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乔南  周云 《中国电动车》2022,(1):128-130
文章主要以创新创业教育视角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其次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和工商管理专业的关系,最后从制定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整合人才培养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手段几个方面深入探究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对外经济贸易实务人才,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基础能力及专业能力.应该从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及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对外贸易事业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对专业人才的持续需求,但目前高校所培养的国际商务人才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高校特别是高职类院校根据国际商务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突破制约国际商务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培养国际商务创新人才理念,培养适合我国对外贸易事业发展的国际商务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不断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渐转变为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需要高职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同时,积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修行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落实我国中职教育关于双创能力培养的文件精神,在汽修专业教育中需要加快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技能人才。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汽修专业教育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汽修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开展校企融合实践教学、提高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加强高质量的教材建设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汽修专业教育的策略,以期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丽娟 《中国电动车》2009,(12):105-106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的专业人才,我们教师应注重提高教学与实践,积极实施创造教育,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并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现状,指出两者之间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要实现更好的互动,需要进行教学理念、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平台等方面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即将步入工作岗位、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特殊群体——职业院校学生而言,自然也就成了需要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重点培养对象。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建设项目,以促进创新、创业和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1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是从"接受继承"向"发展创新"转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但是  相似文献   

9.
共享经济是互联网信息时代,实现快速发展的一种体验型经济,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创业的支撑,人才是发展的首要资源,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需要通过共享经济实现资源共享.基于此,文章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分析了共享经济和创新创业融合发展的措施,并推动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齐欢 《中国电动车》2023,(10):115-117
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和创业(以下简称“双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高等教育纷纷将“双创”教育融入各类专业教育,培养更具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双创”教育融入各类专业教育,结合高职新商科专业,探讨高职教育中“双创”教育融入的具体措施,提出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加强产教融合、组织创业活动、加强教师培训等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通过对货代物流从业人员工作需求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分析,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港航物流管理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并制定出重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考核方案,期望能对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兴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生产和交易方式。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同时,“1+X”证书制度的实施也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文章指出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导入“1+X”证书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满足电子商务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教育与产业对接和融合,为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高职教育与生产一线结合紧密,具有非常多的创业机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很多高职院校也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使学生能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在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创业教育的成果转化率,创业教育现状是开花多,结果少。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其中存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现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指出了现有培养模式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并介绍了全方位贯通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原则、基本构思及相关课程设计等,以期通过“全方位贯通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弥补高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之不足,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5.
<正>1校企合作的意义校企合作是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使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人才共同培养单位,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在企业开辟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选择相对独立的汽车美容与装潢部门,与校内汽车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造就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开展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精诚合作、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的深度合作。学校"基地"项目建设可以推动在校学生的实践工作,校企合作共建"基地",为创新教育及实用化人才的培养而服务,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  相似文献   

16.
闫亚林  龙艳 《汽车实用技术》2021,(7):153-155,166
文章主要是在“1+X”证书制度视角下,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将“1+X”证书制度运用到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更有效地提高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基于“1+X”证书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是在已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实训考核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在实训过程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培养真正优秀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家鼓励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文件政策较多,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势在必行。本研究在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存问题基础上,以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要素分析为抓手,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与课程评价四个要素进行实践与研究,以期优化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我省省属普通高校一直为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地方经济提供智力支持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本报记者就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实践和大家一起走进哈尔滨商业大学。  相似文献   

19.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措施,不断丰富创业教育形式,构建开放式育人环境,使学生可以有充分的场所进行讨论、展示、宣传自我的创新创业内容,但是当前许多大学建筑单体主要满足日常教学,而校园的室外空间由于资金及运行维护的问题造成设施不完善,缺乏丰富多彩的空间层次和活动环境,更缺少了校园的自我特有的文化教育氛围,尤其是创业教育所需要的展示宣传空间较少。本文以大学校园内鼎信励志广场的景观规划为例,在保留校园原有可利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环境改造及功能提升,节省了资源开支,在设计中增加创业教育及创新创业活动场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校园的空间利用,使每个功能分区更加合理,使学生可以在校园中自由学习、交友、娱乐,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使校园景观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早是由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更需要注重学生创业、创新精神的培养。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浪潮的持续激进,人才需求的市场标准也越来越高,处于基层的中职毕业生更是如此。加之各高等院校的不断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