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围绕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以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为承载,运用数据驱动实现工程建设和运维管理的衔接,接入检测监测数据,设计基于BIM的综合维修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以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为试点,为实现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运维管理水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随着铁路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开展BIM、GIS等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实现铁路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及运维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前景。针对京雄城际铁路固霸特大桥项目,以应用BIM技术构建的高精度三维铁路工程结构物模型为载体,以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生成的GIS数据集成大场景为核心,实现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提升了铁路建设项目智能化建造水平。在京雄城际铁路四桥六线并行段、桥梁装配式一体化段进行BIM+GIS数据集成技术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为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施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RFID标签在铁路工程预制构件和原材料管理的技术标准和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铁路梁场和轨道板场的预制构件和试验试件的生产过程和信息化管理业务需求,以RFID电子标签为媒介,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实现与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平台的数据互联,并通过工程试点实现铁路预制构件从原材料进场、加工、生产、架梁、铺轨及开通运维等各个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质量溯源。  相似文献   

4.
铁路工程三维协同大数据云平台是基于3DGIS空间信息平台、BIM云平台、GIM云平台、在线监测云平台及增强现实云平台的多平台融合技术,根据铁路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具体业务需求,通过专题分析和技术应用整合衍生多种专项系统,实现铁路建设项目的设计成果数据、施工过程数据、运维状态数据等多源数据信息一体化协同管理,为铁路项目参与各方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大数据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5.
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是国内第一条全线、全生命周期内所有专业均应用建筑信息建模技术的智能高速铁路。文章结合京张高铁重点工程—八达岭地下站和隧道工程BIM应用,基于铁路工程BIM技术标准,重点研究多专业设计数据一致性表达,构建了八达岭地下站和隧道工程的全要素信息模型,并利用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铁路多专业数字化协同设计软件,搭建了一个协同设计平台,使传统上离散的各专业设计数据能够实现集成展示,方便设计方案的对比和优化,有助于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实现铁路工程的智能化建造。此外,提出将全要素信息模型与能够反映铁路基础设施运营维护阶段真实状况的海量三维点云数据融合起来,为运营维护阶段基础设施一致性检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智能化技术是行业发展方向,本文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针对轨道工程设计、制造、施工和运维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开展研究,为实现高速铁路轨道工程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提出实施路线.研究结论:(1)结合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特点,提出了轨道数字化和动态协同设计、信息化和智能化建造、智能运维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建设项目后评价作为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对于高速铁路建设项目而言,其投资更大、规模更广,如何科学、合理地对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进行后评价,显得尤其重要。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阐述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现状,结合高速铁路建设项目自身独有的特点,构建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建设过程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物元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对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后评价,并以JH高铁为例验证模型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重点分析铁路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数据传递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设计交付数字化和竣工交付数字化是解决全生命周期信息无损传递的必由之路。针对数字化交付涉及的数据标准、流程再造、责任认定、数据安全、档案数字化、运维移交等关键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和研究,结合我国铁路特点给出详细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为铁路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数据传递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及数据分析应用等方面探讨中国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综合检测监测技术发展方向。面向高铁工务、电务、供电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需求,按照"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综合应用"原则,融合发展综合巡检和搭载式检测设备、统型固定监测装置和小型专业检测仪器,构建铁路基础设施综合一体化检测监测体系;与此同时,加强铁路基础设施运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利用数据处理、融合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提前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掌握基础设施状态演变规律和预测其变化趋势,并依据设备技术状态进行预防式维修养护。最后,针对我国现有检测监测体系,从综合检测技术、综合维修管理技术和检测数据分析应用方面提出创新意见。  相似文献   

10.
智能建造是工程建造领域的发展方向,是新形势下铁路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当前新一轮铁路建设新形势,分析铁路建设领域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现状和不足,探讨高速铁路智能建造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关键技术和基础保障,为智能建造技术在铁路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在建设数字化智能铁路的大趋势下,依托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平台,初步构建以建设单位为主导的智能建造管理体系,对铁路工程全生命周期建设的新型管理模式和创新实践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新技术发展及铁路建造新要求的背景下,智能建造技术已成为世界铁路建造的重要方向。通过调研梳理世界铁路工程建造的现状,总结分析铁路工程建造的新需求,提出智能建造技术的内涵,探讨了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依托以BIM为核心的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构建面向铁路工程建设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造管理体系,对铁路工程精益化管理模式和创新实践途径进行探索,支撑铁路建造向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大数据背景下的运维信息化技术应用入手,分析我国城轨设施设备运维在网络化运营阶段面临的挑战。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地铁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与现状进行梳理,总结提炼我国运维信息化应用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2种思路,并分别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基于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逻辑关系,提出涵盖基础层、数据层与应用层的设施设备运维信息化技术应用架构,为各地城轨企业运维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铁路工程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出基于BIM的铁路工程建设数字档案系统设计方案,实现对铁路工程建设数字档案的采集、管理和利用;介绍系统架构、功能及设计要点。将BIM与铁路工程建设数字档案关联,可实现基于BIM的数字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为铁路工程建设领域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铁道技术监督》2018,(9):45-45
为了加强对铁路工程建设市场秩序和设备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国家铁路局组织起草了《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用状态检测管理办法》和《铁路专用设备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办法(修正案)》。2018年8月27日,经交通运输部第1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  相似文献   

15.
智能建造技术是工程建造领域的发展方向,也是新形势下铁路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我国政府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号召,致力于探索智能建造技术与铁路建设管理的融合,构建以建设单位为主导的智能建造管理体系,建立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建造技术体系,并将其应用于铁路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实现对铁路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控,提升铁路建设管理水平,实现对项目全过程的精益管理和技术创新,为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BIM技术在铁路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管理好铁路项目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分析铁路BIM应用现状,探讨以GIS服务为核心、BIM模型为主体的铁路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发基于BIM+GIS服务的铁路工程管理系统,完成向建设阶段的BIM交付,实现设计施工信息一体化、BIM工程化应用及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速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设备为中心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设备维护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安全运营的需要,设备维护管理面临巨大压力。提出基于客户关系管理(CRM)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设备全生命周期维护管理模式,给出了管理模型,阐述了设备全生命周期主要的管理内容。该模式将以设备为中心的维护管理模式转化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维护管理模式,有效地满足了目前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设备维护管理所面临的安全要求高、区域分布广、服务响应快等需求,为提升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运维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新线信号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不应仅以开通交付为目标,更需考虑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运维管理.以"十三五"期间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新线为例,对信号系统项目管理进行了研究.新建线路的信号系统项目管理应以全线网信号系统的总体设计规划为主导,以信号设备全生命周期运维为目标,强化从设计阶段至交付阶段的项目全过程管理,以提升项目交付质量,更好地保障运维阶段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杭州—海宁城际铁路工程,提出利用BIM机电技术进行全线、全生命周期机电设计。以Revit软件平台为核心,在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阶段,全方面进行标准化BIM机电设计、采用4D施工模拟、应用智慧施工管理平台、接入BIM运维管理平台,真正实现从设计到运维的BIM机电技术应用模式。凭借BIM的可视、模拟、协调、优化等性能,同时利用施工管理和设备运营管理平台,为杭州—海宁城际铁路工程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化、精细化设计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铁路桥梁运维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开展面向运维的铁路桥梁BIM模型及全生命周期信息关联的系统性研究。从标准、数据和业务3个维度阐述桥梁运维的BIM应用需求,探索运维BIM模型的精度,给出运维模型单元划分原则,明确运维信息的分类形式;研究基于BIM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关联实施路径,提出运维BIM模型等同于运维基础模型加上运维动态信息,确定基于标准化信息模板实现模型与数据库信息关联的实施方案;对实施过程中关键要素的矛盾性、紧迫性及必要性进行讨论。研究成果可为铁路桥梁基于BIM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