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城轨交通供电系统牵引变电所直流主接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轨交通牵引供电系统主接线方式的工程设计及运营经验,结合国内外直流快速开关设备的技术发展潮流,对国内常用的2种直流牵引系统典型接线方式从技术可靠性、运行灵活性及工程投资经济性3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城轨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主接线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主接线的可靠性评估为目标,采用基于邻接终点矩阵的最小割集法对其可靠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估。以某客运专线的牵引变电所主接线为例,对电气主接线中元件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利用Java程序开发出的最小割集程序分别对无桥式、内桥式、外桥式等3种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得出其可靠性和经济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春申牵引变电所是上海铁路枢纽内三大核心牵引变电所之一,其供电范围涉及既有沪昆铁路、沪杭高铁、金山铁路.沪苏湖铁路引入上海铁路枢纽后需利用春申牵引变电所,其供电可靠性成为各方关注焦点.本文针对春申牵引变电所的既有情况和上海枢纽内牵引供电格局,提出一种有利于运营单位维护管理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主接线优化方案,以实现高铁和普铁供电母线的分离;同时基于GO法对比分析了春申牵引变电所采用传统方案主接线和优化方案主接线的可靠性,为今后枢纽牵引变电所的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铁路业界推荐在铁路枢纽地区优先采用第三组牵引变压器的独立供电单元备用方案,以提高牵引变电所主接线的可靠性,但目前第三组变压器仍采用效率较低的手动投入方式,亟需对其备自投系统自动控制方法进行优化。通过对牵引变电所传统两路进线两组变压器主接线方案和两路进线三组变压器主接线方案的备自投系统控制原理进行对比分析,从细化主接线运行状态的判断逻辑着手,提出了两路进线三组变压器主接线方案下新型备自投系统自动控制方法。该新型备自投系统增设了中间运行状态,并将中间运行状态细分为过程态和初始态,基于此对该系统的控制原理进行详细论述。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案例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新型备自投系统自动控制方法具有可行性,仿真结果与其备自投系统的控制逻辑相符,可以满足备自投系统状态转换逻辑的唯一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陈琳  王黎  李宗昉  李金龙 《电气化铁道》2012,23(3):45-47,50
根据城轨交通牵引供电系统主接线的工程设计原则及运营经验,结合国内外整流机组、开关设备的技术发展,从技术可靠性、运行灵活性及工程投资经济性等方面对国内常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中压交流侧和牵引直流侧主接线形式进行详细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城轨交通牵引供电系统主接线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广州铁路枢纽拟建的广州牵引变电所,研究了其主接线冗余保护方案,分析了各冗余保护方案的运行方式和特点。广州牵引变电所主接线采用冗余保护后,能够满足运营单位不同天窗时间的日常维护、检修需求,可有效应对多种故障情况,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目前常用敞开式布置AT分区所主接线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其主接线方案的不足及各种改进方案,其中最佳接线方案供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中压环网设计基本原则和环线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自愈单环供电网的中压网路接线方案,以及配套的运行方式、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配置方案。从安全可靠性、经济性、可实施性、运营管理等方面对所提方案和既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该方案在满足系统安全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简化了一次系统接线和系统运行方式;较之既有方案,具有工程投资低,一、二次接线简单,便于工程实施和运营管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国内城市地铁大多选择接线简单、易于工程实施的开闭所方案实现主变电所资源共享。分析常规开闭所接线方案存在供电可靠性低、故障影响范围大的缺点。为提高开闭所的供电可靠性,提出一种新型同源双回线的优化接线方案。该方案优点在于当开闭所进线电缆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可自动切除故障,不会造成停电。论证了优化接线方案在工程实施中的可行性,最后介绍开闭所的保护配置方案,并提出采用带方向的数字通信电流保护作为开闭所后备保护,以满足继电保护选择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山西中南部通道铁路重载试验段沙峪牵引变电所,对同相供电技术的工程应用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主接线方案、运行方式、设备选型及总平面布置、保护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结合工程实际确定了单三相组合接线同相供电技术的工程应用方案,为同相供电技术进入工程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城轨车载视频播放系统媒体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两种管理方案,并对这两种管理方案进行分析对比,根据该系统目前实际情况,给出基于WebDAV通信协议的实用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客运专线运营调度系统总体技术方案早已通过铁道部发布,但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相关系统提供商的实施方案,还是具体项目的工程设计方案,与铁道部颁布的总体技术方案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运营调度系统的方案以及运营调度系统与相关系统之间的接口关系发生较大变化。重视现状,及时理顺、调整和整合运调系统与相关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客运专线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构建"陕煤入川渝"通道,以旬邑至汉中铁路为研究对象,对其建设方案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基于功能定位、运量预测、主要技术标准等要素,综合考虑主要经济据点及重点控制工程分布情况,分段对线路走向方案进行论证研究。其次,从工程地质、技术条件、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等方面系统考虑,采用RT-TOPSIS模型对各分段线路方案进行综合决策,生成各分段最优线路方案。最后,以综合决策结果为基础,对整体线路具体走向进行阐述说明。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新疆单线铁路土堤式挡风墙的防风效果,防止列车倾覆,提出只改变挡风墙的迎风侧坡角而背风侧坡角不变(方案1),以及挡风墙的迎风侧坡角和背风侧坡角相等且同步改变(方案2)的2种优化方案。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比这2种优化方案对列车气动力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列车处于静止状态下,方案1中挡风墙迎风侧最佳坡角为57°,方案2中挡风墙迎风侧和背风侧最佳坡角均为69°;在列车以20~120km.h-1速度运行的动态状态下,按方案1,为达到列车倾覆力矩为0的最佳防风效果,挡风墙迎风侧坡角也必须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按方案2,挡风墙的迎风侧和背风侧坡角基本不随列车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建议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方案2进行土堤式挡风墙坡脚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介绍车站设置降压变电所的方案:设置一座降压变电所方案,节能效果不明显;设置两座降压变电所方案,虽突出节能意识,但经济效果较差。提出一种降压变电所节能型主接线形式,将一座完整的降压变电所进行拆分-整合,体现更广泛的节能理念,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新线设计中,接轨方案的选择是决策阶段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接轨方案的选择主要是解决接轨点的选择和接轨方向的选择。本文通过对模糊综合评判的研究,为接轨方案的论证、优选提供一种量化的方法,以便做出较理想的线路设计。研究方法:从接轨方案选择的模糊性出发,确定影响接轨方案选择的各种因素,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各种因素从理论上给予模糊综合评判,得出各个方案的优劣性。研究结果:通过对新建铁路田东至德保线接轨方案的实例验算,提出了推荐接轨方案,证明了本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研究结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接轨方案的比选中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可为设计者提供决策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可从比选方案自身特点出发,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改进、优化。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轨车辆试验基地对直流牵引电源需求的特殊性,对4种能够实现DC 750 V和DC 1500 V两种直流电源供给的牵引供电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说明了4种方式的优缺点。对于设置2条试验线和1座静调库的试验基地,给出了其直流电源的实现方案。在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具体情况分析后,统筹考虑电源实现方式的选取,避免设备投资及安装容量的双重浪费。  相似文献   

18.
构成一种公钥加密方案的关键是找到一个带陷门的单向函数。Kocarev利用Chebyshev映射的半群特性,提出了一种混沌公钥加密方案。但是经分析发现其是不安全的,由于三角函数的固有周期性,使得攻击者很容易破解,攻击者在已知密文的条件下很容易解出明文。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该方案将Chebyshev多项式的状态空间扩展到实数域,从而利用Chebyshev多项式的半群特性构成具有单向带陷门的公钥加密算法,同时又可以避免上述已知密文的攻击。经过对其性能的研究发现,新方案是安全有效的;同时提出基于这种扩展的Chebyshev多项式的半群特性的密钥交换方案。  相似文献   

19.
邻近既有高铁新建线的地基加固会严重影响既有高铁运营安全,地基加固方案优选是近接工程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但目前针对近接工程地基方案优选研究较少。结合既有高铁近接工程特点,在综合考虑影响地基加固方案选择因素基础上,建立地基加固方案优选指标;提出基于三角模糊数-TOPSIS优选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新建曲阜至临沂线近接京沪高铁地基加固方案优选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近接既有高铁地基加固方案优选具有一定可靠性与实用性,不仅为近接地基加固方案优选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同时为建立近接工程类似项目的综合评价指标和优选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马来西亚ETS米轨干线动车组的运行线路及运用环境情况,着重分析了车辆主要技术特点及总体性能参数,详细阐述了其主要机械、电气系统与转向架等的设计方案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