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技术板块的新成员,2021年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围绕学科建设中心,以《交通与运载工程科学问题百问》一书的征集与编撰、学科代码和关键词的梳理工作为抓手,通过系列活动厘清学科边界,汇聚人气,提升申报量;以学科树为工具,分领域召开系列研讨与论证会议,完善学科体系建设,促进各运输体系均衡发展;强化需求牵引、问题导向,统筹布局学科重大类项目,推进人才队伍有序健康发展,破除“四唯”倾向,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加快新学科的发展。本文具体内容包括:2021年度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基金项目的申请、受理、评审和资助情况,学科资助领域、二级代码调整思路及学科边界定义,未来学科工作重点、重点及人才类以上类别项目布局与推动成果转化等学科管理工作计划。未来学科将进一步深化学科调研,利用调研成果统筹学科重点和重大项目布局,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学基金成果贯通机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落地。   相似文献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20年新增交通与运载工程一级学科(E12)。介绍了学科成立首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受理、评审和资助情况;描述了学科资助领域、二级代码及内涵;介绍了学科规划、未来发展、重点及以上类别的项目布局,阐述了推动成果转化与未来申请代码调整等学科管理工作。2020年度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接受各类项目申请1 241项,受理项目申请1 231项,未通过形式审查不予受理的项目仅占申报总量的0.8%;2020年度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涉及申请依托单位共计260家,申请数前三的依托单位分别为同济大学、长安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的整体上会率分别为23.9%、26.5%和21.2%;2020年度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共资助197项,合计经费8 970万元,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地区基金各资助102、81和10项,直接经费平均资助强度分别为58万元、24万元和35万元;未来学科将进一步针对学科研究力量分布、关键科学问题、发展趋势、中远期发展、实现“交通强国”面临的重大瓶颈问题以及科学代码的优化调整等方面开展战略调研,为学科未来发展和决策提供支撑;未来对学科代码及研究方向的优化和调整将进一步突出交通行业特色,引导科技工作者聚焦不同交通运输系统自身发展特点与“卡脖子问题”背后的科学问题,加快研究成果落地,促进交通行业技术进步,支撑“交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2023年度基金项目的申请、受理、评审和资助情况,概述了学科有组织科研工作,解读了2024年度学科重点资助方向。围绕目标导向、和谐发展、交叉融通、服务未来的发展目标,学科继续强化“需求牵引、问题导向”,推进有组织科研工作,以学科建设带动领域发展。围绕国防安全与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类问题,为未来的科学基金竞争性重大类项目立项以及统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供坚实基础。2024年度,学科对以下各领域开展优先资助,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综合立体交通多网融合、600 km·h-1速度级高速磁浮系统、自动驾驶测评与验证、分布式电驱动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可重构/可变构特种车辆、枢纽机场飞行区交通系统协同运行、超低温能源物质水路运输/管道输送、国家空域系统资源规划与协同运行、可重复使用空天往返运载系统等。  相似文献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积极推进基金改革,设立技术科学板块,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解决需求背后的核心技术科学问题,推动科研范式改革。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作为科学基金技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响应,及时调整学科资助政策。小学科,大行业,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研究呈现需求牵引、面向未来、技术集成、交叉融通的特点,需要进一步重视各交通体系交通诸要素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反对脱离行业、脱离应用对象,盲目梳理所谓的共性工程科学问题。推动基于RAMS(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和安全性(Safety))理论的工程科学与工程技术评价体系建设,关注各交通体系自身的特点及科学基础差异,强化其在重大、重点、人才等重要项目立项建议遴选、评审及成果后评估各环节中的应用,加快科学成果转化,支撑“交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和财政厅联合组织了交通科技与成果转化项目的申报工作,以财政专项资金补助的形式,支持交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为探究江苏交通科技与成果转化发展水平,选取了2017~2021年立项的257个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项目资助和政策支持情况等开展分析。研究发现,江苏交通科技与成果转化项目平均资助强度得到增长,项目的示范性和应用性更加突出,行业科技管理制度趋于完善,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但江苏交通科技领域仍存在产学研协同发展不足、科技创新水平不高、成果转化应用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交通科技组织实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交通科技产业化规模化、加强技术交流及人才培养等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由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牵头,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等单位参与的“地面公交高效能组织与控制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常州公交首次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相似文献   

7.
《广西交通科技》1997,22(2):1-3,10
1996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头一年,广西区交通厅科技处在认真总结“八五”广西交通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该年度科研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大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交通企业的技术改造,重视开展科技咨询及科技信息交流活动,做好科技项目的验收鉴定和科技成果的奖励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广西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并提出1997年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资力度,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程以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由西南交通大学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抗凝血材料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研究”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楠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  相似文献   

9.
常州公交     
正集团公司"交通惠民实事工程"荣获2020年度交通运输重点工作(工程)优胜项目在3月3日召开的常州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集团公司"交通惠民实事工程"荣获2020年度交通运输重点工作(工程)优胜项目。2020年,集团公司紧紧围绕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市交通运输局重点工程,高质量推进惠民工程,坚持为市民乘客提供优质、便捷、安全的公交出行服务。  相似文献   

10.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25(3):F0003-F0003
“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2007年11月由教育部批准组建成立的.该中心以“道路与铁道工程”江西省重点学科、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及“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所为依托,以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战场,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共享单车停放区规划方法,宏观层面解决停放区选址定容问 题,微观层面进一步优化每个停放区内部的停车位布局问题。宏观层面利用DBSCAN对共享单 车停/取点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停/取需求点;然后考虑共享单车使用者路径选择、停/取点选择和停 放区服务能力约束,建立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优化停放区选址及容量。微观层面充分考虑行 人、自行车与汽车之间的影响,其中行人和自行车采用改进社会力模型进行仿真,并考虑共享单 车使用者最优停放区选择;汽车采用智能驾驶模型进行仿真。停车位布局通过仿真通行效率及 混合交通流风险进行评价,并基于代理模型进行优化。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崇文门地铁站周边 共享单车停放区规划,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提高混合交通流通行效率,降低交通风险。  相似文献   

12.
网络化是交通运输系统的自然属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系统的运营与服务,以及相关配套的政策与管理体制对于系统网络化都有内在需求.本文首先给出了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的定义,并从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及未来展望两个角度开展了详细论述.从交通运输系统复杂网络分析、交通运输系统网络化组织运营管理和城市交通系统网络化控制与诱导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最新现状,归纳总结了其中存在且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交通运输系统复杂网络分析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探索不同交通运输网络拓扑结构与交通动力学时空演化规律、网络承载力、可靠性之间的动态耦合及匹配关系.交通运输系统网络化组织运营管理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在交通基础设施物理结构为复杂网络的条件下,具有目标异性的多博弈主体(政府、运营企业、乘客等)之间如何实现利益平衡或达到帕累托最优.对于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的未来发展,本文认为重点需要加强对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论体系的研究,围绕“综合交通网络的构造演化机理”“城市交通网络供需平衡机理”“多层综合交通网络结构复杂特性及其动力学过程”“出行行为的多样性及可预测性”等问题进行探索.此外,由于新技术环境下的交通系统将出现颠覆性的变革,交通网络运输系统工程的内涵和外延也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升级改造.具有自驱动、自组织、自决策能力节点的柔性交通运输网络及其共享运行机制,将会是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建筑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筑路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已日显重要,但是对于施工现场设备的科学管理并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或虽有所重视却没有得力的措施来解决此问题。在工程施工领域,筑路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对现行交通工程施工管理体制下的筑路机械管理进行阐述,可为同类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行业可持续发展,首先分析了公路交通运输科技发展特点,然后研究了公路交通运输相关前沿科技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影响,最后提出了公路交通运输领域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未来中国公路交通运输将更加智能、安全、绿色、高效、便捷,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网联交通、新能源汽车、共享汽车、交通大数据、空间信息技术等将对公路基础设施、运输装备、交通管理和出行需求产生深远影响,新时代我国要加强公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开展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建设科研条件平台,为制定我国公路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编制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等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理论与交通运输专业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专业系统工程。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这一专业术语至今,在应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于交通运输系统的过程 中,形成了交通运输专业系统工程的特色。本文在回顾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近半个世纪发展历程 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演化过程;结合影响交通运输系统的要素 与重大活动,梳理提炼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阐述不同阶段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发 展理论进展与工程实践成就。考虑到过去近40年来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已有了较大变化, 本文提出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要点,展望了我国交通运输工程实践中面临的 难题。研究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应结合新时期交 通运输需求的时空特性与交通供给模式的演变,重点研究交通运输系统服务效能提升理论与方 法,攻克碳中和目标下的运输供给技术与管理机制建设难题,切实解决交通运输工程实践与政策 领域内日益复杂的问题,从学术、理论及应用上提升交通强国和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系统汽车燃油消耗宏观预测方法——以苏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苏州进行的城市交通系统汽车燃油消耗试验,分析了城市交通系统中影响汽车燃油消耗的诸因素。在对试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交通系统燃油消耗宏观预测模型,提出通过城市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交通工程改善、市民错时上下班、公共交通优先等政策和手段降低汽车油耗,减少能源使用,改善城市环境,形成集约型城市交通体系,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有效的解决手段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公交调度是公交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对公交调度优化方法进行研究是提高运营调度水平、增强公交吸引力的关键。本文设计的客流统计分析系统,是基于数据库开发的JavaEE应用系统。属于智能交通信息平台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更科学,更客观分析历史数据,为公交调度提供参考,从而达到车辆的合理调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