝砂浆的缓凝时间为11d,在第9d张拉缓黏结预应力钢绞线时的静张拉摩阻力、摩擦系数μ和偏差系数κ,以及预应力施加完成后40...  相似文献   

17.
邓娟红 《中南公路工程》2012,(4):210-214,220
预应力损失的合理确定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采用后张法的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和3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张拉过程中纵向预应力损失实测,对其摩阻损失和锚固损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属波纹管的孔道摩阻系数和偏差系数与国内现行的公路桥规(JTGD62—2004)[1]和铁路桥规(TB10002.3—99)[2]规定一致;对于配置曲线(直线)预应力跨径≤30m(50m)的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一端张拉比两端张拉更能减小预应力损失;采用PTI《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手册》和现行公路桥规(JTGI)62—2004)给出的锚固损失计算方法进行锚固损失分析,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对甘肃省雷西高速公路项目中应用的预应力反张拉施工方法进行了分析,从工艺原理、施工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适用于大跨径桥梁上部构建支撑体系的预压施工。相比传统施工工艺,预应力反张拉预压工艺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二次预应力超薄梁徐变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预应力混凝土超薄结构应用于多层立交中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景观效益,但在超薄梁上施加预应力将导致反拱过大和徐变长期反拱不断发展。针对为解决此问题提出的二次预应力新型结构,推导了二次预应力结构任意时刻徐变和徐变内力的计算公式;并且通过与常规预应力梁的对比试验研究,证明了二次预应力能大大改善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变形性能。二次预应力超薄结构在控制变形中的优势,使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太旧高速公路武宿立交桥跨石太铁路段采用单点顶推法施工工艺,由于预制平台处地基沉降导致顶推持力台产生倾覆变形。本文简要介绍了采用体外预应力束加固顶推持力台的技术构思和施工方案,为处理施工过程中类似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