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金融海啸及两岸包机直航影响日渐显现下,本港旅游业原已受到打击:H7N7甲型流感在本港爆发,以及内地实施新的《旅行社条例》,更令本港旅游业雪上加霜。今年上半年累计访港旅客较去年同期减少3.4%,除结束多年来持续增长趋势外,也超出旅发局原本全年萎缩1.6%预测,市民外游意欲同告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陈财喜 《经济导报》2007,(14):15-15
中国官方中央电视台王牌节目《经济半小时》在上月派出记者“放蛇”,报道了香港有商户“宰客”的行为,犹如一颗深水炸弹般在内地与香港引起极大回响。这事件若处理不好,一定会影响内地旅客来港购物的信心,使香港购物天堂的美誉蒙污,使内地旅客裹足不前。  相似文献   

3.
近年深圳个别住宅项目做价已超越本港新界西北区,吸引内地买家来港抢购“低水”单位,多家发展商遂趁机往内地吸客。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内地人赴港越来越自由,内地人在港的投资将更加多元、大手笔。预计置业自由行会令香港楼市活跃起来,而落後大市的新界西北物业,将成为他们的扫货目标。  相似文献   

4.
杨海英 《经济导报》2007,(14):36-38
2007年正值香港回归十周年和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际,是发展本港旅游业的黄金机会。香港旅游业今後的发展去向,应是重量更要重质,未来旅游发展的目标不会单放在旅客人数的突破上,而是更注重以高质素的旅客服务吸引旅客,特别是高消费的旅客,更注重於推广投资所得到的实际回报,目标是再度提升香港在全球旅业中的地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香港曾是一个“以港兴市”的城市,但时至今日,港口业务出现了衰落迹象。究其原因,其他华南港口的崛起根本性地改变了大部份货主选择香港港口的习惯。以往虽然本港港口的道路拖运费和码头处理费偏高,但是,在服务质素方面优胜于内地港口。  相似文献   

6.
陈财喜 《经济导报》2007,(23):19-19
在今年4月,中央电视台揭发了香港有“黑店”宰客事件,引起了香港特区政府,旅游界和传媒等关注。 香港新世纪论坛在“五一”黄金周假期之后,由5月8-13日期间,成功访问了926名市民,以了解他们对香港入境旅和“黑店”问题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7,(39):42-43
被称为“十一黄金周”的国庆长假已正式来临,香港旅游酒店业正密切关注新近开业的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会否对东方之珠的吸引力构成威胁。世纪香港酒店营业及推广总监蔡江怀认为,面对竞争新形势,香港实在要认真思考,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他预料香港仍然有优势,竞争只属心理上,香港经济向好,将带动本港旅游酒店业收益持续上扬,前景仍然乐观,预计未来数年市况会温和上升.[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6,(24):34-35
景鸿移民顾问公司董事长关景鸿表示,有消息指中央正积极研究容许内地民企的老板只要拥有外国居留权,便可来港投资移民,变相把现时须取得外国永久性居民身份的门槛大幅降低,透过更多有经济实力的民企商人来港定居,为香港经济引进更多内地资金的“活水”。他更指出,有关政策将会在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本月底来港访问三天时宣布,以作为中央“挺港”的大礼。他更估计,新政策可令内地居民申请来港的申请宗数上升两至三成。[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徐晓恩 《经济导报》2007,(10):28-29
目前,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91%,其中法律服务更是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内地改革开放,内地与香港的经贸日渐频繁,同时,也喜见内地对本港北上的法律服务业的规限日益宽松,只是仍有些不利於两地法律界全面合作的限制存在。正值十届全国政协的最后一次会议,作为香港代表之一的政协委员黄英豪,决定向全国政协提案,建议在重点城市试行“一所两制”式的跨境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0.
梁启洪 《经济导报》2007,(21):49-49
受惠於全球经济快速增长,亚洲各国零售业发展迅速,整体销售气氛愈加畅旺。本港亦不例外。本地零售市场自2003年沙士事件后己逐渐走出谷底,随着失业率回落至低位,市民消费信心增加.加上近来股市所创造的财富效应带动,令高档货品的销售录得理想的增长。而人民币升值.吸引大量内地旅客到港购物,也是令高档货品需求不绝的主因。根据本港统计处公布去年“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和“衣履”全年销售额分别为港币11.7亿元和762亿元.较前年分别大幅上升39.4%和P2.3%(见表),可见高档货品零售商的经营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香港经济发展由工业贸易作起步.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起飞.然後随着内地经济对外开放.香港的工厂逐渐北移.时至今日,有言论指工厂愈来愈少.代表本港的工贸已死,但有数据证明并非如此。据香港贸易发展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工贸行业仍对本港经济举足轻重,贸易占本港GDP比重较金融为高,工贸在2004年占本港GDP25%,而金融及保险业只占13%。若要工贸继续在本港维持重要的经济支柱地位,可以有甚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济导报》2007,(21):16-16
被雀为“女鞋天后”的内地民企——百丽国际(1880)于本月23日在港上市,这家获LVMH母公司及李兆基青睐的鞋股于公开招股部分录得逾516倍超客认购,入20手才能稳占一手,其冻结资金达4477亿元,超越工商银行(1398)的4156亿元,成为本港历来最大的“冻结资金王”。  相似文献   

13.
本港为保障来港旅客而制定的《2008年商品说明(修订)条例》,已於3月2日生效。  相似文献   

14.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7,(35):38-39
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已于8月28日启用,进一步加强澳门旅游业及展览业的实力,有机会令澳门旅客量反超前香港。而事实上,今年上半年访澳旅客已达1264万人次,仅比香港少38万次,而度假村内达100万平方米的展览场地,比湾仔会展及亚洲博览馆分别多1倍及三成,这令人担心会与港争生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李尚毅 《经济导报》2007,(17):44-45
国企南下上市热潮.可能会于不久将来冷却下来。有传闻指.内地证监会已向一众国企发出指引.如果集资金额不逾10亿美元将只准许留在A股市场.而不能在本港上市。即使达到标准.企业也不能单独在本港股市挂牌。若传闻属实。这意味着国企今后在本港的集资规模将比以往大减。一众从国企新股大赚的股民望门兴叹之余.本港集资额不及去年也有机会成事实。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三通实现后,今年从香港到内地及台湾升读大学的港生大幅增加,报考内地百多所重点大学的港澳联招试人数将有两成增长,而报考台湾大学联考及侨生先修班的港生亦增逾一成半,中港台三地教育市场实行互补,令未来人才更加共融。  相似文献   

17.
何晓彤 《经济导报》2010,(29):19-19
近日,网上流传一段女导游唇骂赴港内地客的短片,唤醒各界正视香港旅游业的问题。国家旅游局于7月17日发出赴港旅游警示.提示游客出行旅游要签订合同,慎防购物陷阱。  相似文献   

18.
《经济导报》2007,(18):44-44
中信银行(下称信行)上月以“A+H”股形式在中港两地上市,成为近年以来第六只来港上市的内地银行股,而相关窝轮亦于同日在香港挂牌,是继工行之后,另一复获准正股与窝轮同时上市之股份。  相似文献   

19.
尽管车市已度过第一季度的“冰点”季节,汽车销量在缓慢爬升,但车市并没有真正火爆起来。在商业、旅游业等翘首企盼的“五一”消费黄金周到来之际,各大城市的汽车市场却没有迎来好运,节日期间车市中消费者的表现与厂商的热情和期待相差甚远,并未出现预期的销售火爆局面。“五  相似文献   

20.
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一直扮演着全球金融中心及贸易枢纽的角色,世界各国企业均乐於在港进行各类商业活动。随着中国开放,香港更成为海外企业进军内地市场的踏脚石.更多外资企业在港成立办事处以发展内地业务;同时间,亦越来越多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公司,准备踏足国际市场。凭藉各方面的经验及优势,加上中外环保市场的曰益扩展,香港环保产业拥有一定的优势,可望发展成为香港经济另一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