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2013年中国SUV细分市场份额已占狭义乘用车的18.6%,2014年可占狭义乘用车的22%,预计2020年将有可能达到30%。目前,欧美成熟市场SUV车型也大约是这个份额,因此我国SUV市场在未来几年中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最后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市场格局。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Sport Utility Vehicle)早期雏形是吉普车,现绝大部分是轿车与吉普的混血后裔,一种拥有旅行车般的空间机能,配以货卡车越  相似文献   

2.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5,(14):16-24
在国内乘用车“家族”中,相对于基本型乘用车和交叉型乘用车,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和多功能车(MPV)无疑均属于“袖珍”小车一族,进入2005年,同为新潮车型的SUV和MPV的“命运”在中国汽车市场却是如此不同,MPV市场“高歌猛进”产销量同比增幅在30%以上,SUV市场“阵阵寒意”产销量同比下降超过两位数。  相似文献   

3.
1.2005年柴油机市场走势特征分析 2004年柴油机市场随着中、重型货车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柴油机市场的急剧扩大,同时,柴油机在轻型商用车上的应用也进一步增加,如在轻型载货车、皮卡和轻客市场上,柴油机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此外,在2004年乘用车市场中,原来一直是汽油机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一汽一大众柴油轿车的推出,柴油轿车也开始逐步登上舞台,在MPV市场,江淮汽车也投放了第一款国产柴油版瑞风MPV,在SUV市场,柴油动力的SUV产品也不断推出,如江铃陆风、华泰汽车、福田汽车、上海万丰等企业都有柴油SUV产品销售,其市场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4.
顾瑾 《汽车与配件》2010,(50):31-31
<正>中国的9月份轻型汽车销量大约为150万辆,创造了自3月份以来的最高记录。19%的同比增长率超出了J.D.Power的预期,之前的预期销量将放缓至个位数增长。其中乘用车销量为110万辆,增长24%,这主要归功于豪华车、SUV和MPV细分市场。这些细分市场的  相似文献   

5.
乘用车趋于平稳4月份乘用车生产149.86万辆,环比-9.56%,同比+14.83%;销售144.14万辆,环比-9.09%,同比+12.96%.各车型产销比上月均有不同程度回落,但同比呈明显增长,其中SUV需求十分强劲.轿车销97.70万辆+9.73%;MPV销8.90万辆+107.3%;SUV销22.79万辆+45.66%;微客销14.75万辆-20.82%. 1~4月乘用车生产588.19万辆+15.92%,销售586.45万辆+16.15%.各车型细分同比,由于公告变动,微型客车同比下降和MPV增长突出,SUV继续40%以上增长,轿车增速略高于汽车(总体)增速.轿车销395.34万辆+14.54%,MPV销39.88万辆+139.40%,SUV销86.14万辆+44.06%,微客销65.09万辆-21.86%.  相似文献   

6.
<正>从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用率持续走低,已经连续11个月下降,但自主品牌MPV却脱颖而出,成为汽车市场的增长亮点。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MPV的销量占据了MPV总销量的85.1%。自主品牌局面虽然低迷,但MPV继续深耕这一细分市场,或许能够扭转乘用车市场颓势。曾经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汽车细分市场小门类,如今却"咸鱼翻身",销量增长惊人——这就是MPV。2013年,MPV创下了同比增长1.6倍的可观成绩。2014年上半年,MPV销量增长势头不减反增,4月份同比增  相似文献   

7.
《汽车与配件》2012,(25):14-14
美国汽车市场增长潜力勿容小觑 美国5月份轻型汽车市场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26%,1~5月的增长率达到了13%。销量分另4为1334642辆和5986598辆。如果把美国的轻型汽车(轿车、SUV、MPV、皮卡)与国内的广义乘用车(轿车、SUV、MPV、微客)相比,  相似文献   

8.
《汽车与配件》2010,(25):14-14
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实际意义 对比中美两国5月份汽车销售报表,突然发现所谓的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地位受到了“威胁”。5月份,中国乘用车销售1043220辆。这其中包括轿车、MPV、SUV和交叉型乘用车(即微型面包车)。同期,与其相对应的美国轻型汽车销量为1103084辆,美国的轻型汽车是指轿车、面包车、SUV和皮卡。  相似文献   

9.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6,(20):25-34
2006年国内MPV行业风云突变,由2005年乘用车细分市场的销售增长率领头羊的“炙手可热”,到目前低于两驱SUV和轿车(基本型)发展速度,位居乘用车细分市场中游“回归自然”。这是基于外部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2006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国家发改委在3月份和5月份连续两次上调油价,4月初新汽车消费税正式实施,对于大排量的MPV来说都构成重大利空。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乘用车价格普遍下降等因素的刺激下,乘用车各细分市场累计销量比2006年同期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2006年最不被看好的SUV市场增长最为显著,而曾被业界寄予厚望的MPV市场,2007年虽然也稳中有升,但并没有太大的亮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考虑出口东南亚,而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典型的右舵汽车市场国家,汽车销量在右舵市场中排名全球第五,本文针对印度尼西亚市场的汽车技术法规进行了系统的调研、研究分析及梳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梳理出了印度尼西亚市场的技术法规体系、重点技术法规要求及准入认证制度等,有助于中国汽车企业更好的与印度尼西亚进行合作,促进中国汽车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12.
墨言 《时代汽车》2009,(6):58-59
在前不久上海车展上,长城正式高调提出要按轿车、SUV、皮卡和MPV三大板块布局,并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三大品类产品和谐发展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汽车生产厂家着重提升汽车的整体性能,以此来争夺市场份额。同时,汽车整体性能的提升意味着车辆的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表面漆膜往往要耐受高温、湿热、寒冷的侵蚀,这对于汽车涂装质量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并且,汽车涂装质量直接决定了人们选购时对车辆的第一印象,是汽车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文章将分析汽车涂装质量的几大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能源的紧张和汽车市场细分的加剧,SUV车型的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为了探究SUV车型今后产品发展战略以及设计趋势,文章分析了SUV车型的自身特点以及现阶段所面临的困境,对SUV进行了产品诊断并提出了其改进技术路线;同时,结合SUV车型的演化历史,从车身尺寸以及造型设计的角度对近年来的主流SUV车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绘制了SUV车型进化图,提出了SUV复合交叉设计的理念.最后,文章提出了SUV产品未来发展的蓝海战略,并指出了新一代复合交叉型SUV车身设计的发展趋势,为SUV车型的产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5.
孙坤 《汽车电器》2021,(2):36-40,43
汽车电器在极限工况下的顾客感知及性能表现关系到汽车的耐受性及上市后的口碑,可以在短时间内体现汽车电器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性能稳定性,在现代汽车的测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汽车电气鲁棒性的研究,能够提高汽车电器的耐受性,降低售后顾客的抱怨率,提高车辆在市场上的表现及此类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本文主要聚焦于整车电器在几个极限工况下的鲁棒性表现,来说明整车电气鲁棒性研究的必要性,同时对鲁棒性测试方法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以提高对汽车电气鲁棒性重要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马亮 《时代汽车》2008,(4):44-48
这是一家在中国汽车发展史留下浓彩重墨的企业:几乎与一汽同时推出中国最早的自主品牌轿车;自主研发的多款轻卡车填补中国汽车工业的空白;生产的吉普车曾风靡大江南北。作为县团级官员的标准坐驾;建立了中国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其产品一度垄断了高端越野车市场……然而。这样一家在中国汽车行业举足轻重的企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却渐渐失去了光彩。近几年。一场加速内部资源整合,实现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战役”,在这家企业悄然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7.
朱杰  程超 《天津汽车》2010,(4):14-16
经济危机下我国开始了对国外汽车企业一系列的并购,并且并购风暴有愈演愈烈之势,并购是跨国企业增强自身实力、扩大企业市场份额和削弱竞争对手最直接的手段,但面对强大的欧美汽车企业,我国如何能成功地实现以弱并强,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因此带来的文化碰撞。  相似文献   

18.
广阔的二三级市场成为中国汽车消费增长的新起点,也成为各大汽车厂商的必争之地。但是,这类市场数量众多,需求量大,汽车企业开辟二三级市场面临着严峻考验。目前,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二三级市场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进入这个市场大都束手无策。文章指出,当前汽车企业开发二三级市场应解决5大问题:汽车企业开发二三级市场重视程度不足;口碑指数下降;销售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业务不全、价格偏高以及渠道建设创新。  相似文献   

19.
诞生于2000年的中国MPV市场是年轻而多变的。七年间,MPV市场经历了从一家独大到群雄逐鹿的历程。什么样的车才是MPV的典范,成为厂商和消费者都在慎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昌文 《天津汽车》2009,(8):16-17,40
随着国外企业在我国投放的中高级轿车越来越多,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提升速度开始缓慢,中国汽车迫切需要确立核心竞争力。文章阐述了为加强和提升我国汽车企业研发能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企业应从“7个加强”上下功夫,表明我国汽车企业要想获得话语权,只能靠提升研发创造能力获得市场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