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针对现有的假冒汽车身份攻击方法和多服务器身份认证问题,分析并总结了车联网安全和身份认证的相关研究和成果,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和原理,将区块链技术与车联网相结合,应用在汽车身份认证中,提出适用于车联网身份认证的区块链系统框架,并基于该框架设计了汽车与多服务器、汽车及路边设施单元(RSU)之间的认证,分析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的通信效率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与量子密钥的匿名身份认证与组密钥分发方案。利用车端随机数与云端随机数共同生成车辆匿名凭证,实现路端对车辆身份认证过程中的隐私保护;使用区块链进行组密钥的安全下发,降低量子密服平台的计算开销,实现车辆身份的撤销与追溯;提出了两段式组密钥生成方式,保证不同场景下组密钥分发的安全性与高效率,同时实现了前向安全与后向安全。信令开销与计算开销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信令开销减少近50%,组密钥分发过程中车端计算开销减少44%,路端计算开销约为对比方案的20%。形式化安全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车联网通信架构中心实体负载过大和数据安全风险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车联网节点数据安全通信模型(DSCM)。首先,考虑车联网数据的实时性和车辆节点的移动性,设计了普通数据和紧急数据的区块结构和数据包格式,并针对节点存储问题提出一种节点数据更新方法。其次,提出一种基于云服务器和区块链的节点身份认证方案,解决用户的身份验证和隐私问题。然后,在实用拜占庭容错(PBFT)共识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动态PBFT机制。最后,对DSCM模型进行评估,分析DSCM模型的特点、车辆节点面临的问题和DSCM模型的解决方案,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信息技术的发展,汽车之间和汽车与云互联通信的车联网成为现实,然而车联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之余,也给了黑客可乘之机,他们通过伪造虚假身份对发送中的数据包进行劫持和篡改,从而给用户带来安全威胁,因此汽车通信双方的身份认证,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中在对比常用公钥加密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椭圆曲线加密术和其他安全策略,对接入车联网用户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车辆之间的通信进行加密认证,保证汽车之间的网络通信安全,且在时间上比传统公钥加密算法平均缩短了约83%。  相似文献   

5.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透明和信任,为解决当前汽车产业用户隐私泄露、维修保养服务散乱差、不透明、不规范等难题带来了契机。区块链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关键在于汽车身份和用户信用体系的构建与融合,通过构建汽车身份,完整记录汽车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促进传统汽车产业链规范化,为整车企业建立可靠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优化的库存动态管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维修、保养和二手车交易服务。将汽车身份与个人信用体系在区块链系统中关联打通,可改造原有汽车共享的业务流程。未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等周边技术相互结合,将实现不同智能化设备的安全互联,并不断提高区块链技术的处理能力,加速其在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据外媒报道,电装与Dellfer公司签订了合作研发协议,共同将车联网安全方案——ZeroDayGuard 1.0推向汽车市场。该合作旨在为车企引入一款新的车联网安全方案,为用户及驾驶员提供保护,因为车联网与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漏洞在持续增多。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车联网技术中身份认证问题,在车云网量子通信架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轻量化身份认证方案,认证过程由注册和认证2个阶段构成,车辆与车联网云平台间进行2轮认证以确保方案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计算开销仅为0.179 ms,通信开销为417 B,与其他4种相关方案相比,具有更低的计算开销和通信开销,在兼顾安全性的同时具备更高的效率,对于大多数低计算量和低通信量的车联网设备具有更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车联网相关数据的安全传输和隐私保护,提出了一种基于车端量子密钥的车联网数据访问控制方案。设计了基于预充注量子密钥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机制,提出了基于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的车辆数据访问控制方案,在车载通信终端集成量子随机数发生器以生成量子加密密钥,并由车辆所有者对来自外部设备的车联网数据访问请求进行管控,以防止非授权访问、高权限人员恶意侵入和车辆隐私数据的不当开放。最后,对提出的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具有比其他主要方案更小的计算开销(0.395 ms)和通信开销(420 B)。  相似文献   

9.
车辆被盗抢后的车辆位置相关信息追溯是用户对车辆安全的一项核心需求。车辆被盗协寻作为车联网系统的一项核心安全功能,可以监测用户车辆的异常信息,并在车辆发生盗抢的情况下及时上传车辆位置相关信息,及时为车辆的找寻提供重要线索。车辆被盗协寻功能的开发需要综合考虑车联网系统的硬件、软件、TSP通信协议设计,并且配以车联网服务套餐的设计及用户续费策略,从而在车联网整体商业模式上发掘更多盈利点。  相似文献   

10.
正2021年6月10日,工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厅网安函[2021]148号),就开展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试点工作作出安排。《通知》称,此举是为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和车联网产业发展专委会第4次全体会议工作任务要求,加快推进车联网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构建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体系,推动商用密码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车企汽车数据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数据安全难以保障、管理机制陈旧、数据难以共享等问题,本文提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车企的汽车数据管理系统。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相关基本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传统汽车数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初步探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汽车数据管理,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汽车数据云化平台方案,来提高汽车数据的安全可信度和融合共享能力,此应用将助力新一轮产业变革。  相似文献   

12.
车联网V2V环境下能实时获取自车和周围车辆的运动状态、驾驶工况和道路环境,为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为消除自动驾驶汽车(AV)和人工驾驶汽车(MV)混合行驶工况下的车头时距干扰对汽车纵向巡航控制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联网V2V的协同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车联网V2V实时采集车辆跟驰过程中车辆基本安全信息(basic safety message,BSM),进而获得车辆相对运动状态和驾驶行为序列;应用线性最优二次型方法建立驾驶操纵序贯链优化目标函数,再对扰动作用下的汽车运动状态改变量进行短时预测;在此基础上,以混合车流车头时距的最优均衡状态为目标,构建了车辆跟驰间距的滚动优化模型和协同自适应控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头车加/减速行驶工况下,改进后的车辆控制器能更快响应前车运动状态的变化量,并在保证车辆安全跟驰间距的情况下,降低了车头时距,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车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控制方式,可以实现对车辆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方面的信息采集与传输,从而提供更为精准的驾驶辅助功能。因此,基于车联网技术,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其在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该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及舒适性,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随着车联网服务的不断发展,相关的增值服务也会不断逐步完善。由于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和具备车联网功能的传统汽车的相关数据进行监管,使得车辆位置信息等内容全部上传管理平台进行监控,这就提供了基于位置信息的车联网增值服务发展条件。文章通过对车辆位置信息的上报过程和上报机制的分析,设计出基于车联网位置信息的车联网增值服务内容,并举例提出了相关的增值服务方式,为车联网功能服务的普及和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与安全》2011,(4):50-51
信息扩展: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是基于RFID开发的涉车信息资源的应用技术,该项目是由国家公安部组织研发,经国家科技部认证后列为2007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专项中进行的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编号为2008BAF31B00)。汽车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汽车产品正在向着智能化、网联化的方向发展,如此便带给了汽车用户全新的体验,同时让其重新认识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即融合车联网和智能车,把控制中心、车辆传感器以及执行装置等设置在智能汽车中,利用环境感知、智能决策以及执行等相关功能,通过网络和通信技术,实现人、路、车的信息交互共享,今后会慢慢代替人类驾驶汽车,可以确保汽车驾驶更加舒适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车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建立在工业互联网相关技术之上,针对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车辆运行等交通环节的设备赋予全局唯一的标识。本文介绍了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与技术发展情况,提出了车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实施框架与技术架构。通过建立车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可以实现车联网信息通信的身份验证、高效传输与安全保障,助力车联网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基于车联网技术的车辆火情监控预警系统,在无需新增专用传感执行器及控制终端的前提下,以车联网主机为火情判断、控制主体,车辆已搭载系统中各类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为火情监控预警系统感知、执行机构,通过对车辆温度场、空气质量、电流值、燃油量等数据流进行监控,比对各系统故障码,实现汽油车辆、电动车辆火情判定、预警,协助乘客开展自救,并同步将火情信息通过车联网上传后台服务器由汽车生产企业开展火情处置。  相似文献   

19.
车联网建立了将"人-车-路"智能信息交互的平台,是未来车辆安全、环保、道路利用效率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首先对车联网及相关技术进行了介绍,随后对国内外车联网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最后对车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未来基于车联网的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场景要求车-车/车-路等网络通信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具备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从而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以及车/人的信息安全。LTE-V2X作为车联网通信方案之一,LTE的多点协作联合传输(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s-Joint Transmission,CoMP-JT)技术不仅可以减少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进行基站(Evolved Node B,eNB)切换时的通信中断,还能通过多个基站的协同传输来辅助提高网络的数据传输性能。然而当前LTE标准中的安全密钥管理方案无法满足多点协作联合传输过程中的密钥管理场景。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可用于LTE-V2X车联网通信中多点协作传输切换的安全密钥生成与更新算法。该算法由车辆生成基站切换请求并使用随机数、共享密钥、目标基站公钥对切换请求进行加密、广播;基于密码学特性,目标基站不仅可基于私钥从密文请求中计算出共享密钥,还可以计算得到后续的会话密钥;车辆则可以基于目标基站位置信息、生成请求时的随机数计算出会话密钥,从而实现在只需要1次密钥传输的前提下,达成车辆与基站之间的密钥共享和密钥更新,并从密码学角度针对该密钥生成与更新算法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LTE-V2X多点协作传输时的基站切换过程中,该算法能够确保车辆与基站进行后向/前向密钥分离的安全认证以及会话密钥建立;与传统方案相比,所提方法可减少26.4%的基站切换过程中引入的通信时延,基站信道负载均仅为传统方案的1/2,并且随基站小区范围内车辆数目增加,基站的信道负载也仅线性增加,提升了该算法在LTE-V2X车联网场景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