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应用视觉模拟测量尺(VAS)评价固定正畸治疗的初期排齐阶段,患者戴用Damon 3MXTM自锁托槽和MBTTM托槽时疼痛感的差异.方法 选取54例正畸儿童(女30例,男24例),随机将其分为Damon 3MXTM自锁托槽组和MBTTM托槽组,采用VAS测量尺在治疗后2h、6h、24h、3d及7d分别评估其治疗后的疼痛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表46份,有效回收率85.19%.Damon 3MXTM自锁托槽组和MBT托槽组在疼痛程度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各组内比较表明,正畸治疗2h后疼痛开始加重,24h疼痛程度达到最高水平并持续到第3天,其后疼痛开始减轻,第7天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VAS测量尺可以有效地评估儿童接受正畸治疗后的疼痛情况,固定正畸治疗的初期排齐阶段,托槽的类型对患者疼痛感的影响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P53瘤体内注射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纳入2012年10月―2014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妇瘤病区收治的28例盆腔复发转移患者,给予行CT引导下的腺病毒介导P53基因(Ad-P53)瘤体内注射治疗。每次(1~2)×1012 VP(病毒颗粒),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4~8mL,每周1次,共1~6次。28例患者共完成41次瘤体内注射Ad-P53治疗,平均每例患者用药(3±1)支。治疗期间无再次放疗及化疗。以肿瘤消退或者患者不能耐受或不愿继续接受治疗为治疗终点。疗效评价分为客观疗效评价和主观疗效评价:(1)客观疗效评价是在治疗前和停止治疗后1月,以盆腔MRI为依据,测量肿瘤最大径,计算出肿瘤缩小率(%),评定疗效;(2)主观疗效评价以患者主诉疼痛或减轻程度以及阴道排液等进行评价。结果 28例患者每2~4周随访1次,至2014年12月,随访时间6~27个月,中位随访17个月。治疗结束1月进行主观及客观疗效评价,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者24例(24/28,85.7%);客观临床获益率82.1%(23/28),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病情再度进展者21例,占91.3%(21/23),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个月;2例因疼痛减轻后进食及睡眠改善,再次接受姑息性化疗;死亡13例,占46.4%(13/28)。结论 CT引导下Ad-P53局部注射作为女性盆腔复发转移肿瘤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关节腔扩张冲洗治疗关节源性颞下颌关节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穿刺颞下颌关节上腔或下腔,扩张、冲洗治疗关节源性颞下颌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40侧)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关节源性疼痛的患者(按Truelove等关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分类标准确定),行关节腔扩张、冲洗,之后,加入一定剂量醋酸强地松龙混悬液,配合下颌骨推拿治疗,3-7次不等。统计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张口度和疼痛数据化测定值(VAS)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关节疼痛有显著缓解(P<0.001),最大张口度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P<0.001)。张口度≥35 mm者32/38例(84.2%),VAS≤2者,33/38例(86.8%)。4例最终行关节开放性手术。结论关节腔内扩张冲洗、放药,配合推拿下颌骨能有效缓解关节源性疼痛,改善张口度,病程短者显效更快。该综合治疗法,无创伤、见效快、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脊柱内镜下融合技术(Endo-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早期临床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自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31例行Endo-LIF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均行脊柱内镜镜下融合治疗。记录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3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34.80±34.98)min,术中出血量(100.13±18.49)mL,住院时间(6.65±0.17)d,随访时间6~18(14±2.3)个月。其中1例患者术后发生血肿压迫,立即切开清除血肿后痊愈;2例患者发生类脊髓高压症,卧床休息后痊愈。术后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症状,临床症状明显缓解。31例患者围术期VAS评分、ODI指数比较,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较术前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ndo-LIF术短期临床效果好,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微创的腰椎融合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抵抗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2010年诊治的10例甲状腺激素抵抗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 10例患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升高者9例,游离甲状腺素(FT4)升高者3例;超敏促甲状腺激素(uTSH)水平正常者2例,升高者8例。3例患者属于垂体抵抗型(PRTH),临床表现为甲亢;其余7例属于全身抵抗型(GRTH),其中5例无任何临床症状,1例表现为轻微的甲减,另外1例甲亢和甲减的症状同时存在。3例患者曾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2例患者给予L-T4替代治疗,疗效均欠佳。结论甲状腺激素抵抗症临床表现复杂,治疗上不宜采用抗甲状腺药物。大多数GRTH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疗,对有严重甲减表现的GRTH患者、PRTH患者和周围型抵抗患者,L-T3是最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胫骨横向搬移技术治疗与球囊介入治疗及常规治疗对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2018年10月研究中心收住的45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球囊介入治疗组、胫骨横向搬移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1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患者临床基本治疗,其余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球囊介入治疗或胫骨横向骨搬移术。采用血管彩超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背动脉流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患侧肢体的踝肱指数(ABI)及治疗前后患者患肢足部皮温、VAS疼痛评分,观察患者足部溃疡面愈合情况,对比各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45例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6.7月(4~10月)。胫骨横向搬移技术及球囊介入疗法的术后患足ABI、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术后足部皮温改变及疼痛评分也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胫骨横向搬移术术后皮温及术后ABI略优于球囊介入治疗(P<0.05),在术后疼痛VAS评分及术后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方面,两者疗效相近(P>0.05)。结论胫骨横向搬移术及球囊介入治疗相比于常规基础治疗,均能重建糖尿病足的下肢血供,缓解疼痛的同时促进溃疡面愈合。胫骨横向搬移术的术后皮温及术后ABI优于球囊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区化服务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观察治疗1年前后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分区化服务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症状显著改善,研究组显效率85%,对照组显效率3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分区化服务管理和规范防治,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8.
<正> 疼痛是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常见的诊断上及治疗上的问题,不同的疼痛感觉可区分为麻木,感觉过敏及感觉倒错。多发性肌炎及关节炎疾病偶而可认为是早期诊断而不是早期严重疼痛的神经炎。Landry's最初描述之GBS包括四肢突出的疼痛,“稍—活动即致钝痛加重”,Guillaia,Barre,及Strohl继之描述了第二例,疼痛均为首发症状。Haymaker及Kernohan一组中50例病人有28例在病初有疼痛。本文分析了连续收住之29例GBS,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内异消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内异消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丹那唑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6-Keto-PGF1a)的含量,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停药3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停药3个月后不孕患者的受孕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5%、91.6%;停药3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9.17%;停药3个月后的受孕率分别为33.33%、18.18%;两组间临床总有效率和妊娠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②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TXB2、6-Keto-PGF1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内异消保留灌肠能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不孕患者的受孕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中TXB2、6-Keto-PGF1a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对 6 4例门诊及住院抑郁症患者中双相抑郁障碍 34例、单相抑郁障碍 30例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甲状腺素 (T4)和促甲状腺激素 (TSH)进行检测 ,同时以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和Montgomery Asbery抑郁量表 (MADRS) ,评定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后T3 [(1.98± 0 .5 2 )nmol·L-1,(1.90± 0 .5 8)nmol·L-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1.5 8± 0 .2 7)nmol·L-1],单相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后T4[(93.4 1± 2 9.4 1)nmol·L-1]低于治疗前 [(10 4± 2 0 .2 4 )nmol·L-1],并恢复到正常范围 ,HAMD和MADRS评分也随之明显下降。结论 提示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与症状的消失有关 ,甲状腺激素异常是继发于情绪障碍 ,双相抑郁障碍与单相抑郁障碍在病因学方面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患者接受或不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全身转化风险。方法 回顾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注册登记的OMG患者的资料,按照是否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比较了发病后2年内两组患者的疾病转化风险。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了免疫抑制治疗时程以及不同免疫治疗方案下的转化风险;使用分层分析,评价了不同亚组因子水平下主要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共收集702例以眼肌症状起病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信息,367例(52.3%)患者被纳入治疗组,平均发病年龄为(50.54±15.1)岁,其中159例(43.3%)为女性。335例(47.7%)患者被纳入对照组,平均年龄(49.1±14.6)岁,159例(47.5%)为女性。治疗组中28例(7.7%),对照组中106例(31.6%)患者在观察期内转化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经多变量校正的Cox模型分析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全身转化风险明显降低(HR=0.24;95%CI:0.15~0.37;P<0.001)。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标准由内向外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O)与改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我院确诊为SUI的女性患者113例,随机分为两组:标准TVT-O组(56例)和改良TVT-O组(57例),对两组的手术安全性、短期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标准TVT-O组双侧闭孔膜至皮肤穿出点所植入吊带长度、术中平均出血量大于改良TVT-O组;术后大腿内侧疼痛平均NRS疼痛评分标准TVT-O组显著高于改良TVT-O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导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吊带位置及双侧闭孔膜至尿道间所植入吊带形态及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准TVT-O术与改良TVT-O术均可有效治疗女性SUI;改良TVT-O术吊带穿过内收肌群路径缩短、出血减少,可显著减少患者术后疼痛等并发症,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对茚地那韦药物性泌尿系结石患者降钙素原(PCT)、肾功能及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泌尿外科2017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泌尿结石患者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限将其分成对照组(38例,非茚地那韦所致泌尿系结石患者)和观察组(39例,茚地那韦相关泌尿系结石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比较两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尿酸(UA)、尿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疼痛视觉横拟评分(VAS)及IgG、IgM、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7天时的血清PCT、CRP表达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尿Kim-1、Scr及BUA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中出血量及麻醉诱导后20 min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 d硒半胱氨酸(GSH-Px)、SOD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本组治疗前(P&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可视化环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可视化环锯治疗的37例单节段胸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4例,女23例;年龄31~82岁,平均(57.6±11.8)岁;记录体位、住院时间、手术时长和出血量等。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和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法对患者术前及末次情况进行评价,并计算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硬膜外血肿、切口感染及术后瘫痪。37例患者中,24例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OLF)患者采用俯卧位;13例侧卧位手术患者中胸椎间盘突出(thoracic disc herniation, TDH)3例,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5例,OLF+OPLL 5例。住院时间(7.2±1.6)d,手术时长(96.5±20.0)min,出血量(41.9±10.8)mL。VAS评分由(7.0±0.9)分降低至(1.9±0.8)分;ODI由(41.7±2.1)改善至(16.1±1.7);JOA评分由(5.8±1.4)分提升至(8.6±1.4)分。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内镜可视化环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时根据压迫的类型选择不同的体位,对椎管进行充分的减压,手术方式安全微创,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太冲透刺涌泉配合体针治疗月经性偏头痛(menstrual migraine,M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确诊为MM的90例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组,每组30例。针刺治疗组釆用太冲透刺涌泉配合体针治疗,药物治疗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针刺联合药物治疗组在针刺联合体针治疗的同时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头痛总积分、MM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igrain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SQ)评分、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头痛积分、MSQ评分、CGRP和5-H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头痛积分、MSQ评分、CGRP和5-HT均明显降低(P<0.05),且经治疗后的针刺联合药物治疗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针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P<0.05)。针刺联合药物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太冲透刺涌泉配合体针治疗MM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2年10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诊断的21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38(16~68)岁。12例单中心型Castleman病中11例(91.7%)以透明血管型为病理类型;而9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中5例(55.6%)表现为浆细胞型或混合型。单中心型患者中无1例有发热症状,而多中心型患者中4例(44.4%)有发热症状。21例患者均给予手术切除。12例单中心型患者术后均达到持续完全缓解。9例多中心型患者中仅有1例术后达到完全缓解,其余8例均接受了化疗,1例联合放疗。接受化疗的8例患者中1例完全缓解,2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2例多中心型患者转化为淋巴瘤。中位随访46.2(12.2~138.7)个月,20例患者存活,1例转化为淋巴瘤的多中心型患者死亡。结论单中心型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好,预后佳;多中心型患者可转化为淋巴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皮带球囊支架系统植入椎体成形术(VB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8例,根据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VBS治疗和传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和功能改善情况、椎体压缩等影像学变化、矢状面Cobb角度变化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等相关指标对比分析,评估VBS的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结果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手术方式均采用局部麻醉下经皮双侧穿刺法,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安全顺利完成。所有病例均经半年以上随访,术后3 d、术后1个月、3个月及半年随访VAS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半年随访,试验组和对照组骨折椎体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相应指标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B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骨折疼痛的缓解方面均有显著疗效,且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即针刺、高压氧(HBO)配合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例。综合治疗组采用针刺、HBO配合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训练治疗。3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30d后采用饮水试验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30d后,3组的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综合治疗组、生物反馈组吞咽功能提高显著(P<0.05)。且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生物反馈治疗组(P<0.05)。结论针刺、HBO配合生物反馈的综合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与Wiltse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中青年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诊治的108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从随机化原则,将54例分为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组(A组),另54例分为Wiltse入路复位内固定组(B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每次复查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d logue scale, VAS)评分,以及术前及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术后3年椎体的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术后3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结果 10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5),而切口长度相较于A组则更短(P<0.05)。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B组术后和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均明显低于A组(P<0.012 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Wiltse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均安全有效。但Wiltse入路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减少,且切口长度小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组,术后的椎体前缘压缩率以及Cobb角均低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组,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2003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院18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结果18例狭窄段血管均位于椎动脉开口部。其中右椎动脉11例,左椎动脉7例。MoriA型病变18例。手术成功率100%,平均狭窄率从86%(70%-95%)下降到10%(0-20%)。围手术期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按Malek评分,疗效极好12例,疗效好6例。术后随访1-27月(平均9.5月),无缺血性神经症状。结论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安全、有效、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