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软包单体电池的设计使得传统的工装定位尤为困难,且安装完总线排后,偏软的单体电池极耳也无法保证总线排之间的间距相同,所以将机器视觉系统用于动力电池模块的组装及焊接,实现电池组装的高精度定位以及电池激光焊接的实时追踪。本文将对如何使用机器视觉系统进行单体电池极耳高精度定位以及对激光焊缝的实时追踪焊接展开深入讨论,分析其优势,解决在动力电池模块制造工艺过程中激光焊接合格率低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电池包内模组通常由数个电芯成组而成,而模组集成装配的重要工艺之一就是电芯的堆垛,由于电芯本身的尺寸公差及工艺过程中引入公差,电芯堆垛成组后各个电芯的极柱、底面不可避免产生高度差,其形成的面的平面度偏差会影响到模组其他零件的装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连接片与电芯极柱的激光焊接质量。文章主要探讨如何保证模组最终的焊接质量,从电芯尺寸公差、电芯堆垛工艺参数、焊接工艺参数、实际焊接需求等方面对提升焊接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芯自身的尺寸公差与电芯堆垛的工艺设计对最终的堆垛结果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后续HEV及更多类型模组的堆垛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传热效果,研发了新型液冷动力电池模组。基于单体电池的最大发热功率测试结果,建立了新型液冷动力电池模组的冷却/加热系统试验平台,该平台由供液系统、冷却系统、加热系统、信号测量(传感器)与数据处理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等组成,可进行液冷动力电池模组传热特性的试验,为后续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传热效果,研发了新型液冷动力电池模组。基于单体电池的最大发热功率测试结果,建立了新型液冷动力电池模组的冷却/加热系统试验平台,该平台由供液系统、冷却系统、加热系统、信号测量(传感器)与数据处理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等组成,可进行液冷动力电池模组传热特性的试验,为后续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一、动力电池系统的功能与组成1.总体功能动力电池系统的功能为接收和储存由车载充电机、发电机、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和外置充电装置提供的高压直流电,并且为驱动电机控制器、DC/DC、电动空调、PTC等高压元件提供高压直流电。2.组成北汽E150EV电动汽车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其动力电池系统主要由动力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箱及辅助元器件等4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正动力电池系统负责新能源汽车纯电行驶时的能量供给,它为整车驱动和其他用电器提供电能。动力电池会出现哪些故障呢?出现故障后如何进行排查?本文以比亚迪e5车为例,阐述了动力电池系统的故障排查方法。1比亚迪e5车动力电池组的组成比亚迪e5车的动力电池系统由13个电池模组串联、13个电池信息采集器(BIC),2个分压接触器(6号电池模组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热失控扩展是造成电动汽车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以由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构成的动力电池系统为试验对象,采用加热触发单个电芯热失控的方式,通过采集电芯和模组的电压、温度等特征参数,对电芯热失控及在模组和系统范围内热扩展特性进行分析与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电芯热失控诱发热扩展过程较为短暂,约5 s引发第二节电芯热失控;热失控发生前,触发电芯的负极采样温度高于正极,且负极温变速率平稳;热失控发生后,受正极喷射火焰影响,与之直接串接模组存在更高风险,在热扩展中受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低温环境下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单束热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低温预热模组结构。在对单体电池进行产热模型试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热管蒸发段预热方式、加热液体的入口温度和环境温度对模组内电池的升温特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动力电池热管理的目标不仅是保证电池模组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而且要尽量保证模组内部温度均匀。液冷板是电池模组主动液体冷却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前对电池热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液冷板流道结构及冷板排布方式对电池模组温度分布的影响,而忽略了冷却液的沿程温升对模组温度均匀性的影响。根据间壁式传热原理,提出采用液冷侧非线性强化传热的方式,以实现热源侧壁面温度均匀分布的均温液冷板结构。以某一动力电池模组液冷散热要求为例,构建了非线性传热强化液冷均温板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提出的均温液冷板能有效实现动力电池模组均温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白车身的制造过程主要以冲压件的拼焊为主,由于焊接过程中的焊接变形、夹具的定位精度等因素产生焊接误差,使白车身焊接质量较难控制.为了更好地对白车身的焊接质量进行质量过程控制,在解放J6主焊线十二工位(M12)采用了激光在线检测系统,对前风窗和左/右车门洞的30个关键点的空间坐标尺寸进行在线检测.该系统具有效率高、与加工过...  相似文献   

11.
基于ANSYS的汽车后桥焊接变形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某汽车后桥的有限元模型,确定了材料热物理性能参数和热源模型,介绍了利用生死单元方法模拟焊缝金属的填充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焊接变形合格范围.采用ANSYS有限元仿真技术对后桥焊接变形进行了预测及优化,通过改变焊缝的焊接顺序及方向实现了抑制焊接变形的目的.结果表明,优化后后桥焊接变形量最小为1.3 mm,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对汽车用3A21铝合金的激光复合焊接工艺(激光 TIG)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型的影响规律及激光与电弧的复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焊复合工艺可以显著提高焊缝熔深和焊接速度,从而实现采用小功率激光焊机实现铝合金激光焊接的目的。在较宽的工艺参数范围内,YAG激光复合焊接铝合金具有焊缝成型美观等优点,且可大大提高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汽车制造行业智能改造需求十分旺盛,中国的整体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生产过程中数据传输与采集覆盖整个制造现场,保证海量现场数据传输与采集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非常重要。根据各大主机厂焊装车间的工艺、信息采集对象、频次的不同要求,结合RFID无线传输技术的优势,论述RFID技术在主机厂焊装车间车型识别和设备备件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通过RFID技术改良设备缺陷、降低设备故障率以及提升焊装车间自动化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焊装车间降本增效的目标,对焊装车间自动生产线上机器人的生产节拍进行优化。通过分析机器人的工作时序逻辑,查找机器人不合理的工作时序,进而分析机器人的底层程序,修改程序上的问题,优化工作时序,消除机器人工作时序逻辑不合理产生的等待浪费,提升生产线的生产节拍,从而提高车间的生产效率,最终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手持激光焊技术研究了带有电泳涂层的汽车车身用钢板的焊接可行性,分析了涂层情况对焊接过程的影响,研究了涂层钢板手持激光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工艺参数、焊缝质量,通过与点焊、SPR连接工艺进行强度对比试验,充分验证了手持激光焊的工艺性能,说明了该工艺在汽车生产领域对电泳后车身的焊接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焊接过程中焊接氧化物依附在焊缝表面,在涂装电泳过程中无法附着电泳漆。后期随着车辆的振动易脱落,导致车辆生锈和腐蚀。为了提升车辆防锈等级,需要对焊接氧化物进行控制。文章介绍了焊接氧化物的控制方法,通过有效过程控制,最大程度降低焊接氧化物的产生,通过对其进行后期处理,彻底消除焊接氧化物。通过过程控制及后期处理的有效结合,避免了后期车架的生锈及腐蚀,提升了整车品质。  相似文献   

17.
薄板自卸车边板本体的波浪变形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针对薄板自卸车边板本体的波浪变形,提出了在合适的焊接规范前提下,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解决波浪变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在不同条件下电池模组温度变化及热失控传播特性不明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不同填充材料的电池热管理模拟方案。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以18650电池为研究对象,建立锂离子电池模组热电耦合模型,分析不同填充材料下充放电倍率、液冷流量、液冷管排数对正常电池模组温度的影响;探究不同填充材料对电池模组热失控传播的影响;结合电池热失控试验数据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填充材料和管排数对电池正常模组温度影响较大;填充材料为石墨时最佳液冷管排数为8根;PCM材料能将对热失控传播时间控制在40~50 s/颗,相比于石墨具备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动力电池的电性能、安全性和循环性能都与电池的工作温度密切相关.在一定的散热条件下,动力电池的温度主要取决于其本征产热和比热容热物性参数特性.上述热物性参数可通过等温量热法(IBC)和绝热量热法(ARC)进行精确的量化测试.主要从测试原理、模拟场景、测试样品尺寸、数据分析过程和测试结果5方面,针对上述2种测试方法的异同进...  相似文献   

20.
由于焊接变形具有诸多危害,为保证产品理论尺寸及控制其精度,文章通过选择合适的焊缝形状和尺寸、合理的焊接顺序和工艺参数、刚性固定法以及反变形法对车架焊接变形进行控制,最终将变形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使产品满足装配要求。虽然焊接变形具有不可预测性,但只要掌握其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就能很好地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