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针对目前人工计算方式正逐渐退出汽车行业历史舞台,软件建模和仿真计算正在成为车辆整车动力学仿真的主流。文章基于AVL-Cruise软件对给定数据及性能要求的某中型卡车进行动力匹配设计与仿真建模计算。  相似文献   

2.
盾构隧道在设计前期需要进行大量工况的隧道管片内力计算,计算时采用梁-弹簧模型可以较为接近实际情况,但采用该模型需要使用有限元软件实现,建模计算过程非常复杂。为了简化盾构隧道管片内力的建模分析过程,文章对Abaqus及其二次开发功能进行了介绍,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内嵌的Python脚本语言和前处理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盾构隧道管片内力建模计算的自动化、参数化,并通过实例证明二次开发极大地提高了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3.
白车身模态分析是车身动态特性分析的基础。工程上常采用仿真计算和试验测试2种方法识别白车身模态参数。这2种方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指导和改进设计。文章通过仿真建模计算了某车型白车身的模态频率,将计算结果和试验测试相比较,并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同时对比了不同焊点类型对于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白车身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仿真计算所采用的模拟方法是合适的,为内部仿真建模指导规范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电磁离合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提供了电磁离合器的电磁计算方法和电磁Maxwell 3D建模仿真分析方法,通过实例进行验证,该方法对新研离合器的电磁参数设计和现有离合器的参数调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油底壳、油箱、膨胀水箱等在塑料应用开发中,为了准确计算其模态,需要考虑液体与结构的耦合作用。文章以圆柱形储液容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声学单元、薄膜单元对流体进行建模,考虑了液体可压缩性和自由液面的晃动效应,计算得到容器的一阶模态,与模态试验结果、液体单元法和虚拟质量法的耦合模态计算结果对比显示,文章所采用的建模方法在计算流固耦合模态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然后,采用该建模方法探究了液体高度对该圆柱形储液容器前三阶模态的影响。最后,采用该建模方法计算了某款塑料油底壳在含油状态下的一阶模态,并与油底壳单独模态和虚拟质量法的计算结果作对比,说明了考虑液体作用及液面晃动效应对油底壳模态计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朴英花  马天飞 《汽车技术》2006,(11):20-23,46
介绍了刚弹耦合模型建模理论——部件模态综合方法。利用MSC.Nastran软件建立了某轻型客车的车身有限元模型,将其转化为MSC.ADAMS模型中的柔体部件,并与底盘模型相结合建立了整车刚弹耦合模型。对整车模型在C级路面上低速匀速行驶进行仿真,计算出车身振动响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通过与刚体车身模型仿真计算结果的比较,探讨了刚弹耦合模型对整车振动响应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传统生产制造中,完全靠试验验证导致的周期长和成本高的缺陷,通过搭建动力学传动试验台架,布置扭矩传感器采集单向离合器输入轴前、后端转角脉冲信号的相位差,计算出其扭转刚度,同时建立动力学传动仿真模型,计算外环、滚柱和内星轮的刚度。对比仿真和试验结果显示,文中描述的单向离合器扭转刚度的计算方法对应的结果与实验值的数量级相符,验证了单向离合器扭转刚度的计算方法可以达到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国六并联式SCR后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在13 L国六柴油机上,采用速度均匀性和氨分布均匀性仿真计算、两路SCR平均氨浓度分析和氨质量加权百分数仿真计算、氨分布均匀性试验、排放性能试验等方法,对两种仅混合器不同的国六并联式SCR后处理系统NO_x排放进行研究。仿真分析研究表明:两路并联的SCR后处理系统速度均匀性和氨分布均匀性计算值在0.96~0.99之间,单个SCR装置的前端面氨浓度均匀性试验测试结果也在0.98以上,但两路SCR前端面的平均氨浓度相对偏差在5%~17%之间,会导致后处理系统NO_x排放较差;氨浓度试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排放性能试验表明,两路SCR前端面平均氨浓度偏差较大的后处理系统WHSC排放结果会恶化;可通过氨质量加权百分数相对偏差的仿真计算评估并联式SCR后处理系统催化能力,经试验对比建议计算评价标准设定为5%以内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该文在弹性支承连续梁简化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参考杠杆法对边梁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的处理手段,计算刚架拱桥人群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方法,具有简单易懂、操作方便的特点。与利用空间有限元建模的计算结果比较,证明该方法计算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0.
基于Solidworks建模技术的工程有限元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程有限元仿真分析中,现有的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有着各自的优缺点,而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具有超强的建模功能。笔者利用Solidworks的三维实体建模技术,以单洞四车道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工程有限元仿真模拟现场的复杂模型,通过Solid-works与通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提供的通用数据格式,将隧道三维模型转换为有限元仿真分析网格模型。通过MIDAS/GTS计算出结果,验证了基于Solidworks建模技术应用于有限元仿真分析计算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在发动机电磁气门驱动(EVA)研究中,利用电磁驱动CAE软件FLUX_2D/3D进行了EVA装置的仿真计算。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说明计算中建立的几何模型、动力学模型、网格划分、对驱动电路的处理以及设置的各种边界条件均合理可行。这种方法可用于EVA设计方案预选,并可分析影响EVA动态特性和电磁铁吸力的各种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采用STAR-CCM+软件建立了除霜系统仿真模型,并对某款车型2种方案的除霜风管进行了计算流体力学仿真分析,确认方案2优于方案1.对方案2前风挡玻璃霜层厚度进行的动态模拟结果表明,在20 min时A区、A’区霜层已经有90%以上除尽,35 min时B区霜层已经超过95%除尽,满足GB11555-2009法规要求.试验结果中霜层的融化趋势和分布与仿真结果相吻合,验证了仿真结果精确性.  相似文献   

13.
刘迪辉  何文  高晖  钟志华 《汽车工程》2007,29(6):465-469
围绕特种条件下运载工具碰撞中的乘员保护装置开展仿真计算研究。所涉及的特种条件包括地面和水面运载工具的高速复杂碰撞以及航天运载工具着陆时的复杂碰撞条件,同时也包括对乘员保护装置的质量限制、防爆性能要求和环保性能要求等。根据工程实际的需要,对所发明的复合式高性能安全气囊和复合结构护颈器这两项特殊的乘员保护装置进行了仿真建模、仿真分析和参数优化。仿真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在给定的特种碰撞条件下对乘员提供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文中利用NX三维建模软件构建了某汽车的三维几何模型,然后利用ANSA网格软件对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处理,并用LS-DYNA对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对某汽车正面碰撞仿真计算,分析了汽车正面主要结构在碰撞中的结构耐撞性,并就仿真结果与真实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以研究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车辆仿真模型可以模拟计算整车的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等,其结果与实际的符合度依赖于车辆各系统及零部件模型或参数的准确性。发动机模型对车辆仿真结果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分析车辆系统中发动机的建模方法,阐述了从简单到详细、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动机模型的优缺点,基于AVL的CRUISE和CRUISE M软件建立了某牵引车及半挂车在不同发动机模型下的整车仿真模型,对该汽车列车在C-WTVC循环工况经济性进行了仿真计算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考虑实时动态性能的详细物理气缸模型更符合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特点,整车模型更具备一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信号控制交叉口实时延误计算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号控制交叉口实时延误计算模型是实时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核心模型之一。在HCM2000中提出的延误模型的基本假设决定了其在计算实时延误方面的局限性。根据车辆延误产生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基于上、下游检测器数据实时车均延误计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平滑处理。Vissim仿真结果显示,在不同流量的情况下,笔者提出的模型比HCM的延误模型的计算结果更能反映真实延误值随车流量的波动而变化的趋势。仿真还发现,以2个周期为单位经移动平均处理后,模型计算结果与真实值吻合程度较好。最后,对模型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燃料电池发动机水热管理系统的计算及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燃料电池水热管理系统的计算,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散热器进行了匹配性检测,达到了辅助设计的目的。在分析中,对散热器模型分别建模和计算,总结出热流密度在管束中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对管束热流耦合场的建模和计算,得到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稳定杆与吊臂的连接结构对侧倾刚度的影响,针对目前市场上常用的两种结构,利用ADAMS软件对其进行建模和仿真。结合理论计算和台架试验结果,分析两种不同连接结构的稳定杆侧倾刚度的差异性,以及衬套和球头销等元件对稳定杆侧倾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肖先国  林依平  余涛  郑洋 《交通科技》2012,(4):50-51,85
介绍了一款新的边坡稳定性计算的专业软件Slide,并结合某桥梁的工程实例,运用Slide软件进行建模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连续刚构桥的群桩基础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群桩基础是连续刚构最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分析探讨了群桩基础的几种建模方法,给出了建模思路和参数取值。结合苏通大桥辅航道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的工程需要,提出了考虑群桩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的计算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不考虑桩基的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方法对类似工程有直接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