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兰海  赵岩 《船电技术》2009,29(7):5-9
国家军用标准(GJB-173)计算法在计算船舶短路电流时,为求计算简便忽略较多,导致计算结果偏大,这给配置船舶电力系统保护和设备选型带来很大困难。为提高准确性,考虑发电机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超瞬态衰减,考虑短路发生在远离汇流排位置时线路阻抗的影响,并对周期分量衰减时间常数进行修正;用平方根法求平均等效电动机功率及衰减时间常数,电动机馈送的短路电流等于所有平均等效电机短路电流之和,针对GJB-173算法产生误差的原因对算法进行改进。结合算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度,可以在较准确计算短路电流的基础上,有效的减小计算结果中的正误差。  相似文献   

2.
沈兵  王征  李红江 《船电技术》2004,24(6):16-19
船舶电力系统中,多台发电机对主汇流排上的短路点馈送电流将会很大,通过对短路故障特征分析,表明短路点的短路电流为各同步发电机分别对短路点馈送短路电流的和,影响短路电流大小主要是同步发电机的短路电抗类参数和时间类参数.  相似文献   

3.
直流电网发生短路故障时其短路电流巨大,可能超过现有保护设备分断能力,利用超快速开关技术,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直流短路限流装置,阐述了其工作原理,研制出实验样机,完成了大电流分断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型限流保护装置能有效抑制短路电流。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推导了港口供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实用方法,结合港口电气系统工程特点,提出了变压器高低压侧、设备进线端等关键位置的短路电流计算步骤和算式,并通过实际工程对该实用方法进行了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5.
陶伟 《江苏船舶》2009,26(4):28-31
船舶发生的电气事故大多数是由于船舶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引起的。船舶电力系统出现的继电保护失灵、用电设备及线路出现绝缘低、短路等现象时,就会引发电气事故,严重的会引起火灾。因此保护好船舶电力系统可有效地避免船舶发生电气事故。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某混合能源无人船中储能设备并入交流母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对储能设备进行控制。通过对无人船电力系统发生对称低电压故障后的虚拟同步发电机进行暂态分析,考虑到虚拟同步发电机与传统同步发电机在功角特性、耐流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对虚拟同步发电机提出新的暂态分析方法,并改进传统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提出考虑内电势变化的改进短路电流迭代计算方法,以提高短路电流计算的精确性。相比于不考虑内电势变化,该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短路电流实现了理论值与仿真值的吻合,误差率小于0.5%,可为后续无人船保护整定提供精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港口码头、堆场照明设计具有配电路较长,末端为单相用电设备,且设备功率较大的特点。由于配电线路中的相保阻抗相对较大,使得线路末端单相短路电流较小,从而成为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电气消防是设备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港口大型装卸设备的运行机构较多,控制系统复杂,且驱动单元的功率较大,在长时间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加之设备可能存在电路元件老化或接线松动等问题,当大电流通过时容易因短路而引发火灾。本文分析引发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介绍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  相似文献   

9.
船用中压配电装置为船舶中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汇流排作为中压配电装置的核心部分,其设计正确与否关系到中压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本文阐述了船用中压配电装置主汇流排的设计及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船用中压配电装置主汇流排横截面积的计算分析,以及结合实船中压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对主汇流排进行的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计算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分析公式,最后结合实际工程项目通过MATLAB的GUI代码编制相应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0.
陈旭 《江苏船舶》2013,(5):26-27
基于中国船级社对配电板的汇流排及其用支承件应能承受在短路时产生的机械应力的要求,分析了电动力产生的原因,介绍了船舶配电板汇流排电动力及弯曲应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校核汇流排的机械强度。通过对某47000DWT散货船配电板的分析,提出了减小配电板汇流排最大应力的建议,其内容对船用配电板的设计和审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许遵丰 《船舶》2003,(4):35-37
本文根据《海规》对电气送审图纸资料的要求,以l000吨级敞口集装箱货船保护电器协调动作分析为实例,说明对于小型船舶不作短路电流计算时,可以采用断路器动作特性曲线比较法进行保护协调分析,供有关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舰船电网电气传输距离短,短路电流沿线路衰减很小,高上升率的短路电流往往会使上下两级开关同时动作,导致选择性保护失效。本文在舰用300A和1000A塑壳开关电磁脱扣器特性曲线基础上,分析了舰船电网电流原则选择性保护失效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限流重合闸装置——HLB的选择性保护方法。故障时,通过HLB的快速限流,避免了上级开关动作,故障支路开关跳开后,HLB快速重合闸恢复对无故障支路的供电,实现系统的选择性保护。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将预期峰值100kA,时间常数为7ms的短路电流限流在15.4kA,故障切除后50ms内重合闸恢复对非故障支路的供电,实现电网的选择性保护。  相似文献   

13.
<正>0引言随着船舶的逐渐老龄、用电量的增加,船上电气线路逐渐地老化,电气线路的隐患不断增加,使得电气火灾事故也会随之上升。1火灾原因1)线路短路。短路就是电路中的电流不经过线路中的用电设备,而直接与电源的两极形成回路。由于电线本身的电阻比较小,若仅是通过电线这个回路,电流就会急剧增大,比正常情况下大几十倍、几百倍,会在极短时间内使导线产生高达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某船电力推进系统设计为具体实例,利用ETAP软件建立电力系统仿真分析模型,采用ETAP进行短路电流分析计算,通过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进行断路器及脱扣器的配合整定,完成电力系统选择性保护与协调分析,最后通过谐波分析计算验证电力推进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凌炜  王金龙  岳金 《船电技术》2021,41(8):33-37
在电力系统元件中断路器承载着分断短路故障电流保护其它元器件不受损坏的作用,其中过电流脱扣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结构设计的好坏制约着断路器分断过电流和短路电流的可靠性,本文研究了传统过电流脱扣器的结构设计,发现其存在吸力侧偏及调节力值范围较窄的缺点,后对其进行结构改进,解决了上述问题,并通过仿真及试验证实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冒如权  郭建  方雄伟 《船舶》2014,(5):74-79
主配电板为船舶电力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汇流排作为主配电板的核心部分,关系到电力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文中阐述了船舶主配电板主汇流排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船舶主配电板主汇流排规格选择,以及结合短路电流计算对汇流排进行的热稳定和动稳定校验分析,并给出相关校核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三根矩形铜排并联使用的主配电板设计实例介绍计算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于普贺 《船舶工程》2023,(S1):333-340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和各国政府对船舶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船舶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对于采用电力推进系统的船舶,需要对其进行进行选择性保护。它使用电流和电压信号进行监测,并以可调节的方式来检测系统故障。文章结合某新造船实例,简述选择性保护原则,从选择性保护方案开始,分析了不同短路类型的保护机理与选择性实现原理,对关键保护元件的选择,对与保护计算相关的设备分别进行了建模,并建立系统短路故障分析模型对各类型短路进行了仿真分析与保护策略验证。  相似文献   

18.
孔凡旭  李璇  杜银昌 《船舶工程》2016,38(S1):164-168
针对海洋平台电站容量日益增大过程中出现的短路电流过大问题,提出了快速限流器在海洋工程中的几种应用方案,并阐述了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给出了其动作值设定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论证了应用快速限流器在降低系统短路电流方面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理论及实践均证明,快速限流器在减少了设备成本投入,减小设备占地空间,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在大型海上电力系统及电力系统扩容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混合式断路器中的晶闸管器件工作于脉冲大电流工况。短路分断过程中,在反向脉冲注入下,电流下降率极高,导致正向导通过程中储存的载流子得不到复位。另一方面,在系统短路电流作用下,晶闸管会很快承受正向电压,若此时还未恢复正向阻断特性,就会导致短路分断的失败。本文通过搭建数学模型,分析了强迫换流投入时刻、换流电容值以及换流电感值对晶闸管关断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减小强迫换流支路的投入时间以及增大换流电容值,可以显著提升混合式断路器短路分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张涛  黄靖  贺慧英  周仕万 《船电技术》2016,36(10):23-27
本文对同步发电机三相短路的短路电流变化率表达式进行了数学推导,分析不同短路条件下,短路电流初始变化率随系统参数,短路点位置及短路合闸角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判断短路故障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协同策略的船舶配电网络选择性保护方法,该方法将这些分散的保护装置有机地联系起来,对提高船舶配电网络保护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