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面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运维支撑压力的激增,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运维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功能特性及常规检修运维过程,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运维数据资源的识别,阐述了车辆健康管理系统开发、智能化轨旁设备装配及检修运维信息系统的搭建。实现了远程传输数据和轨旁数据的采集、应用、协同,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形成车辆状态可视化管理、信息自动化采集、检查作业自动化触发,构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运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开发城市轨道交通移动运维管理系统,可使现场故障及时报修,运维人员快速、高效进行设备/模块维修、维护等。移动运维管理系统以设备/模块全生命运营周期管理为指导思想,按照实际运维操作方式,紧抓运维工单,实现维修全流程覆盖,为城市轨道交通运维工作提供统一管理平台,有效提升运维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系统的功能需求,并分析了IoTDB物联网数据库时序数据库在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系统中的适用性.基于IoTDB,提出了一种轻量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系统总体架构,该架构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对列车时序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降低系统运维难度和成本.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趋势和城轨信号系统运维现状,基于大数据平台并采用微服务技术架构体系,研发了一种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城轨信号智能运维系统,实现城轨信号系统的智能监测、故障诊断、健康管理与运维管理等功能,为信号设备生产作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能够有效减少运维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其运维面临各专业系统结构复杂、运维保障难度高等诸多挑战。传统运维体系下,主要以人工日常维护、设备盯控和应急处置为主,存在效率低下、成本高和跨专业协作困难等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多专业数字化运维体系。方法:介绍了多专业数字化运维系统的“业务数字化”和“数字业务化”过程以及系统架构;介绍了多专业数字化运维模式的组织模式和维修规程的优化内容;介绍了多专业数字化运维体系下一线工班、运维中心工班的运维模式;以应急抢修为例,分析了宁波地铁多专业数字化运维体系的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宁波地铁的应用实践结果表明:多专业数字化运维体系建设促成了宁波地铁运维管理模式的数字化转型;该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优化运维流程、提升运维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和降低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6.
段然 《电气化铁道》2023,(S1):190-193+196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备运营维护目前主要采用计划检修、故障检修模式,随着大数据处理、智能控制、BIM、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不断成熟,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备智能运维系统,实现故障智能诊断已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引入“设备画像”的概念,结合不同设备的特点、常见故障、检修维护内容,定义了能够描述设备状态的各类标签,为智能运维系统的构建奠定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运维面临越来越大压力.介绍了基于云平台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系统的平台架构和主要功能;结合青岛地铁的应用实际,总结了该智能运维系统的应用成效.该智能运维系统能够处理海量的设备监测数据,运维管理人员可根据现有和将来的运维需求灵活扩展其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运维面临越来越大压力.介绍了基于云平台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系统的平台架构和主要功能;结合青岛地铁的应用实际,总结了该智能运维系统的应用成效.该智能运维系统能够处理海量的设备监测数据,运维管理人员可根据现有和将来的运维需求灵活扩展其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时代的到来,智能运维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对设备运行管理、在线状态监测、远程故障诊断以及数据分析的需求,设计了一种融合多种运维平台、智能控制技术和现代大数据分析的供电设备智能运维系统.该系统集设备状态实时感知预警、设备全寿命管理、生产业务管控流程、专家分析为一体.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生产的管理需求,强化了对以设备设施为管理核心的生产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优化,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备和相关资源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下,我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均致力于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体系建设,需对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面临的痛点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介绍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的应用情况,提出将数字孪生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平台中。对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处理、“管用修”智慧管理业务流程的建立、信息资源的融合等问题提出了智慧运维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搭建了智慧车站平台、智慧维保平台的功能架构,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车站两级云计算平台在实时数据和业务整合上的方案。结果及结论:智慧运维需要在建设之初即应做好统一规划。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应用可以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感知水平,降低人工运维强度,提高运维质量,降低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11.
以宁波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出入段线类矩形盾构隧道为研究对象,在隧道内与地面布置加速度传感器进行同步测试分析,测试分为一列列车运行与两列列车同向并行运行两种行车工况。结果表明:两列列车同向并行运行工况与一列列车运行工况相比,同一测点振动加速度有效值明显增大;各测点振动加速度级在绝大部分频段均有增大,且在4 Hz处增大最显著;两种行车工况下,过车引起的振动由隧道壁向地面各测点传播过程中,呈波动衰减趋势,高频段振动传递损失较低频段大,大部分测点在5 Hz以内频段传递损失均出现负值,说明此频段附近振动加速度从隧道壁传递至地面有放大现象;两列列车同向并行运行工况对环境振动评价影响较大,在线路设计时,建议考虑列车会车对环境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AFC(自动售检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AFC系统车站级网络在新线施工和老线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发生穿墙凿壁、挖槽布线的情形,工程难度很大,对资金和工期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电力线通信(PLC)技术作为以太网通信的补充手段,在解决最后一百米通信上有天然的优势,是AFC系统车站级网络的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正常情况下,计轴设备故障不会对CBTC模式下的列车运行产生影响,但当计轴设备故障发生在特定情境下时,会造成故障区域道岔无法转换,列车进路无法排列,列车无法以CBTC模式或点式ATP模式运行,对运营服务造成严重影响。通过深入研究、分析该特定情境与计轴宕机的关系,并结合现有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可有效减小计轴CPU板宕机故障影响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宁波轨道交通始建于2009年,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后来者,却在近些年来以管理与技术创新为抓手,研发了类矩形盾构隧道、机械法联络通道等新技术,成为行业的引领者,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从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阶段的技术发展理念、创新机制、团队建设,以及对未来的建设规划等角度,对宁波轨道交通的技术创新成果和技术创新体系进行阐述,并对未来宁波轨道交通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宁奉城际各年度的衔接方式、线路长度、客流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而有必要深入研究并选择合适的运营组织方案。结合方案特点,从客流适应性、客流直达性、对相关线路影响、技术经济性、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推荐初近期宁奉城际与宁波3号线采用贯通运营,远期宁奉城际独立运营。研究推荐的运营组织方案获得专家及业主方的认可,目前宁奉城际铁路已按此设计并开工建设,相关设计成果亦纳入了宁波城市最新规划。  相似文献   

16.
结合国内外部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通信接口类型与传输系统容量需求,确定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17.
结合宁波市福明路跨铁路宁波东站斜拉桥索塔锚固区U型预应力筋张拉工艺模型试验,通过对索塔锚固区U型预应力筋施工控制研究,对此类预应力体系在斜拉桥索塔锚固区中的应用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宁波火车南站枢纽改造工程临时铁路桥(宁波桥)为研究对象,探讨自重初应力对格构柱高墩-连续板梁桥的全模态和缩聚模态的影响。在考虑自重初应力与不考虑自重初应力2种情况下,分别采用子空间法和缩聚模态法,求得宁波桥包含局部振动的全局模态和仅考虑整体振动的缩聚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自重初应力对宁波桥动力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轴向受力构件的局部模态,对整体振动模态几乎没有影响;2种情况下局部振动模态的频率差别很大,振型也有所差异;而整体振动模态的固有频率几乎是一一对应相等,振型也是一一对应相同。该结论对恒载自重初应力较大的桥梁动力特性分析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结合宁波市福明路跨越宁波东站(甬台温客运专线)斜拉桥工程实例,运用多点同步步履式顶推技术,将4000t大跨度钢箱梁顺利顶推跨越繁忙大型客站,整个顶推设备自成一体,在计算机控制下,实现顶升、顺桥方向移动,同时还可以实现横桥方向的调整,在顶推过程中对钢箱梁随时进行纠偏,确保既有线施工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轨交通项目的特点并基于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合同管理的经验,提出了城轨项目合同管理目标,即“规范化、体系化、动态化”:对宁波轨道交通起步4~5年来的合同管理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城轨项目合同管理在“规范与效率的平衡、合同管理与技术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合同管理与项目周期的紧密契合”等3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