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车内空气质量正向设计方法目标分解及控制过程要素。即对材料、零件性能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梳理研究整个开发过程,对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和关键要素进行论述。通过对材料、零部件、整车的VOC、气味性进行科学合理的正向控制,制定有效可靠的解决方案,从而可以对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方案进行改进,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开发流程。实现提高车内空气质量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2.
针对车内异味问题,本文依据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DA 270《气味性测试参考标准》,主要从气味强度、气味性质和气味是否可接受3个方面考察零件或材料的气味状态。对几种内饰零件的异味改善方法进行探究,为改善车内异味提供技术思路。经过实验验证,气味改善思路对气味改善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汽车内饰用聚丙烯材料及制品气味及VOC的改善措施。通过试验研究和车内空气质量改善实践经验,总结了影响聚丙烯零件散发特性的因素,提出了聚丙烯材料在聚合过程中、改性过程中和注塑生产过程中减少产生挥发性物质,降低车内VOC、气味和雾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选择环保原材料、采用环保工艺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零部件的后处理,聚丙烯零部件VOC和气味大幅下降,能够达到企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车内环境品质正向设计方法,即在车型研发初期,根据车型定位设定整车车内空气质量性能指标,通过材料认可筛选出低VOC、低气味的材料牌号,再对认可后的材料进行零部件用材方案组合;针对用材组合方案,利用量产车型模具进行样件试制和工艺验证;最后利用整车VOC、气味模拟评价舱对整车内饰零部件的VOC和气味性能进行模拟验证,根据模拟验证结果确定整车内饰零部件最终用材及工艺方案。然后再通过过程管控对工装样件和工装样车进行实件、实车验证。  相似文献   

5.
车内空气质量影响着驾乘人员的感官与健康,随着车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受消费者关注,国家与行业推出相应车内空气质量要求的标准,主机厂同时需要从正向开发的理念对整车的空气质量进行策划与实现。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整车级空气质量正向开发的策略,对各个开发阶段对应的策略进行简要介绍,并为一些具体零件整改提供一定思路,目的是为同行工程师提供一种空气质量管控与开发的方策。  相似文献   

6.
汽车已经成为人类起居的第二生活空间,关乎环保健康及舒适性的气味性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对车内气味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提升则是必然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开展车内气味性的评价、分析的研究,车内气味是一个综合性集成技术。文章对车内气味性评价过程、评价方法等进行综合性探讨综述,为车型开发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汽车车内气味评价的方法和原理,分析了影响气味评价的因素。说明了汽车车内气味评价是提高和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近来社会不时有关于汽车内异味或者是有害挥发物超标致病的新闻,车内异味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消费者感知质量的重要问题,车内空气质量安全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浅谈汽车气味管理流程以及改善对策,以及怎样降低车内有害挥发物至标准范围内,如何保证车内气味安全。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基于嗅阈值的车内气味溯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某车型进行气味溯源,找到了引起车内气味的重点气味物质和气味高危零部件。结果表明,引起该车型的重点气味物质为苯并噻唑、己醛、丙醛、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壬醛、癸醛、乙酸等24种物质,气味高危零部件为顶棚、遮阳板、风道、三厢总成、车厢地板系统、门护板、前排座椅总成、方向盘等8种零部件。为主机厂进行车内气味管控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汽车软内饰零件VOC含量高、气味性大的问题,以地毯总成和顶衬总成为例,采用10 L袋子法、2 000 L袋子法分别在试验室及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抽排风烘烤工艺降低汽车软内饰零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改善气味性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测试对象、测试设备、抽排风后处理的工艺流程和原理、样品的VOC测试分析过程,并对样品是否经过抽排风烘烤处理的VOC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抽排风烘烤工艺能够明显降低汽车地毯和顶衬的VOC含量、改善气味性,有效解决了汽车软内饰零件VOC含量高、气味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