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公路》1965,(3)
目前道路翻浆根除措施在实用中主要包括下列原则:增高路基、改良土质、截水、隔水、排水、蓄水、加强路面等等。这些原则的具体化主要表现为下述几种措施:增高路基、石灰土、炉碴石灰土、砂垫层、炉碴垫层、砂桩、隔离层(透水与不透水)、截水沟等。现仅就其中石灰土的作用规律等分述于后。近年来,我国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中,石灰土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使用效果一般是良好的。1963年7月,东北片区道路翻浆防治座谈会上提出了石灰土适用范围和设计参数,肯定了石灰土防治翻浆的作用。交通科研院曾对石灰土的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石灰土路面已越来越多地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得到应用。事实征明,石灰土是一种廉价的优质筑路材料,应予大力推广。在推广使用中,首先遇到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石灰土路面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参数的问题。本刊第一期上我们已介绍了1963年6月在哈尔滨举行的东北片区翻浆研究工作座谈会上讨论的关于冰冻地区石灰土路面适用范围的问题,这里再介绍一下哈尔滨会议上讨论的关于冰冻地区石灰土路面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参数的问题。同时根据我们近年来对石灰土的一点初步认识,对于非冰冻地区石灰土路面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大片地区缺乏砂石材料,因此利用石灰土作为路面承重层,用渣油表面处治,经二年来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已在生产中推广。现将几个问题简述如下: 一、在石灰土路面上进行渣油表面处治,必须保证石灰土拌和均匀;在最佳含水量时达到最大密实度;石灰要求完全消解,若有小灰块则在路面铺筑后会产生小块鼓包,影响路面平整度。  相似文献   

4.
一、在石灰炉灰三合土底层上进行表面处治天津市是不产沙石地区,沙石材料须从200公里以外运来,每方价格高达25元,几午来,采用石灰土加固基层,以减薄石料面层的厚度,对降低工程造价取得显著效果。亦曾试用石灰土作承重层,上面即加铺沥青表面处治,但往往出现过多的龟裂与横向裂缝。1956年在尖山住宅区泰山路修筑试验路段,在石灰土中掺加炉灰骨料以改善其收缩性质,并在三合土上加铺单层表面处治,根据1962年调查,裂缝间距平  相似文献   

5.
现场和室内试验表明,石灰与土拌合不均和基床排水不良是成都东站峰前场基庥 翻浆冒泥的主要原因,考虑到石灰土现场施工的复杂性和困难仅用石灰膨胀土基床难以根治翻浆冒泥病害,在石灰土基床之上铺设塑料排水板或土工布则可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石灰土与石灰砂桩等改性方法成功整治湘黔线K115膨胀土堑坡滑坍病害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7.
《公路》1965,(3)
1960年以来,炉碴石灰土在沈阳、哈尔滨等地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使用情况表明,炉碴石灰土也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防治道路翻浆措施,在城市道路上更可以广泛采用。附表1是哈尔滨市炉碴石灰土和石灰土历年观测结果的对比。廿道街第二段和第三段同为地下水位很高的第Ⅲ地带类型,石灰土铺在中砂层上,炉碴石灰土铺在细沙层上。由于细沙吸水性比中沙强,因而第三段的水文条件应比第二段稍差。廿道街第五段和经纬街也同属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路段,石灰土和炉碴石灰  相似文献   

8.
杨建华  夏元友 《中外公路》2007,27(3):215-217
针对黄河流域地区粉土的工程特性,通过不同配比石灰土的压缩试验,探讨研究了石灰土处治的(桥)台背产生工后沉降的机理,分析研究了最佳石灰含量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9.
1964年津保北线保定地区曾用道路渣油(即多蜡重油,以后简称渣油)修筑了试验路面,目的是: 1.研究石灰加固土上铺筑渣油表面处治的施工技术。如渣油本身能否渗透,上下层结合是否良好,以及要不要洒透层油等问题。 2.提高改善渣油的稠度,增加处治层的稳定性和粘结性。 3.摸索操作方法,施工工艺。 4.通过试验提出处治层材料的技术指标。一、改建旧路面 1.石灰土底层:恢复水毁路段的路面,处理常年翻浆路段加宽原路面以及加厚碎砖路面均采用8%含灰量的石灰土。厚度一般为10~20厘米不等,土壤塑性指数一般要求≥8。如分层铺筑时,底层土的塑性指数低到4~6者,则含灰量应增至10%。 2.泥结碎石平整层:厚度有2、3、4、6厘米不等,用体积比为土:石=1:4~1:3.5相当于重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打生石灰针加固路基土是一种较深层加固方法。曾经应用于局部或小面积的湿软路基土的处治,借以提高土基的承载能力。实践初步表明,改良效果好,但未推行。为了进一步研究“生石灰针方法”的可行性,现以学习日本国学者松尾新一郎提出的深层加固石灰桩方法的理论为依据,对“生石灰针方法”作了如下探讨。 1.设计原理松尾新一郎提出的石灰桩方法,它和砂井、挤压砂桩等方法的不同之处,是生石灰  相似文献   

11.
《公路》1965,(8)
从1962年开始,我们在北京市郊区公路上学习使用道路渣油做了一些表面处治(以下简称渣油表面处治)工程。这些渣油表面处治下的路面是结合原路面情况和养护大中修的需要来决定做法的,有在原路面上直接泼油的;有在原路面上做碎石整平层或加料辗压保养整平的;有用机械豁松原路面加骨料或石灰调整水稳定性和平整度;有结合处治翻浆加铺石灰土路面和为了补足强度而加铺石灰土、碎石路面等。渣油表面处治所用的材料也是比较复杂的,渣油稠度相差很悬殊,标准稠度从5~160秒。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我们所用的矿料有软硬不同,级配长短不同的砾石和碎石。采用的施工方法,绝大部分是先泼油,后撒料两次喷油的单层处治。现在看来,我们所做的渣油表面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在无砂石地区修筑路面,广泛的采用着石灰加固土底层,因为它具有经济、坚固、水稳性强的特点。为了克服灰土层具有不耐磨耗的缺点,我省已在灰土层上直接加铺双层沥青表面处治,实际使用效果是良好的。在灰土上直接铺筑多蜡重油表面处治,一开始我们尚无经验,曾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处治层与灰土层能不能很好地结合,多蜡重油能不能透入灰土,处治层对灰土层有那些技术要求,对结合料和矿料应有那些技术要求,用油量多少适当,以及初期养护应注意那些问题等等。通过今年施工实践有以下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13.
前言 1976年交通部部颁《石灰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说明中指出:石灰剂量是否能达到和符合设计要求,是石灰土成败的关键。因此,为了确保石灰土的工程质量,必须在石灰土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的质量管理。而对于石灰剂量和灰土拌和均匀程度的检验工作,最好能在灰土拌和之后辗压之前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石灰材料及养护条件对石灰土早期强度的影响情况,分别从石灰的品质、石灰掺量和不同养护条件三方面研究方案的设计、试验,通过试验总结和分析了上述各影响因素对石灰土早期强度的影响及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石灰稳定路面,几年来在我国已经有了成功的理论和经验,为我省无砂石地区开辟了新的广阔的前途。今年我们修筑了20公里的石灰土路面加渣油表面处治,有些问题经过施工和试验,认为是可以提出来研究的。一、石灰剂量的设计问题石灰土的质量和形变模量的大小,主要根据土壤和石灰剂量的大小。我国现行的有关石灰土路面的一些设计和施工规范上对剂量的规定和形变模量大小的关系是很明确的,但是对于石灰的品种、质量,尤其是合活性 CaO+MgO 的多少,对灰土形变模量的大小究竟能影响多大,还是应很好的明确下来的。否则  相似文献   

16.
赵振东 《交通科技》2005,(4):98-100
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松散石灰土在常温和低温开放状态、常温密封状态条件下石灰活性衰减的规律,推定出不同状态条件下石灰活性衰减率公式,以确定石灰土合理的闷料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石灰活性衰减和未消解石灰对路面基层的破坏,为石灰土路面基层质量问题的界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学强 《路基工程》1999,(5):18-21,31
着重探讨了在软土地区道路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中,石灰稳定类土(包括二灰土及石灰土)作为底基层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包括对路面结构层的弯沉及各结构层底面弯拉应力及对基层厚度的影响等,并对几种路面组合型式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表明二灰土作为底基层,会不同程度地提高路面的运营性能,而石灰土与砾石砂(级配碎石)的组合是一种较经济合理的组合型式。  相似文献   

18.
一、概 况 渣油石灰砂表面处治(简称油灰砂表处),是以天然砂为骨料,以渣油为结合料,内掺少量消石灰粉作填充料,三者按适当的比例(重量比)配合,在适宜的气温下,经拌和(人工或机械)均匀摊铺在各种不同的路面基层上,经过辗压成型的一种路面面层结构。它属于表处型薄层路面,直接与大气接触,承受行车的各种作用力,起着保护路面基层的作用,可以说是路面的稳定保护层和磨耗层。它是继渣油碎(砾)石表处、渣油石灰土表处之后的又一新的油路表处型结构。可适用于缺少石料而盛产砂子的地区,是发展油路的一种良好的路面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9.
李世稳 《公路工程》2008,33(2):135-138
对翻浆冒泥的发生机理进行分析,并根据工程实际和承载力试验结果,确定运用石灰桩处理铁路路基翻浆冒泥。实践证明了此种方法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罗强  刘深 《路基工程》1998,(5):33-37
本文介绍了成都东站扩建工程的概况,成都粘土对工程结构物(路基)的危害,分析了石灰与土的反应机理,对成都东站扩建工程石灰土基床进行了系统的现场试验,分析的不同灰率的石灰土基床的强度等方面的性质变化规律。试验研究资料表明,含灰率的10%的成都炽土石灰土基床优于含灰率为16%的成都粘土石灰土基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