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伟  周辉 《铁道建设》2005,(4):23-25
老庄河特大桥1^#、5^#墩墩身为竖向预应力混凝土双柱式矩形空心薄壁柔性墩,每个墩为双肢单箱单室矩形截面,每肢墩身中设置32束9Фj;15.24mm钢绞线竖向预应力束,采用连接器接长分段施工,钢绞线最长达到了31m。在墩身施工中成功运用分段拼装脚手架、分段提升钢绞线的施工技术,取消了一次连接,保障了工程顺利完工。  相似文献   

2.
目前广泛使用的1×7-15.24 mm-1 860 MPa低松弛PC钢绞线难以满足高、精、尖预应力工程的需要,而多丝大直径低松弛PC钢绞线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预应力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结合工程实例,介绍1×19-28.6 mm-1 860 MPa低松弛钢绞线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以期对以后类似工程设计及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上海轨道交通高架桥U形梁的技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应用U形梁的工程实践及相关试验研究,对U形梁设计的标准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工程实践表明,U形梁结构是非常适合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桥梁结构,能满足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环保、耐久的结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4.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3号主塔墩基础为40根Ф3.40m大直径钻孔桩,桩孔深度达105.5m,下伏基岩为软硬不均的胶结砾岩。此文从钻机类型、重型刮刀钻头与滚刀钻头的结构形式,以及滚刀钻头的刀具布置、刀头型式、使用效果等方面介绍Ф3.40m大直径深孔钻孔桩钻孔设备的选型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简述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机理及加固设计目标的基础上,介绍了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为了方便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框架节点的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编制了方便实用的计算程序JSWM,并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说明加固计算方法的合理性.提出了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框架节点的设计施工方面的一些建议,以供实际工程中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直径输水管道群顶管下穿既有铁路软土地基必然会引起铁路路基沉降和轨道变形,影响铁路行车安全。以顶管下穿既有京沪铁路工程为研究对象,对顶管下穿铁路引起的路基沉降和轨道变形规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提出软土地基沉降变形控制标准及加固方案、施工工艺参数及施工控制措施。通过现场监测成果,验证地基加固效果及其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输水管道群顶进施工引起铁路路基的最终变形沿铁路中心线呈"U"形分布,最大沉降量约为12.5 mm,大于最大路基面沉降和水平位移不应超过10 mm的要求。采用旋喷桩与袖阀管注浆相结合的地基加固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地基强度,减小了顶管施工对既有铁路的影响。整个顶管施工过程中,绝大多数监测点路基沉降值在3~10 mm之间,水平位移在2~6 mm之间,路基变形满足规定要求。该研究成果对新建构筑物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某铁路枢纽内新建铁路工程,由于平面条件受限,以路堤形式并行既有高速铁路桥梁通过。为减小新建路基工程建设引起既有客运专线桥梁沉降变形,保证运营安全,经技术比较,采用桩筏U形结构。运用Plaxis软件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基坑开挖、桩筏U形结构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基坑开挖及桩筏U形结构施工引起桥梁的隆起和下沉变形分别为1 mm、3 mm,两项变形叠加累计沉降2 mm,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锚固区钢绞线锈断对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黏结性能的影响,对6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进行静力拉拔试验.通过设计电化学快速锈断钢绞线、缓慢切割钢绞线和直接放张3种应力释放方式,研究应力释放方式、混凝土强度和箍筋直径对断后预应力钢绞线黏结性能的影响,揭示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黏结力沿纵向的分布规律,得到预应力钢绞线的黏结-滑移曲线以及试件达最大拉拔力时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裂缝分布形态.试验结果表明:钢绞线与混凝土的黏结破坏由拉拔端逐渐向自由端发展,应力释放速度越缓,试件初始损伤越小,拉拔过程中黏结性能越稳定;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增大箍筋直径均可提高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间的黏结强度;试件破坏形式主要为黏结失效或预应力钢绞线断裂破坏.本研究为完善锈蚀钢绞线与混凝土间黏结性模型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深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方法,对同一场地、同一地质条件下,直径分别为Ф1000、Ф1200、Ф1500的钻孔灌注桩进行了结构计算及内力分析,并作了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10.
大直径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新技术,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结合某公路大直径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失稳事故,从扩大头高度、扩大头直径、桩径比、桩间距等主要影响因素方面,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出桩间距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最大影响因素,同时对扩大头高度、扩大头直径、桩径比的合适范围进行了分析,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传统轨道交通车辆空调机金属壳体以达到降低车辆空调机组自重的技术目标,分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建立了空调机壳体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相关静态强度计算。对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的轨道交通车辆空调机组样机进行了振动冲击试验验证。仿真分析计算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能满足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有关标准为轨道客车空调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但各标准中关于新风量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结合国内外轨道客车新风量要求,从卫生角度对轨道客车新风量进行分析,并对国内现有轨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新风量进行计算对比,分析结果可为轨道客车空调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宁波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采用的类矩形盾构隧道为研究背景,分别建立类矩形盾构隧道和圆形隧道有限元模型,并对两种隧道结构的振动特性作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圆形盾构管片相比,类矩形盾构管片自振频率更高,对控制管片结构与轮轨振动的共振更为有利;无论是道床中心、隧道壁还是线路正上方的地面位置,类矩形盾构隧道的振动水平均要小于圆形盾构隧道;当振动由隧道壁向地面传递时,圆形盾构隧道的振动衰减得更快;考虑地铁设计选线因素,在地面建筑敏感点位置,类矩形盾构隧道可以减少Z振级3~6 dB。类矩形盾构隧道在自身结构和线路规划等方面对地铁振动的控制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SHA Duolin;LIU Jin;LIU Yu(CRRC Qingdao Sifang Vehicle Institute Co.,Ltd.,266031,Qingdao,China)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铁车辆车体设计知识重用率不足而导致研发周期较长的问题,提出集成实例推理技术和关联设计技术的地铁车辆车体快速设计方法。首先,构建地铁车辆车体主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建立地铁车辆车体快速设计流程;然后,研究基于实例推理的产品配置方法,以及基于关联设计的产品变型方法;最后,以地铁车辆车体为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升钢弹簧浮置板综合性能、施工速度和质量,满足施工期振动控制和既有线减振升级改造等需求,研发了一种预制式钢弹簧浮置板。系统梳理了预制式钢弹簧浮置板的研发背景,介绍了预制式钢弹簧浮置板系统设计和应用情况。经过理论分析、室内静载和疲劳试验,以及试验段建设运营及现场测试,验证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预制浮置板道床以其高品质、施工方便高效等优势正逐步成为特殊和高等级轨道减振技术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基于列车控制和管理系统(TCMS)的单轨车走行轮实时监测诊断系统的构成、基本原理和优势等内容。该系统通过与TCMS相结合的方式,对单轨车的运营提供了安全保障,减少了检修工作环节,降低了检修技术难度,为单轨车运维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大闭环控制方式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控制系统,以既有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系统为基础,加以适当改造,构建大闭环,通过对减速度的精确控制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力的精确控制。介绍并比较分析了大闭环控制方式的列车制动控制系统与既有列车制动控制系统的构成、主要功能和作用原理,从理论上推断出大闭环控制方式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控制系统能够显著改善列车的制动品质,实现列车精准定点停车。  相似文献   

19.
风速风向传感器能够实时准确可靠地提供风速风向数据,是确保风区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要素之一。兰新铁路大风具有风速变化范围大、风向变化快的特性,对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风洞模拟真实环境下风速风向改变的条件,对超声式和热场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强风仪分别进行动态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各传感器均存在风速跟随性误差,但均满足使用要求;热场式传感器的风向跟随误差较小,超声波传感器风向跟随误差相对稍大,且风向输出不稳定;风向改变角速度降低时,传感器风向输出波动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20.
从城市轨道交通轨行区施工管理现状出发,阐述在接触轨供电条件下,施工管理中固定区域防护模式存在的不足。为解决轨行区施工中资源利用率、施工安全等问题,提出了动态防护策略。介绍了动态防护区域模型的组成及其运行机制,并通过信息技术对该方法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