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末看中国汽车工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汽车工业在进入新世纪以后 ,迎来了令人振奋的快速发展的新局面。继 2 0 0 0年汽车产量突破 2 0 0万辆之后 ,2 0 0 2年产量有望超过 3 0 0万辆 ,稳稳跻身于世界汽车大国之列。汽车工业向我们企盼已久的、成为国家支柱产业的目标大大迈进了一步。  近两年汽车工业的快速发  相似文献   

2.
新春贺词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上最跌宕起伏、最令人激动和最值得纪念的一年,中国汽车工业在遭遇世界金融危机、世界汽车市场整体下滑的形势下,逆市而上,一年增产500万辆,突破千万辆大关,凸显了中国对拉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总结过去10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实现了汽车大国的地位,站在了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开始向汽车产业强国迈进,未来10年,中国汽车产业将实现汽车强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上海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排头兵,完整见证了汽车这一事物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展的所有时刻,见证了沧桑巨变……上海汽车工业走过了坎坷波折的70年,这砥砺前行的70年,同时也是波澜壮阔的70年,更是不断奋进、取得新成绩和突破自我的70年。与此同时,上海以海纳百川之姿,引领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上海汽车工业70年,从汽车维修业起步,到"上海牌"小轿车年产量突破5000辆;从最早开启合资项目的谈判,到成立了我国首家合资汽车研发中心;从产销规模跃居全国第一,到走在"新四化"道路的前列,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缩影,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卷美丽篇章。  相似文献   

4.
2005年对于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是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年。本年度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以自主创新、能源转换为先导的一场革命正在孕育;在流通渠道和维修市场中垄断与反垄断斗争在自觉与不自觉的较量;结构创新、需求导向和解决产能过剩,正迫切需要体制和机制的改善;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还任重而道远。中国汽车工业同我国国民经济一样正面临着和平崛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汽车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自2013年,中国汽车年销量持续突破2000万辆,新车销售不断推动汽车零部件的需求,同时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零部件后市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为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强劲动力。目前中国基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和零部件售后服务体系,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汽车工业在过去十年内实现了快速发展,2010年汽车产销突破1800万辆,2011年有望突破2000万辆,这也使得能源与环保的压力日益严峻。在日前由经济日报社主办的“‘十二·五’中国汽车节能减排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传统能源、新能源两条腿走路是远近结合的战略路径,拓展新能源视野对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在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一系列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奇迹.汽车工业就是奇迹之一.我国的汽车工业坚持改革开放和自主发展相结合,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工业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的汽车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它不仅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成为国际汽车大家庭中举足轻重的成员.  相似文献   

8.
梁培国 《汽车运用》2005,(11):21-21
2005年9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司负责人郑重宣布,我国汽车工业的总资产和总产值已经双双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成为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这一发展成果,在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的意义。我国汽车工业这样迅猛发展的原因主要有3  相似文献   

9.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工作,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已于五月七日成立了。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汽车工业贯彻党中央调整、改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喜事,对汽车工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九八二年五月公司召开了董事会的第一次会议和公司成立大会,国务委员薄一波同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的成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次重要突  相似文献   

10.
<正>从2009年"十城千辆"示范推广,到2018年产销突破12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如何,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如何发展,这些都是关乎每个消费者的关键问题,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汽车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象征之一,也是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环境保护、低碳经济、降低能耗的理念为人们所重视。汽车工业  相似文献   

11.
1  企业信息化发展历史回顾汽车行业是我国重要工业部门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汽车逐步进入家庭 ,汽车工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 0 0 2年我国汽车产量达 3 2 5万辆 ,位居世界第 5位。汽车产品技术水平逐年提高 ,现生产的车型有的为国际 2 0世纪90年代水平 ,有的和国外同步生产。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 ,促进了汽车工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早在 80年代 ,各个汽车工业大企业就进口了大中型计算机 ,如一汽早在 80年代就进口了中型机 ,建立了计算中心 ,引进了有限元分析软件、统计分析软件及 CAD/CAE…  相似文献   

12.
赵英 《时代汽车》2008,(9):14-25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汽车工业奠基55周年。回顾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与教训,展望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对中国在21世纪争取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已于今年5月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是机械工业改组的一大喜讯。中国汽车工业公司采用经济办法对汽车工业进行管理。它的成立,有利于改变我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机床设备,机床工业的发展对我国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虽然是机床大国而非机床强国,存在的差距很多,其中机床的总体结构、人机操作界面的设计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车工业快速驶过了2003年,我们每一个汽车人都为这一年的高速发展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2003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中国汽车工业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勇于开拓,奋力拼搏,取得了对喜叫贺的业绩。上汽集团广大员工不负众望,在非典侵袭、持续高温和产能瓶颈的困难条件下,轿车销售继2002年突破40万辆之后,2003年将超过59万辆,同比增长40%以上,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 2004年,我国轿车工业仍然具备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从宏观经济背景看,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  相似文献   

16.
世博会是实现上海汽车工业新发展的良好契机,中国汽车工业面临一轮新技术的挑战。文章提出了市场发展是技术开发的根本,面对国内市场需求激增和全球竞争环境变化,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实现汽车产品开发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我从事汽车工业工作已50多年,从新中国汽车工业创建开始,我就参加了汽车工业的建设,亲历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些重要历程.我感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50年,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直到今天才见到光明.回顾这50年的发展历史,我认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有几个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吴勇 《汽车情报》2005,(32):4-6
自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一路高涨,不断突破人们的心理防线,最近更是突破70美元一桶的大关。油价的持续高涨给汽车工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2004年和2005年前10个月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状况也印证了国际原油价格攀升带来的压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的一句“燃油税的问题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让沉寂已久的燃油税再次成为关注焦点。燃油税一旦实施,不仅将改变我国汽车产业的结构,也将对有车族的有车生活产生重要影响。那么,燃油税的实施将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呢?本文拟对此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1994年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正式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产销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初跨人百万辆,短短的10年时间内,在2002年又跃升超过300万辆,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此前的40年.汽车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重要性正在逐渐显现.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对汽车产业而言,这不仅预示着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而且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中国人世的头一年,汽车市场需求出现了"井喷"式爆发,产销规模首次突破300万辆,增幅创出了自1993年以来的新高.轿、客、货车三大车型产销量均突破百万辆,特别是轿车增幅超过50%,市场份额跃居汽车行业首位.  相似文献   

20.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中国GDP的重要贡献产业,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即将突破1000万辆,有望成为世界第二汽车生产大国。作为汽车材料、零部件及整车的重要的测试指标,光老化及耐候性测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