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交口是城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人-车安全主要隐患点。文中从改善城市道路平交口处交通环境及提高人-车通行安全性能的角度出发,提出采用视错觉斑马线、卡通图案斑马线等异形和彩色图案斑马线对传统斑马线进行改善,并评价了其改善使用效果,为城市道路平交口处斑马线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近日召开全国视频会,通报各地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情况,交流整治经验做法,对深化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这意味着斑马线治理不再是个别城市的重点工作,将在更大范围有序、有力展开。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二年来全国共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从统计情况看,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了全国事故的90%。今年以来,全国共查处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同比上升3.4倍,因不礼让斑马线造  相似文献   

3.
正多地推出3D立体斑马线其用意在于用视觉上的立体斑马线模拟路障,达到减缓车速的目的。立体斑马线通常两边施划黄色线条,这是为了让汽车驾驶人更容易看到。3D斑马线远远看去像是道路中间浮着一条条长方体的路障,通过让驾驶人产生视觉上的差异以迫使他们减速。还有一些地方在3D斑马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创新,把立体卡通人物"搬"到了斑马线上,主要集中在市区学校门口、公园旁边等交通治安严格的路段。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6月23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召开了全国视频会,通报各地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情况,及交流整治经验做法,对深化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进行了再强调再部署。会议指出:4月份深圳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现场会以来,各地结合实际大力开展城市交通秩序整治。6月份南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后,各地迅速部署开展了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整治行动。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共查处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同比上升34倍,因不礼让斑马线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8%和9.3%。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生活中,道路上的斑马线是一条横行线.窃以为,斑马线尽管可以横行,却不允许霸道.因为,斑马线是现实生活中的一条文明线.  相似文献   

6.
《驾驶园》2015,(9)
<正>斑马线,道路交通最常见的一个标志,是行人穿越道路的保障线。可是,当机动车驾驶员对斑马线熟视无睹的时候,斑马线就毫无安全可言了,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数不胜数。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源在于驾驶员对斑马线的漠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所以,为了提前让司机有所准备,在前方有斑马线的时候,行车道上都会有白色菱形预告标识、路边会有避让行人的警示牌,看到这些警示,司机就应该做出  相似文献   

7.
正机动车在斑马线前非但不减速反而抢行,已在不少地方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交通乱象。日前,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各地重点围绕不礼让斑马线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启动集中整治。这些年来,"礼让斑马线"里的一个"礼"字,竟把法律义务降格成了道德责任。好像在斑马线面前,机动车踩不踩刹车都是很自由的事情。殊不知,斑马线前减速慢行并非高级的道德责任,而是基本的法律义务。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行时应当停车让行。  相似文献   

8.
正行人过街所使用的"斑马线",是交通控制里一项非常特殊的措施,也代表着优先通行权。想要真正实现机动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做到想让、能让和适宜让,提高让行的可行性,从交通工程的角度来看,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术条件呢?"斑马线"优先路权的地位应明确强调在新西兰,为了突出斑马线优先路权的地位,特意区分了"斑马线"与"灯控行人过街通道"的差异。例如,在有信号灯控制的地方,没有横向斑马线,只有两条纵向实线,用以标志行人过街通道的宽度,车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场景图像的二值化及交通标志定位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CCD摄像机采集高速公路场景图像,并通过图像颜色空间变换,将图像的RGB量值转换为色度-饱和度-亮度(HSV)量值。采用基于阈值的方法对场景图像中颜色饱和度分量进行二值化分割处理;利用场景二值化图像形状特征(周长、形状参数、圆形性参数)去除非目标区域,并通过搜索场景二值化图像方向投影值序列的突变点实现标志准确定位。采用HSV颜色模型中的亮度分量和最佳阈值法对场景图像中标志区域进行二值化处理。结果表明,应用上述方法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桥梁裂缝检测的快速化和智能化,基于Matlab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一种非接触式的桥梁裂缝测定方法,其主要通过预先获取桥梁裂缝图像,采用图像灰度化和中值滤波去噪的方法对目标裂缝图像进行预处理,并通过多次腐蚀和膨胀操作,消除裂缝二值图像的边缘毛刺,最后调用Minboundrect函数对目标裂缝图像进行精确测定。结果表明:所选裂缝样本点的宽度尺寸测定值与真值间的相对误差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类Haar特征的驾驶者人眼疲劳状态的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摄像头采集视频图像,对输入图像做预处理(图像灰度化、中值滤波等);通过学习训练的方法构造基于类Haar特征的层叠式分类器,利用基于类Haar特征的层叠式分类器从输入图像中直接定位人眼;把人眼部分的图像截取出来,二值化人眼图像;然后计算二值化图像中垂直方向上瞳孔的宽度大小,从而判断眼睛的状态;最后通过多次的捕捉,计算眼睛闭合的频率来得出其疲劳状态。试验验证了上述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各地重点围绕不礼让斑马线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这背后不可忽略的是,近3年,全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了总量的90%。此次公安部的整治行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国家级媒体到地方媒体,纷纷从不同角度对"不礼让斑马线"展开分析评论。最近,有两则新闻备受关注。一则是,某地一名女子在街道斑马线被汽车撞倒,不幸遭遇二次碾压身亡;另一则是,北京开展路口秩序环境综合治理,机动车遇人行横道不避让行人将罚款2∞元、记3分。斑马线前的文明考题,值得每  相似文献   

13.
人行横道又俗称斑马线,是行人横穿马路的安全通道,开车遇到斑马线时应该减速慢行或者停下,让行人安全通过  相似文献   

14.
正本期文章主要介绍4个典型设计管理缺陷:斑马线与信号灯的路权困惑缘石、排水与井盖路灯标志和标线缺陷十三:斑马线与信号灯的路权困惑在我国,斑马线被理解为行人优先的过街区域,信号灯被理解为分配路权的交通控制设施,这个理解带来了不小的困惑,最典型的是信号灯是红灯时,斑马线上的行人是否还有优先通行权?机动车如果避让失败而导致事故,包括突然停车被后车追尾,责任应该由谁承担?类似困惑还有很多,为什么会这样?首先需要简单介绍斑马线的由来。  相似文献   

15.
正近期,公安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持续深化拓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确保人民群众平安、顺畅出行。目前,"文明礼让斑马线"在各地火热的进行着,但是"文明礼让斑马线"不能只是"一阵风",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和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寻求长效机制,以此真正建立起文明安全的交通秩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影响城市文明风尚、交通秩序环境的不礼让斑马线问题倍受舆论关注和群众诟病,为回应群众期待,公安部2017年4月部署开展了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巩固成果,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在全国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出行、顺畅出行。  相似文献   

17.
现实生活中,道路上的斑马线是一条标绘在马路上的“横行线”,但笔者认为,斑马线尽管可以 “横行”,却不允许“霸道”。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斑马线是现实生活中的一条拷问驾驶员文明素质的尺度线。  相似文献   

18.
攻坚斑马线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在全国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出行、顺畅出行。在笔者看来,这标志着斑马线上的秩序整治进入攻坚阶段。攻坚斑马线,离不开明确的执法标准、执法重点、执法力度带来的威慑。正所谓纲举目张,《意见》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坚持专项整治与常态治理相结合,坚持现场执法与科技应用相结合,坚持秩序整治与宣传引导相结合,坚持严格执法与优化交通控制相结合,坚持治理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与治理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相结合,是提纲挈领之举。  相似文献   

19.
《驾驶园》2018,(9)
正机动车与行人抢行斑马线,让往来的彼此忐忑不安且酿成众多交通事故,并被诟病为驾驶及交通文明的陋习。2017年10月,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正式联合下达了《关于推进"礼让斑马线专项行动"长效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此专项行动使驾驶者们在斑马线前礼  相似文献   

20.
正斑马线,本是城市街头的安全线。它的存在,标志着行人可以安全放心地穿过马路。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等齐刷刷地在斑马线前主动停下,耐心地礼让行人,已成为城市街头日常的风景线。但是,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礼仪"还是会被个别驾驶人忽视,甚至因此酿成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