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类似于长春中央商务区站工程的大体量、高难度地下空间项目越来越多,仅凭决策者的施工经验及原有二维CAD技术进行项目策划已经远远不能达到指导项目施工、评估项目风险、预测项目成本的目的。将BIM技术植入项目策划中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在项目策划阶段,施工单位可根据施工图纸,应用BIM软件(如Revit等)建立信息化模型,模型除涵盖设计信息外,还应涵盖施工所涉及的施工场地布置、大型机械部署、施工流水段划分、非实体设计等内容,同时通过BIM 4D技术对项目进行施工拟建,做到项目策划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提高项目策划水平。  相似文献   

2.
将BIM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到铁路信号施工管理过程中,根据工程设计需求完成数据采集及整理,搭建信号设备模型构件库,完成基于BIM技术的可视化信号设备模型设计。本文以铁路信号机械室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可视化工程模型,通过碰撞实验实现线路冲突检查及优化,分析BIM技术辅助信号施工管理的优势。BIM技术的引入提高了铁路信号施工组织管理水平,为铁路信号施工阶段BIM技术的深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3D建模技术和互联网数据库技术将建筑工程构建成具有4D结构化数据库的工程数字化模型,数据粒度达到构件级,降低后期运营维修成本。利用BIM云平台实现对装饰装修工程量概算和成本控制,形成以BIM为核心的项目管理流程体系。通过对重大施工方案三维模拟,模拟出不同施工方案下的施工风险及施工成本最优方案,在保证施工安全、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利用三维模型对现场工人三维技术交底,实现建筑图纸的集成化和可视化,提高读图效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建筑工程行业信息化发展,BIM技术在铁路施工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基于传统铁路通信信号室内施工和BIM应用发展情况,介绍在通信信号室内施工中,应用BIM技术指导通信信号室内施工的情况。通过运用BIM技术建立房屋建筑模型,在专业机柜模型建立及线缆路径优化、设计图纸配线分析制表、室内线缆敷设建模优化调整、指导现场施工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开展应用,为铁路通信信号室内施工单位提高效率、降低损耗、节约成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BIM实景建模精度低一直是指导桥梁施工急需解决的难题。为顺利进行空间Y型钢箱肋拱桥施工并提高施工精准度和效率,以陕西省泾河大桥为研究对象,针对构件形式复杂、施工精度要求高的特点,融合BIM技术和倾斜摄影技术建立精细化、可视化模型,对桥梁施工进行全过程指导。结果表明:BIM技术应用可以较好地进行施工方案优化,利用BIM技术虚拟施工可以提前规避图纸问题,快速统计工程量,进行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此外,利用BIM+智能建造技术提出基于BIM的三维动态吊装监测技术,完美解决了施工高精度要求;对无人机倾斜摄影与BIM技术进行多源异构数据结合,可显著提高施工方案编制信息获取效率与准确性。研究结果为复杂桥梁工程结构的高效精准施工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BIM技术可覆盖地铁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为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等不同阶段提供及时、完整的信息,它以可视化、协调化和信息集成化为核心,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和建造质量。目前,我国地铁项目BIM技术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开展深入研究。以西安地铁9号线TJSG10标段3站2区间为研究背景,通过构建三维信息模型,侧重研究BIM技术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以及协调设计与施工之间的矛盾,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桥梁全生命周期建造水平,开展郑州—济南高速铁路(简称:郑济高铁)黄河特大桥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数字化应用研究。从设计端确定BIM设计及施工应用标准,建立整体结构LOD350精度BIM模型,开展设计出图及技术交底等应用。从施工端承接设计端BIM模型,开展深化设计及施工仿真等应用。基于BIM+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实现三维可视化的施工进度及安全质量管理,为项目开展及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通过信息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的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工地,助力施工管理方式全面升级。基于郑济高铁BIM项目的应用实践,形成了涵盖总体策划、标准制定、BIM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的全过程数字化技术路线,可为同类土建工程建设项目的数字化综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和推动BIM技术在我国铁路行业的应用,实现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管理的高效、经济及智能化,基于BIM技术,提出铁路工程连续梁桥施工管理系统架构:用于内部人员管理空间的C/S架构和用于施工人员使用的B/S架构;实现连续梁桥的BIM精细化模型构建、族库编码验证及传递、模型轻量化展示、碰撞检测、动态施工模拟、可视化技术交底。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预应力连续梁桥施工管理提供标准化的实施流程,同时可为我国铁路工程行业BIM技术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智慧工地和智慧建造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解决跨海大桥设计、施工、协同管理的数字化建设难题,以澳氹第四条跨海大桥设计连建造工程为研究对象,在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能力,解决了钢桁梁桥桁架结构、桥墩和主桥大节段钢结构设计深化问题,基于BIM技术实现设计计算交互与参数化设计、下部结构视觉化表达和配筋设计、三维碰撞检测设计;在施工阶段融合无人机倾斜摄影、全景监控技术实现基于GIS+BIM的基础信息化平台,融合PM管理实现GIS+PM的可视化、移动化项目管理,融合IOT技术形成BIM+IOT的“物联网”施工管理平台,打造BIM+智慧工地。结果表明,通过本次BIM技术在澳氹四桥施工阶段的应用,在桥梁施工、桥梁设计BIM新技术应用以及BIM+协助项目管理方面做出有益探索,节约成本约1 500万元,节省工期约57 d,在助力澳门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数字化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昌港口大道项目探索性地将BIM技术引入市政桥梁施工领域。采用Revit软件成功建立了市政高架桥模型,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实体模型,进行了设计图纸审核、工程量计算、可视化分析和技术交底、施工模拟分析、碰撞分析等工程应用实践,大大优化了施工方案,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工程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其中设计图纸的工程量计算对工程造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BIM技术作为一种变革性的生产工具将对建设工程的成本核算产生深远影响。此文在介绍BIM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在工程设计概预算中的应用和效果进行阐述。并对在设计概预算应用中的扩展进行论述,希望能把建立BIM信息模型前移到设计专业,实现BIM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结合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三期(东延伸)金海路站项目,运用BIM技术建立三维可视化施工模型,从控制施工风险、进度、安全、质量和施工全过程5D虚拟建造等5个应用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实践表明,BIM技术可以实现施工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在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城市地下空间建设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在铁路信号室内综合布线施工中,布线的工艺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如期施工并达到预期效果,是信号室内综合布线施工面临的关键问题。利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的三维可视化特点,对铁路信号室内机柜设备及线缆等建立三维模型,将室内机柜设备布置和配线等的二维设计图纸实行整合可视化,可以弥补施工图纸不足,提升图纸阅读效率。通过碰撞检查优化布线方案,减少在综合布线施工阶段可规避的损失和返工的概率。实现技术交底更加方便,达到优化室内布线布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施工进度作为项目管理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形象和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中,诸多问题难以解决,随着BIM技术的出现并不断发展成熟,利用其可视化的特点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减少资源浪费,达到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将BIM可视化技术引入项目进度管理,有助于提高进度管理效率。以进度管理为研究对象,从建筑施工的角度入手,重点研究BIM技术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中的进度管理应用问题。首先,对施工行业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和BIM技术的优点进行剖析;其次,对基于达索系统的BIM技术应用于施工项目案例进行分析,阐述BIM可视化技术的优点;最后,分析施工行业BIM技术推行工作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前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多集中在碰撞检查、管线综合、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施工模拟等技术管理层面,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并未真正发挥BIM技术的强大作用。将BIM应用扩展到施工作业实操阶段,让BIM技术延伸到地铁施工专业领域,帮助施工单位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提高效率,更加精细化控制建设项目,从施工人员、技术、计划及材料管理等方面深入阐述,为建设项目增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岭地形大型铁路工程施工组织精细化需求,利用BIM技术对大瑞铁路怒江特大桥在施工阶段的应用进行研究。明确了与BIM应用点相对应的模型标准,选择不同的BIM软件组合构建了地形、主体结构和临时设施模型库;采用BIM+GIS实现施工总平面图精细化布置,充分利用Delmia参数化优势对主拱圈总体施工方案和各专项方案进行优选,对重点工艺实现可视化交底;应用人机交互模拟、BIM+CAE、BIM+3D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安全质量管理。有效提升了项目的技术管理水平,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桥梁BIM技术应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实践通过BIM数据对西成客运专线阿房宫站项目所包含的构筑物、建筑设备、三维空间进行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监控和维护。BIM模型的搭建以站房建设为主,通过建立BIM模型,完成设计、碰撞检测、管线综合、施工模拟、漫游展示、图纸输出、工程数量统计及模型信息录入等内容。实现BIM技术在施工方、建设方、运营方中的推广,建立和完善站房BIM应用标准,为以后同类项目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保金沙江双线特大桥的安全、文明、高效、智能施工,基于法国达索BIM平台,运用CATIA构建桥梁地质、主要部件、钢筋与施工机具BIM模型,运用DELMIA建立人体工学施工仿真BIM模型,从桩基施工方案选择与优化、施工图纸校核与工程材料用量核算、三维技术交底、4D施工进度模拟、碰撞检查、关键施工工艺仿真、安全风险预警等方面入手,结合施工过程桥梁安全质量管理工程实践,深入研究BIM技术的应用价值,实现BIM地质模型的精细化构建,解决桩基施工方案选择与优化问题,实现桥梁精细化主要部件与钢筋模型的构建,解决施工图纸复核与材料用量核算问题,解决钢筋与预应力管道碰撞以及冷却水管与钢筋碰撞检查问题,实现DELMIA人体工学施工仿真模拟,解决安全操作空间分析与危险区域分析预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于铁路建设施工过程复杂且管理难度大,为提升企业对铁路工程项目的管控能力和项目施工过程的信息化水平,依托京雄城际铁路JXSG-7标段雄安站特大桥工程项目,基于BIM技术对企业级铁路施工管理平台进行研究。以雄安站特大桥BIM模型和倾斜摄影模型为基础,基于信息化集成管理理念,采用私有云+公用端模式的多层架构体系(MVC技术架构)、BIM模型轻量化、分布式存储等技术以及安全传输协议,构建施工管理平台,并介绍平台的项目管理、综合驾驶舱、项目施工管理功能模块(电子沙盘、进度管理、质安管理、费用管理、过程资料管理)等内容。该平台在施工过程中成功示范应用,将雄安站特大桥的施工进度加快了10%,降低了安全风险20%。同时,平台满足了企业对项目高度集中信息可视化管理和日常管理机制,实现了企业到项目一体化闭环管理,推动铁路工程施工智慧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析铁路接触网现阶段设计方式的不足。从BIM技术为接触网工程设计方案论证带来便利、采用可视化的参数化设计方式、实现接触网协同设计、为工程构件性能分析提供条件、创建各种"平、立、剖"图纸和工程量统计方面阐述BIM技术在接触网设计应用的优势。从接触网零部件模型、接触网装配模型和接触网项目模型方面探讨创建接触网BIM模型。从碰撞检查、生成施工图、工程数量清单和数据接口方面进行接触网BIM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