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交匝道是道路网络系统实现交通转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匝道交通综合改善实例,探讨了匝道及其影响区的交通特征、服务水平和交通分析理论模型,为匝道定位设计和交通综合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定位与选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亚丽  武钰  周斌 《中外公路》2008,28(1):185-189
该文结合枢纽互通式立交的主要特点,阐述了枢纽互通式立交的定位影响因素和选形的一般原则,指出匝道形式决定着立交的规模和形式.提出枢纽互通式立交的选形从匝道的基本形式出发,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立交功能、转弯交通量的组成和大小以及地形、地质等条件,初步拟定匝道设计速度和枢纽互通式立交的形式,进行立交形式的分析评价和设计.最后介绍了几种常见三路、四路枢纽互通式立交,分析了各枢纽互通式立交技术指标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在姑嫂树立交现状分析基础上,从设计标准、相交道路情况介绍等方面进行论述,对姑嫂树立交的3条“断头”匝道进行平纵横设计,完善立交转向功能,发挥姑嫂树立交做为武汉市连接三环、天河机场和汉口的重要节点功能。其中的集散车道沿张公堤堤顶路建设,是迄今为止新建的一条长度最长、同时具备百年一遇防洪功能和交通集散功能合一的匝道,建成的姑嫂树地面人字形交通闸是既有张公堤上采用人工辅以手动葫芦驱动启闭形式的规模最大的桥闸合一交通闸。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1):156-156
上海中环线共和新路立交在先期已完成高架主线和3条宅中匝道的基础上,其余5条空中匝道也已建成,整个立交已于2005年11月底全面通车。上海北部地区的交通拥挤状况将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5.
立交匝道是道路网络系统实现交通转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匝道交通综合改善实例,探讨了匝道及其影响区的交通特征、服务水平和交通分析理论模型,为匝道定位设计和交通综合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匝道是互通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运行速度的匝道设计理念是目前公路及互通立交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文中以互通立交匝道小型车辆的运行速度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分析互通立交匝道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制订了正交试验方案,运用车载高精度GPS设备,采集了北京市4座互通式立交共14条匝道车辆连续运行速度数据。按照车辆在互通立交匝道上的运行速度特性将匝道分为3段,即减速段、匀速段、加速段,构建互通立交匝道各个分段运行速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立交工程定向匝道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交的选型是立交建设中重要的前期工作。而匝道的选择是决定立交型式的关键因素。利用“对定向道的定量和定性选择”,为选择定向匝道提供了较为实用的方法,本文是作者参加了上海、天津等城市大型立交设计并对选择定向匝道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经济流量法”以数值为依据,凤经济效益计算为手段,综合考虑了交通量和投资等多种因素,是一种选择定向匝道的新方法,但由于立交匝道的选择还受到如占地、拆迁、地下管线等  相似文献   

8.
结合广州市内环放射线增槎路松南立交的设计情况 ,说明立交线形设计的思路 ,着重阐述了确定立交设置匝道的方向和立交选型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公路安全性评价的理念应用到立交方案设计中,并结合广清立交工程设计实例。从立交型式、匝道与主线速度协调性、匝道出人口设计、地面交通组织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城市枢纽性立交在方案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公路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孙丹  杨军超  李星  吴善根 《公路》2022,(5):75-81
在保证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进度的前提下,为最大程度降低对改扩建公路及周边区域交通的影响,以高速公路“四改八”工程为例,对改扩建施工期较复杂的互通式立交的交通组织进行了研究。在结合相关标准、规范对高速公路改扩建互通式立交施工期保通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施工期分流和保通两种交通组织模式进行了方案研究。分流方案以深圳市某条高速公路改扩建为例进行说明;保通设计研究为便于说明和理解,以单喇叭互通式立交为例,针对不同施工类型的互通式立交施工期的交通组织方案进行分类归纳,重点对互通跨线桥和匝道端部施工时需配套的交通保通设计进行研究。相关思路、具体案例可为国内类似项目的交通组织设计提供经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