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汽车产业存在两大难题:散、乱、差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解决这两大难题的关键就是重组。采取何种模式重组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产业的两阶段重组战略模式,即按专业(或产品类别)的重组模式:先做强,后做大。以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后直面国外大汽车集团挑战的两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后,面对国外大汽车集团的挑战应采取两大对策:一是按新的战略模式重组我国汽车产业:二是构筑中国特色的汽车产品战略营销体系,重组我国汽车产业是解决汽车产业散、乱、差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关键所在;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产品营销体系是增强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护我国汽车工业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啸霖 《时代汽车》2010,(2):28-30
始于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全球汽车市场全面下跌。美国三大汽车企业中,通用和克莱斯勒全新重组,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引发了新一轮企业破产重组浪潮。而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在历经30多年的发展之后,虽然从规模上看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大而不强却依然是中国汽车产业显著的特征。由此可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就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于是乎,广汽战略整合长丰、腾中收购悍马、吉利收购沃尔沃等事件在跌宕起伏的2009年接连出现。  相似文献   

4.
一、产业集群——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新的战略动向和必然选择最近两年,我国上海、广东、吉林等若干地区在发展汽车产业的决策中提出,要以集群化的思路发展本地汽车产业,大力培育汽车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5.
西方汽车产业重组体现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结构优化和结构升级的过程和趋势。结构优化包括区域、产品和成本结构的优化;结构升级表现于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汽车产业的劣势表现在技术、产品和资产等方面的结构危机和生存、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危机。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突破产业发展前的传统停滞状态的阶段,其发必然应采取一种跨越式发展模式。重组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它能够带来速度、协同、结构和价值上的效应。进行重组要坚持重视管理重组和加强集团化建设等原则。企业重组是创新和金融支持活动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汽车产业经历了海外并购、国内重组的大征战之后,谋求整体上市已经成为2010年汽车市场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7.
正入世十年来,中国成功跻身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然而,汽车产业依然面临产业结构升级、企业经营模式转变、自主品牌提升缓慢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做大做强中国汽车产业的话题始终没有停止过。未来5年,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将再度成为行业焦点。这在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表述得相当清楚:明确  相似文献   

8.
企业重组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实现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战略武器。新世纪初,我国汽车产业是危机与机遇并存,我们迫切需要通过重组来构筑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发展的基础、形成自己的主导企业,并通过制度创新和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来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9.
企业重组巳成为企业参考市场竞争并实现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战略武器。新世纪初,我国汽车产业是危机与机遇并存,我们迫切需要通过重组来构筑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发展的基础,形成自己的主导企业,并通过制度创新和实施国家汽车创新系统来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韩庆 《天津汽车》2010,(5):18-19,50
产业组织合理化一直是困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而产业重组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文章介绍了中国汽车产业重组政策的发展历程,并对不同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得出目前有4方面因素阻碍了中国汽车产业重组活动的发展。结合产业发展趋势,文章指出未来我国将出台包括产业整合规划、激励性政策和约束性政策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汽车产业重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汽车产业现行"顶层设计"是200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政策》,若与1994、2004的周期一致,则2014正好时隔10年,又到了汽车产业"顶层设计"换代时。由"做大"向"做强"转变,实现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肩负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2.
李永钧 《时代汽车》2009,(12):62-65
结构调整一直是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一个难题,这起重组案凸显了中国政府整合散乱的汽车产业的决心。政府的目标是到2012年减少至10家。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数据在汽车产业的应用潜力,对大数据相关概念与内涵进行了辨析,集中探讨了大数据的战略价值,重点分析了大数据对汽车产业的全面影响及其在汽车产业的应用前景。研究分析表明,汽车产业大数据将全面改变汽车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汽车企业将从产品生产模式转向生产产品和数据的复合模式,并通过数据驱动价值增值。大数据在汽车产业的持续应用将进一步形成汽车大数据产业,而汽车大数据产业也终将催生汽车产业平台企业,从而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对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着“过度进入”的弊端。近年来,国内各汽车厂商纷纷进行大规模的并购性重组,跨国界、跨地区的重组与联合也越来越广泛,汽车产业寡头垄断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仍须看到,近年来汽车产业的并购性重组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并购的预期优势,没有达到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做大做强,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六大产业集群,在汽车产业高度集中的地区开始了汽车城的建设,本文在研究了全国区域汽车产业现状及国内外汽车城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区域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汽车产业内贸易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可以解释产业间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难以解释产业内贸易。通过对我国汽车产业内贸易规模和贸易模式的分析,得出完全相反的结果,即由于一种独特的三国产业贸易模式而使得我国汽车产业内贸易是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田冲  宋景芬 《客车技术》2007,(1):6-7,12
加入WTO后,面对国外汽车集团的挑战,我国汽车工业应采取技术创新对策以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阐述了我国汽车技术创新的优势、劣势及模式,提出了适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新汽车产业政策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推拉下,汽车企业之间的整合风潮正悄然兴起。商务部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最近联合发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指出,从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年产销100万辆以下的汽车公司已经不能单独存在,200万辆规模的也面临重组局面。而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调整,有人认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在进入自觉重组整合阶段。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汽车产业"两化"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阐述了我国汽车产业的“空心化”表现,分析了拉美国家外资主导型产业发展模式带来的弊端以及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拉美化”趋势,提出了实施汽车创新工程的重要意义以及“两权”优化的战略思路,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0.
从5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汽车产业的“轻重”表现。针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我国汽车产业亟待创新的观点,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即统一领导、协调集成;搭建平台、联动创新;“两权”优化,掌握主动;分层发展,重点突破;强化支撑,协同推动等,旨在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