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牵引和制动特性。依托经验公式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牵引计算与仿真的单质点模型。介绍了以MATLAB编程技术为基础,综合数值分析、数据处理等相关技术开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特性曲线计算系统的功能结构及主要模块的算法,并以实例来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的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时间段的发车间隔、车底折返及车底出入库方式等问题。介绍了计算机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系统的设计思路、总体结构。研究了城轨交通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过程中的行车间隔、车底数量、运行周期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列车出入库运行线的自动编制,高峰与非高峰时间段过渡运行线的编制,大小交路列车运行图的铺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于以太网总线的列车综合网络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案例,提出自主开发的列车综合网络控制系统的功能及设备组成,并描述其设计思路及系统特性。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及其以太网维护网络、车载乘客信息系统和制动系统内网一体化设计可优化车载网络设计、提高网络利用效率,改善轨道交通的整体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和列车自动监控系统都具有监控系统的典型特点,随着标准的完善和系统开放性的提高,综合监控系统集成列车自动监控将成为发展方向。设计综合监控集成平台框架,将列车自动监控系统作为框架中的专业,研究集成策略,针对数据模型、冗余策略、安全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特点,并结合其日常检测现状,提出研制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检测车的必要性。借鉴高速铁路综合检测列车的成功经验,研制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检测车,介绍其总体方案、车辆方案和检测系统方案,并详细阐述了检测系统的功能、组成及技术指标。该车辆在多项检测技术上进行创新,在检测项目、最高检测速度和检测精度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检测效率的有效工具,具有先进性、普适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检测列车的组成、主要技术参数以及技术特点,给出了主要检测系统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全自动运行系统地铁车辆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自动运行(FAO)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的最高等级,其关键技术包括适用于全自动运行的土建和设备系统,其中全自动运行设备系统包括车辆、信号、通信、综合监控、站台门等关键技术。从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铁路应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IEC62290)对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功能需求出发,描述全自动运行系统功能需求及运营场景下的运营流程,针对完成此功能需求及运营流程的条件下,对适用于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地铁车辆关键技术进行逐一论述。从监控轨道出发,列车需具备障碍物和脱轨检测功能,并具备将此信息上传至调度中心的功能;从监控乘客出发,列车需具备车门、站台门故障对位隔离功能,具备远程车辆广播、车门状态上报等功能;从监控列车出发,列车需增加自动唤醒、自动休眠装置。此外,列车关键子系统设备应采用多重冗余,以提升列车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能力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密切相关,通过列车折返能力仿真系统能够检验牵引特性、线路条件和停站时间等因素对列车折返能力的影响,对研究提高折返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文章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能力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结合列车牵引计算、设备选型、线路条件等因素,该系统实现了对列车折返过程中速度曲线与折返时间的计算与仿真。以郑州轨道交通某折返站为例,对该系统的功能及技术可行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基本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该系统能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能力相关工作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9.
从不同尺度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进行协调性分析与评估,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协调与优化的重要基础。通过选取大量的指标数据进行归纳总结,提取了运营协调决策中的共性需求,构建了适应运营管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协调性评估指标新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开发了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协调性评估系统,可以对点(车站)、线(运行线)与面(运行图)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估。以北京市实际路网运营情况为例,在10 s内完成各项指标计算,计算结果得到了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与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的专家认可,可以为列车运行图进一步优化编制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柴娟  吴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1):112-115,119
分析了传统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下计轴及其子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标的列车次级定位系统应用技术.该技术采用既有ATP(列车自动防护)系统的地面应答器,通过车地系统结合的方式,为CBTC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列车次级定位检测方案.该技术与计轴系统具有相同的安全等级.基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超大网络的运营管理需求,进一步对基于信标的列车次级定位系统的架构及应用场景进行研究.应用效果表明,基于信标的列车次级定位系统能实现正线信号控制区域的无计轴化,具有简化系统结构、便于安装、抗干扰能力强,以及可减少设备维护工作量、降低维护综合运营成本等优点,是未来新线线路建设和既有线路改造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对外综合交通枢纽集疏系统工作的顺畅与否对于枢纽乃至城市整体的交通运输具有重要影响。以城市对外交通的综合交通枢纽作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重点研究轨道交通方式在枢纽集疏系统中的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交通作为综合枢纽集疏系统的骨干,仍有上升及改善的空间;衔接方式、步行距离等衔接设计因素,收入水平、户籍所在地等乘客特征,显著影响轨道交通对集疏系统客流的吸引力;通过优化票证服务及指引服务巩固现有主体客群,利用提高时效性及舒适性的措施争取目标客群,推广轨道交通车站与对外枢纽的一体化设计与统一管理等措施,有利于提高轨道交通对集疏系统客流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时期,“区域统筹”、“城际协调”、“一体化”的线网规划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惠州市建设一体化轨道交通系统的必要性,研究了基于快速客运通道布局的一体化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惠州市应按照“抓住铁路发展机遇,积极对接城际轨道,适时建设城市轻轨”的方针,发展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系统。建议我国三大都市圈、中西部城市群的相关城市应尽早开展一体化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分析轨道交通与综合交通系统的关系,重点从战略层面、方案构建层面以及规划接口层面对线网规划的工作要点进行探讨。其中,战略层面应明确轨道交通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使得各交通方式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工和衔接关系;方案层面应处理好与综合交通其他系统的网络衔接以及交通枢纽点的紧密衔接;规划接口层面要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对后续综合交通一体化提出总体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山东半岛城际轨道交通引入日照市的规划选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日照市纳入山东半岛城际轨道交通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城市布局结构与轨道交通互动、构建城市复合交通走廊的城际轨道交通选线思路.从城市发展、交通发展等角度研究了日照市城际轨道交通选线和站点布局,总结了日照城际轨道交通选线规划对其它中等城市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各子系统车地通信模块是完全独立的。独立建网造成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缆线密集,结构复杂,对珍贵的频率资源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目前车地无线普遍采用基于IEEE 802.11的WLAN(无线局域网)技术,该技术存在频点干扰严重、高速性能瓶颈等重要缺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将LTE(长期演进)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的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是很有必要的。设计了基于LTE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综合承载系统(LTE-M),并在武汉地铁进行了LTE-M系统的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LTEM系统具有系统稳定、综合承载能力强的特点,不仅能满足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传输要求,同时还具有为PIS(乘客信息系统)和CCTV(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提供良好通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二期工程"信息中心项目"建设为背景,通过数据仓库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具体应用,搭建集成、统一的轨道交通信息数据测试平台,并给出轨道交通数据仓库测试的一般化过程。介绍数据仓库理论,指出轨道交通系统建立数据仓库的必要性;根据轨道交通数据信息流程,划分测试阶段,制定整套数据仓库测试大纲;针对轨道交通业务特点,结合交通信息的多维表结构模型,编写具体的测试用例;最终,设计并实现轨道交通数据仓库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17.
李妍 《铁道建筑》2022,(2):167-171
首先介绍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模和覆盖率,然后从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规划演变、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水平、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功能布局三个维度分析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规律,探究了轨道交通系统与居住人口分布、就业岗位分布、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布局的关系.从东京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以公共交通为导...  相似文献   

18.
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网络采用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票制,分别由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简称:铁路客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系统提供功能服务。“四网融合”中城市群内轨道交通公交化运营时,铁路客票系统难以提供快速便捷的通勤服务,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又无法满足实名认证、席位管理的铁路运营需求。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根据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主流票制模式和技术体系,重点分析不同票制的优缺点和运营组织关键点,结合现行已实施案例提供一体化融合技术方案,探讨并提出铁路和城市轨道不同票制的融合技术思路、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走向快速发展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更加多样性、多元化、多层次和网络化。随着大都市和城市群的发展,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研究,探讨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技术特征及其规划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标准。 研究方法:通过对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与城际轨道交通及城市轨道交通在技术特征和客流特征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三种轨道交通方式在功能定位和技术特征方面的异同,借鉴国内外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经验提出市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研究结果: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客流特征和技术标准等方面介于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之间,在采用的技术标准方面应更接近于城市轨道交通标准。 研究结论:为了我国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健康、有序发展,除加强行政区内各层次交通规划编制外,同时应加强区域范围内各行政区相关规划的协调,整合区域内各层次轨道交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充分发挥区域交通的功能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是世界上公共交通系统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公共交通工具主要包括地铁系统(MRT).轻轨系统(LRT).巴士和出租车。其中.轨道交通是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