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针对车内空气质量不佳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相关法规政策及措施,分析了影响客车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由国家引导、行业主导、社会全员参与的理念,采取了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制定、将环保性作为正向开发的关键指标等手段,最终达到了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因素,重点分析了皮革、织物、胶粘剂、涂料、塑料、橡胶、泡沫和人造板材等材料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散发和污染是车内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提出了针对性的材料改进措施和主机厂、零部件厂进行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制定、检测、管理和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照整车开发流程建立了车内气味的正向开发流程,并制定了气味开发的方法即通过材料、工艺和仓储3个方面进行。以某车型为例,采用该流程和方法进行气味开发,结果显示该车型车内气味达到了开发初期设定的气味目标。并且在开发过程中,总结了注塑零件、座椅表皮和地毯等复杂工艺零件的气味改善方法以及仓储环境改善方法。为主机厂进行车内气味正向开发和零件气味改善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倪佳  夏捷 《北京汽车》2015,(3):27-30
随着我国汽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及车辆的急速增加,车内空气污染问题逐步显现。相对于我国而言,国外对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视较早,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很多国家就开始注意研究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并制定相关的法规标准。基于以上考虑,有必要对常用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采样方法进行解读,并对其差异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结构分析与整车测试的方法,讨论了旁通气流的存在及其对车内空气质量的不利影响。综合考虑了鼓风机电压、内外循环风门位置以及车速这3个重要因素,提出了相关控制算法,避免旁通气流对车内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文章提出的控制算法是解决旁通气流对车内空气质量影响的重要措施,对汽车空调控制逻辑开发与车内空气质量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车内环境品质正向设计方法,即在车型研发初期,根据车型定位设定整车车内空气质量性能指标,通过材料认可筛选出低VOC、低气味的材料牌号,再对认可后的材料进行零部件用材方案组合;针对用材组合方案,利用量产车型模具进行样件试制和工艺验证;最后利用整车VOC、气味模拟评价舱对整车内饰零部件的VOC和气味性能进行模拟验证,根据模拟验证结果确定整车内饰零部件最终用材及工艺方案。然后再通过过程管控对工装样件和工装样车进行实件、实车验证。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现在为止在国际上已经成为热点。最早标准是俄罗斯标准,之后还有JAMA、德国、ISO、韩国、世界车辆协调法规论坛UNWP29不一样,评价指标除了车内挥发物质控制有关,重要的是与汽车尾气有关的标准。我国已经制定的标准和正在修订的标准,主要对内饰材料进行控制,俄罗斯标准则主要参考依据。我们的标准是2004年开始立项;  相似文献   

8.
质量控制图是质量控制活动中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是实验室提供稳定可靠的检测结果的有力手段。为了保证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过程中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以车内空气中甲苯的检测为例,对控制图在车内空气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发现质量控制图能够直观且及时有效地控制车内甲苯测定的分析质量,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使检测过程处于稳定而又进行动态受控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汽车所处环境对车内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影响,对车辆在不同静止时间、不同光照条件下车内VOC的不同进行对比研究,探索汽车所处环境对车内VOC的影响,从而更科学、客观地评价车内空气质量,对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给出应对策略。对日常人们使用汽车的状态进行模拟,进行车内VOC数据测试,对比分析模拟测试方法与国标测试方法的差异,规范人们对车内VOC的正确认识,为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研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
汽车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隐伏着诸多危害。由于车内空间狭小密闭,再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内极易聚集数百种有害物质。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车内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着重介绍了汽车通风状况、车用内饰材料、车内温湿度、车龄、采样点位置、行驶里程等对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提出了通过源头控制和末端处理两种途径来遏制车内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车内空气质量将影响到乘员的健康,从汽车内饰材料、通风和维护保养等角度分析了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的来源和危害,又从行业政策、技术发展和用车习惯等方面提出了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很多整车生产企业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车内空气质量的研究工作,只是由于业内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各个整车生产企业在车内空气质量方面对产品的控制水平和控制能力参差不齐,这主要是因为车内空气质量的构成比较复杂,控制工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汽车内饰用聚丙烯材料及制品气味及VOC的改善措施。通过试验研究和车内空气质量改善实践经验,总结了影响聚丙烯零件散发特性的因素,提出了聚丙烯材料在聚合过程中、改性过程中和注塑生产过程中减少产生挥发性物质,降低车内VOC、气味和雾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选择环保原材料、采用环保工艺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零部件的后处理,聚丙烯零部件VOC和气味大幅下降,能够达到企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校车车内的空气质量是校车安全的焦点之一,校车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也是校车强制性检测项目。本实验室采用热脱附-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对当前市场上三种不同校车的车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也可以较好地对其他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5.
《公路与汽运》2006,(4):37-37
《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有望在10月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好坏将有法律依据。据了解,我国早在2年前就启动了《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原计划在2005年年底实施,但因为存在争议推迟了出台时间。据悉,由于车内空气污染物标准并不等同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其制定工作存在较多技术难题。国家环保总局标准处相关人士透露,《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目前已经走过了论证和征求意见的两大阶段,最快将在10月出台,届时消费者和汽车企业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监督将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6.
从深入了解车内污染源及相关法规,建立企业标准进行摸底检测,对零部件环保性进行优化和管控,加强材料和整车环保性验证等几个方面探讨客车内空气质量管控体系的搭建过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汽车保自量的不断增加,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成为各主机厂竞相攻克的难题之一.以某车型为例,分析了车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控制污染源头的措施,即将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零部件,通过采取整车检测和零部件检测相结合的手段,使各分级目标达标,最终达到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简要的介绍了车内空气质量的管控方式以及现状,同时也通过我国国内某公司车的车内空气质量管控体系来进行相关的介绍,并且利用云处理分析具有较低VOC的材料,而且通过大数据总结了车内禁用材料清单。同时还通过与汽车零部件供应相关的VOC数据库来进行高危风险零部件的筛选。希望而已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整车车内的空气质量满足国家标准GB/T 27630《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要求,需要对汽车内饰零部件及其材料的VOC含量进行检测和控制,这项检测工作主要包括采样和样品分析两个步骤。目前常用的汽车内饰零部件及其材料VOC含量分析的采样方法有5种,即采样袋法、检测舱法、顶空法、热解析法和甲醛挥发法。主要介绍了这5种采样方法的检测对象、采样过程、应用范围、特点和使用成本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车内空气质量国外管控现状以及某公司车内空气设计研发体系与管控方式,即在车型构想阶段,通过材料认可筛选出低的材料与禁用材料清单,根据车型内饰零VOC部件设计构想书,对认可后的材料方案进行设计提案,通过同步研讨与模拟验证两大工具证明材料方案的可行性;最后通过零部件数据库中的大数据制定研发车零部件抽检清VOC TOP10单,即高危风险零部件清单。抽检结束后,在阶段进行实车验证,进入量产阶段通过抽检PT机制与处理机制对供应商进行一致性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