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十章 悬架     
汽车悬架是车架(或车身)与车桥(或直接与车轮)之间弹性联接的部件,是由弹性元件、导向装置和减震器等三部分组成。弹性元件是用来传递垂向载荷和缓和、抑制不平路面引起的冲击和振动,其种类有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油气弹簧、空气弹簧及橡胶弹簧等;导向装置,是由导向杆系组成的,用以确定车轮相对于车架或车身的运动规律,传递除垂向力以外的力和力矩,有些弹性元件本身能兼起导向装置的作用;减震器则用以衰减、限制车身及车轮的振动。小客车的悬架装有横向稳定杆(图249),以提高抵抗车身侧向倾斜的角刚度。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应用于汽车悬架上的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气体弹簧的功用特性、结构特点及应用实例,指出弹性元件在悬架装置中起传递垂直支承力、缓和不平路面经轮胎传给车架的冲击振动幅值和降低频率的作用,保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满足乘坐舒适陛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社会,汽车已经发展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代步工具,更快更舒适成为了今后汽车的研究方向,因此悬架系统成为了人们首要的研究目标。本设计以两座电动汽车后悬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种类型的悬架的优缺点进行对比,选取最适合两座电动汽车后悬架的悬架类型,采用非独立悬架以达到制造简便、方便维修且结构简单的目的。对后悬架的弹性元件和减震器进行计算,确定其弹性元件和减震器等零部件的具体数值并进行校核,确保计算所得的数据符合设计要求,并运用CATIA建模。  相似文献   

4.
用来连接汽车车架(或车身)和汽车车桥(或车轮)的组合传力机构称作悬架。一般的汽车悬架结构主要由下列三个部分组成即:导向装置、弹性元件和减震器。其中弹性元件的功用是吸收汽车在行驶中来自不平路面所引起的冲击力和汽车在变速时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1前言 舒适性与安全性足客车最重要的使用性能.悬架对整车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在悬架的设计中考虑整车的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对于提高整车设计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9m客车前后板簧恳架的设计过程,说明客车设计过程中对板簧刚度、减震器参数以及整车侧倾角刚度的计算校核. 2悬架的布置形式 前后悬架均采用少片钢板弹簧,前悬架3片,后悬架4片,前后悬架均匹配减震器,前悬架加装稳定杆.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矿用自卸车减震器与悬架具有较好的匹配效果,通过简述最常用的双向筒式减震器工作原理,结合非公宽体自卸车的行驶路况,总结出矿用自卸车减震器选型方法。通过公式推导,推导出影响减震器选型的一般要素,结果表明:减震器最大卸荷力与悬架的垂直刚度成正比,与减震器和竖直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成反比,同时减震器最大缸径与悬架垂直刚度的开方成正比,悬架的承载对减震器的选型有间接影响。最后利用矿用自卸车选型步骤,选择出与18t前悬架相匹配的减震器类型。  相似文献   

7.
<正>一、课题研究的意义汽车悬架上,既要有弹性元件,用来缓冲汽车振动,也要有阻尼原件,消耗振动能量,衰减振幅。而空气弹簧本身只能起到弹性元件作用,那么还需要外加阻尼器才能形成悬架,例如液力减振器。但增加液力减振器等减振元件又会增加悬架空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因此,有的空气悬架通过增加附加气室来产生阻尼效果,不单独增加其它减振元件。附加气室的作用在于:一方面通过连接管路,气室中的气体与主气室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中可产生足够的阻尼,从而取代液力减振器成为阻  相似文献   

8.
油气悬架系统是空气悬架的一个特殊种类,在运输车辆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由于其弹性元件——油气弹簧相对其他弹性元件而言,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承载能力强、容易实现车身高度调节并兼有阻尼减振和自润滑等特点,因而在大吨位重型自卸汽车(载质量一般在20 t以上,驱动型式一般为4X2)及超重型越野汽车(驱动型式10X10以上)等特种车辆上得到了广泛采用(多为非公路使用)。它与空气弹簧(以橡胶气囊作为气室)相比,由于采用钢筒作为气室,承载能力可提高10~20倍;与钢板弹簧相相比,自身质量可减轻50%左右,且使乘坐舒适性更好。油气悬架的…  相似文献   

9.
问&答     
路斌 《驾驶园》2011,(12):68-69
问:请问汽车的悬挂系统是怎样构成的?答:汽车的悬挂系统是车架与车轴之间连接的传力机件,对其他性能诸如行驶的安全性、通过性、稳定性以及附着性能都有重大影响。汽车悬挂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弹性元件、减震器和传力装置等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震和受力传递的作用。从轿车上来讲,弹性元件多指螺旋弹簧,它只承受垂直载荷,缓和及抑制不平路面对车体的冲击,具有占用空间小、质量小、无需润滑的优点,但由于本身没有摩擦而没有减震作用。减震器又指液力减震器,其功能是为加速衰减车身的震动,它也是悬挂系统中最精密和复杂的机械件。传力装置则是指车架的上下摆臂等叉形钢架、转向节等元件,用来传递纵向力、侧向力及力矩,并保证车轮相对于车架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规律。在实际中,只要具备上述三种作用也一样可行。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以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轿车悬架系统也在不断改进,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轿车行驶中的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 轿车悬架装置主要由螺旋弹簧、导向装置和减振器三部分组成,其中弹簧尤为重要、它装配在减振支柱上,用于承受和传递垂直力。首先,由于是安全件,则弹簧的疲劳寿命是最重要指标,其次弹簧刚度决定乘坐的舒适性,表面处理的好环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着弹簧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肖军 《城市车辆》2007,(11):54-57
1车用钢板弹簧概述 车用钢板弹簧又称为叶片弹簧,它是汽车悬架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弹性元件.它由若干片长度不等、曲率半径不同、厚度相等或不等的弹簧钢片叠合在一起,组成一根近似等强度的弹性梁.钢板弹簧的断面形状除采用对称断面外,还有采用上下对称的特殊断面.这样可改善弹簧的受力状况,不仅提高了其疲劳强度,还节约了金属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从动桥设计     
在汽车上从动桥通常是前桥,且又是转向桥,其功用是承受地面与车架之间的垂直载荷,纵向力和横向力,并保证转向车轮作正确的运动。由于前轮悬架型式不同,从动桥的结构组成和承受载荷也不同。最常用的从动桥一般为非断开式前轴用纵置半椭圆板簧与车架相连,前轴两端与转向节绞接。汽车行驶时,车轮受到的垂直力,纵向力和横向力均由板簧传给车架。本文只介绍非分段式从动桥。  相似文献   

13.
钢板弹簧是悬架系统中比较传统的弹性元件。悬架系统中的异响大部分是由钢板弹簧引起的,直到今天都未完全解决。本文分析客车钢板弹簧产生异响的原因,探讨解决异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弹簧作为弹性元件在各种机构中广泛使用,形式和品种根据需要而千变万化,很难用一概而论的方式以阐明和分析弹簧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的趋势。本文试图以汽车悬架使用的弹簧为主就材料、设计、加工等方面加以讨论。一、材料方面  相似文献   

15.
1前言 理论上气体悬架包括了纯气体悬架和油气悬架。但通常我们又将纯气体悬架称作空气悬架,而油气悬架则作为空气悬架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油气弹簧特性与空气弹簧特性有很多共同点,所以研究人员常把它们放在一起研究。油气悬架与空气悬架都以气体作为弹性介质、弹性元件,根据载荷大小得到压缩,  相似文献   

16.
《中华汽摩配》2009,(7):71-71
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震器,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减震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减震器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它机件的寿命,因此我们应使减震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可用下列方法检验减震器的工作是否良好。  相似文献   

17.
正利用ADAMS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复合式叶片弹簧进行参数化建模,仿真分析横置复合式叶片后悬架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分析变截面复合叶片弹簧在左、右车轮独立跳动及受力状态下的耦合特性,提取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实际悬架系统案例进行分析,改善悬架系统的KC特性。叶片弹簧是汽车悬架弹性元件的一种,之前很少能应用于轿车或跑车。但随着新材料的开发,钢板弹簧的重量降低以及综合性能得到改善,由此推动了叶片弹簧式独立悬架或半独立悬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山西某汽车公司的S108项目在ADAMS/Car模块中建立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及路面模型,并进行整车的随机路面输入和脉冲输入平顺性仿真.通过仿真分析结果可知该车平顺性能良好.进一步改变前后悬架的弹簧刚度及减震器的阻尼,讨论其变化对该车的平顺性能的影响.仿真分析后,发现前悬架弹簧刚度的影响相对于后悬架稍大,而减震器阻尼的影响相对于后悬架稍小.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震器,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减震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减震器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它机件的寿命,因此应使减震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如何检验减震器的工作是否良好?一般可以在路况较差的路面上行驶10km后停车,  相似文献   

20.
减震器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上第一个有记载、比较简单的减震器是1897年由两个姓吉明的人发明的。他们把橡胶块与叶片弹簧的端部相连,当悬架被完全压缩时,橡胶减震块就碰到连接在汽车大梁上的一个螺栓,产生止动。这种减震器在很多现代汽车悬架上仍有使用,但其减震效果很小。1898年,第一个实用的减震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