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第三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在考虑影响接驳方式选择的个人、家庭社会经济属性的基础上,构建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选择模型.利用模型估计得到参数,通过计算事件发生比,分析变量对接驳方式选择的影响程度.用一个案例,阐述接驳方式选择模型的运用,结果表明:接驳方式选择模型适用于研究个体的出行决策,预测正确率达到70.5%.轨道交通接驳方式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吸引能力和扩大其影响范围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接驳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作用。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的抽样调查,分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出行中与之衔接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特征,阐述各种方式接驳的时间与距离分布及客流接驳的规律,进而对车站进行了聚类分析,以指导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道路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项Logit模型的轨道交通站点步行接驳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步行环境、出行时间、出行费用等出行特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多项Logit模型建立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模型,根据效用相当原则确定城市轨道交通步行接驳范围。根据某城市的某个轨道交通站点的调查数据,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该站点的步行接驳范围,与传统的接驳范围经验取值及意向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计算结果与调查统计结果较为一致。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是有效合理的,能够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规划、选址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城市轨道交通接驳过程中交通设施给出行者带来的约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感知评价模型(Rasch模型)。基于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问卷调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不同接驳方式对不同性别、年龄、收入,以及接驳过程满意度的个体产生的出行感知的影响,并从降低接驳难度角度提出接驳意见。调查结果表明,选择道路公交作为接驳方式时,道路公交的运输能力适配性、线网布局匹配性、运输准确性、运营时间匹配性等对不同的人有一定的感知难度;选择步行及自行车等慢行接驳方式时,人们对慢行标志辨认度、骑行环境障碍性、骑行环境安全性、骑行环境舒适性的感知难度较大;选择小汽车作为接驳方式时,人们对小汽车的停车便捷性、收费情况、停车场设置情况等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公共自行车交通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接驳方式。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处的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分为接驳和非接驳城市轨道交通两类,分别建立多元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其客流量,并提出基于用户满意度和车辆(桩)周转率的租赁点规模测算方法。以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部分车站为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靠性强,确定的租赁点规模合理、可行。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规划及建设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在公交体系中发挥骨干作用,有赖于各项换乘接驳设施提供良好的换乘条件和环境,使乘客便捷地到达或离开轨道交通车站。城市轨道交通与换乘接驳设施的高度协同是优化交通出行的必然要求。针对当下存在的不协同现状,通过建立协同机制进行协同规划、立项、设计和实施,保障在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上做到协同。以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望春桥站为例,具体分析换乘接驳设施的协同建设案例。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必须要有一套高效的接驳体系与之配套.面对居民“潮汐式”出行的现象,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均无法完全有效应对.提出了“折叠自行车+智能管理立体车库”模式的接驳新方案.具备占地面积小、投资少、存取方便、维修保养工作量小、运营有盈余、整洁美观等特点,是一种能够有效应对“潮汐式”出行的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案.  相似文献   

8.
交通衔接设施对于提高轨道交通客流集散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客流及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特征,进行数理模拟分析和推导,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衔接设施用地配置模型。以广州市为例,参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以及广州地铁的实际调研数据标定模型参数,确定各类交通衔接设施的用地配置指标,指导交通衔接设施规划和建设。通过对广州地铁已运营的214个车站的交通衔接设施规划实施评估及服务满意度调查发现:交通衔接设施用地已纳入法定控规进行严格管控并监督实施,近5年交通衔接设施的规划实施率从原来的21%提高到53%,乘客对交通衔接设施的服务满意度从原来的37%提升至76%,为广州地铁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便捷接驳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基于出行方式链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四阶段"法预测流程无法准确预测与轨道交通接驳的交通方式及换乘客流.借鉴基于活动的交通需求模型中利用出行链来解释人的出行行为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出行方式链的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方法.使用三层的Nested-Logit模型来模拟出行者选择轨道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接驳其他交通方式和预测各种方式的客流,建立了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链模...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铁车站的选址都远离城市中心,造成高铁站与城市交通接驳困难及旅客出行换乘的不便。对高铁中间站旅客的个人特征、出行特征及换乘特征进行了调研与分析,综合考虑旅客的换乘特征,建立了反映旅客随机喜好性的换乘衔接选择模型。创新性地对模型中的效应函数进行了改进,将拥挤度、换乘次数、候车时间及延误时间等服务水平变量作为判断变量,在计算时考虑进来。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有更高的拟合度,可更有效地反映高铁旅客的换乘选择行为,为改善接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合理规模机理及模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及经济规模扩大,居民出行强度和结构发生变化。交通需求的相对无限性和城市道路交通资源的有限性使人们关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合理的线网规模不仅是长度,而且是线路运营里程、输送能力、区域范围的需求辐射效应及多元化公交的有效整合。本研究着眼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相关特性及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提出轨道交通线网规模需求的梯度效应、弹性效应、平衡效应和综合效应机理;通过城市经济承受力、环境资源容量等外部约束条件的综合筛选,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优选规模方案;分析了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梯度效应、弹性效应、平衡效应和综合效应规模初步匡算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分析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鉴于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大好时期,但由于地铁项目投资巨大,工期长,而且运营、维护成本也很高,地铁不可能满足中国所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求,故而必然会转向采用投资较少的其他轨道交通制式.为此,介绍了欧洲大都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主要特征,重点阐述了德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各种制式系统,包括区域线、市域线、地铁、轻轨等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各方面情况,以供中国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巴塞罗那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线网规划特点及初期投资,分析有轨电车车站设置及车辆特点,发现车站设置受线路位置限制小,车辆速度高且采用低地板等新颖设计。总结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如地铁、通勤铁路、公共汽车)的无缝接驳、免费换乘等衔接优势,详细介绍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营管理,包括运营计划、票务制度。最后结合我国有轨电车发展趋势,提出线网规划充分考虑共线运营模式,结合既有道路合理布设站位并确定站台型式,注重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采取多样化票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的兼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交通衔接, 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涉及到是采用换乘方式还是组织列车跨线运行的运输组织模式的选择.从客流特征、运营管理、基础设施及设备兼容等方面对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的兼容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衔接方式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5.
多模式运营是应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多样化,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基于国外成功案例,提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实施多模式运营的内涵。从多交路、快慢车组合、跨线运营这3种运营模式的特点出发,研究各运营模式的形式分类、客流特征、影响因素等适用条件。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给出我国实施多模式运营的建议,提出规划阶段就预留多模式运营的基本设备设施条件的必要性,并从运营时间选择、空间设施改造等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输通道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综合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距离长、频率低的特点,基于非集计理论和纯选择行为抽样调查法建立综合运输通道内旅客选择行为的Logit模型.对京沪运输通道内旅客选择行为随出发时间和出行距离变化情况的模拟表明,中长距离的旅客对综合运输通道内客运产品的选择受出发时间影响较大,客运需求结构在不同时段存在显著差异,而短距离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受出发时间影响较小,此外各种运输方式的典型客运产品均存在优势运输距离范围.与京沪运输通道客运产品结构现状对比的结果表明,由综合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得到的结果能够反映通道客运需求结构的现状,并且能够解释由客运供需矛盾引发的购票困难等现象,从而为综合运输通道客运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客运产品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的客运一体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探讨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布局、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客运一体化的换乘布局、无缝换乘和票制协调。提出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同时.应注重实施“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的客运一体化”——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以常规公共交通为辅,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紧密衔接。  相似文献   

18.
在借鉴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接轨站设计与运营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上海轨道交通3、4号线接轨站运营上发生的问题,对城市轨道交通中两线接轨车站布置图型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的运营组织要求,构思了数种接轨站图型,分析了图型的特点与适用条件.剖析了已有的上海宝山路站和广州体育西路站布置方案,提出可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从效率角度谈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和运营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面对国内各大中城市正在掀起的轨道交通建设高潮,从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角度,阐述了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有关效率问题的看法,以及如何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效率的一些体会.并指出合理的线网规划是发挥效率的根本,合适的建设标准是发挥效率的保证,科学的运营管理是发挥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