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很多,如违章操作、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殊不知,驾驶员服用某些药物立即驾车也易引发交通事故,至今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此提醒驾驶员朋友,驾车时一定忌服以下几类药物。  相似文献   

2.
疲劳驾车事故很常见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产生生理机能或心理机能失调,即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疲劳,从而机能失调.驾驶员在行车中一旦出现疲劳征兆,离闯祸也就不远了.据统计,因疲劳驾车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起数的20%左右,占特大交通事故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3.
汽车前照灯种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漫黑夜中行车,一双“大眼睛”默默地为你照亮前路,这就是汽车前照灯。据统计,人们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45%以上集中在夜间。这主要是因为夜间驾车视线通常较差,驾驶员必须花费较多的眼力及体力来聚精会神地观察路况,从而间接造成疲劳驾驶及注意力分散。因此,前照灯是保障  相似文献   

4.
疲劳驾驶——驾车人最沉重的伤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公安交警部门对多组交通事故作了调研,发现在多组交通事故中六成大事故跟驾驶员疲劳驾驶有关,仅今年1至2月.全国就发生交通事故83334起,造成16582人死亡.其中因疲劳驾驶导致死亡的有381人,可见疲劳驾驶的危害性是很大的。事实上.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四小时不停车.或者连续开车四小时而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这些部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严令禁止的。  相似文献   

5.
《驾驶园》2010,(3):41-41
在众多的交通事故中,因疲劳驾车引起的事故不在少数。许多国家为防患于未然,想出了许多预防疲劳驾车的妙招,值得借鉴。欧洲对运输公司的专业驾驶员有严格的规定:一星期开车的时间不得超过49个小时,在凌晨2点至6点之间严禁开车。这些要求在欧洲  相似文献   

6.
疲劳驾驶产生的主要原因 睡眠不足引起的疲劳睡眠是驾驶员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进行休整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据统计,15%的车祸是由于睡眠不足引起的,其中有一半的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睡眠不足6小时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机动车辆越来越多,交通事故也呈不断上升趋势。据公安部统计,1986年全国发生交通事故29万起,死亡5万人;2002全国发生交通事故77万起,死亡109万人。可见交通安全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主要原因疲劳开车,酒后肇事。机动车驾驶员长途行车,疲劳过度,思想麻痹,开赌气车,超速行驶,很容易酿成祸端,而酒后开车更是驾车者之大忌。放松警惕,精力不集中。有的驾驶员自恃老车把式,技术娴熟,在驾车时精力不集中,左顾右盼;有的自以为开了多年车,从未出差错,自鸣得意,于是驾车时与乘车人聊天、打闹;还有的边驾车边抽烟边吃东西…  相似文献   

8.
疲劳驾驶是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围绕驾驶员疲劳监测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基于心电、脑电、脉搏、面部状态、操作参数监测等诸多方法,用于判定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致力于疲劳驾驶研究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徐卫星 《汽车运用》2004,(11):36-36
自我控制能力,保持情绪稳定。由于天气炎热或时间紧迫,驾驶员心情容易急躁。遇到这种情况,驾驶员要保持平稳心态,积极地搞好自我调节。做到礼让三先,避免行车中出现急、抢、挤等情况发生。身体承受能力,保持精力充沛。驾驶员如果身体较为虚弱,在行车中很容易疲劳,因而引起事故。因此,驾驶员必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并劳逸结合,合理休息,保持精力充沛,避免疲劳驾车,确保行车安全。快速反应能力,保持思维敏捷。车辆行驶中,车辆四周和上下的环境随时都在改变,这就要求驾驶员能迅速、准确地正确感知各种交通信息,并敏捷地作出正确反应。若反应迟…  相似文献   

10.
开春以来,四川叙永县连续发生几起交通事故,经交警现场勘查,肇事车驾驶员均是酒后驾车酿成事故.  相似文献   

11.
祁华 《汽车运用》2002,(8):34-34
夏季午饭后立即驾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生理学家把这一段时间称为“危险一刻钟”。这是由于人在夏季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生理节律决定的。盛夏的中午,汽车驾驶室里温度较高,经过上午的工作之后,驾驶员体力消耗较大,视觉和大脑较为疲劳。加上夏季昼长夜短,迟睡早起,午饭后如果不休息就开车,必然产生困倦乏力,视觉、……  相似文献   

12.
刚经过驾校培训毕业的驾驶员,虽然掌握了一定的驾驶技能,达到了训练要求,但驾车经验不足,容易因突发性事件而出现操作失误引发交通事故。为此向培训完毕的新驾驶员朋友介绍几种常见的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疲劳驾驶是诱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研究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出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并在事故发生前进行疲劳预警,对预防疲劳驾驶、促进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文章从疲劳的检测原理出发,对比介绍了基于驾驶员生理特征、车辆行为特征、驾驶员面部特征的疲劳检测方法,重点分析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研究现状及其特点,以期为研究人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陈柏康 《世界汽车》2003,(12):53-53
冬季,为了确保安全行车,杜绝交通事故,提请驾驶员驾车要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相似文献   

15.
为辨识公交驾驶员的疲劳状态随驾驶时间的变化关系,采用驾驶模拟器进行模拟驾驶实验.采集驾驶员连续驾驶过程中脉搏和呼吸周期数据,进行曲线拟合,选取拟合效果最好的高斯曲线用于疲劳状态界定;进而建立依据生理指标判断驾驶员疲劳状态的2项Logistic模型.以20~30岁男性公交驾驶员为测试对象进行案例研究,建立判定该类驾驶员疲劳状态的模型,得到其合理连续驾驶时间阈值为235 min.提出的方法可为公交安全监控和管理工作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白雪 《驾驶园》2008,(2):54-56
疲劳是指驾驶员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连续工作不断消耗能量产生的机体内生理、心理变化,从而引起工作能力下降的一种现象.疲劳按其产生的性质,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生理疲劳是由于人体连续不断地活动,吏肌肉产生超负荷能力而引起的:心理疲劳是个体心理系统发生一定变化,从而引起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引起心理疲劳的因素很多,如情绪动机水平等,单调、乏味的工作也特别容易引起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17.
刚经过驾驶培训毕业的驾驶员,虽然掌握了一定的驾驶技能,达到了训练要求,但驾车经验不足,容易因突发性故障而出现操作失误引发交通事故.文中介绍了11种常见突发性故障的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降低交通参与者生命财产受损风险,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道路客运车辆驾驶员疲劳驾驶监测系统。该系统具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可穿戴设备采集终端、智能手机软件和监控中心监测终端,其中监测系统有效连接驾驶员和监控中心,当终端节点采集的数据超过阈值,监控人员将及时干预驾驶员,有效实现风险预警。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疲劳判定的准确率达94%以上,可用性高稳定性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夜间行车,由于视线不良,能见度差,驾驶员对行车条件的把握相对较弱,因此,夜间行车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据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其交通事故率要比白天高1-1.5倍,所以,为保证夜间行车安全,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行车安全规范,把握好以下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夜间驾车,您一定会发现很多与白天驾车不一样的现象,特别是夏天,夜间的道路状况与白天截然不同我刊负责交通安全报导的编辑从交管部门了解到,夏天特别是夜间因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比其他季节高出了数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