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历了漫长的论证或博弈之后,北京第二机场项目终于确定场址上马了。与现有首都机场相比,第二机场距离市中心相当遥远,其距离天安门的直线距离46公里,大约相当于首都机场的两倍!如此远的机场其陆侧交通的衔接将成为一个突出的难题。现有的首都机场似乎可以充当参照物。首都机场2013年客流量将达到  相似文献   

2.
机场作为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具有规模大、车流量集中、交通方式多样、人员来往密集等特点。当前旅客不断提升的期望值、日益增加的运行压力以及业内激烈的竞争,促使机场运营方的角色从单一管理者向多样服务提供者转变。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机场的智能化管理,满足旅客多样化、精确化的服务需求,是目前机场地面交通经营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车辆引导、智能收费、实时定位等方面研究了首都机场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解决当前机场地面交通中遇到的排队时间久、机场巴士信息不明确等问题。此外,本文还规划出智能化管理将在简化流程、提升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航空需求,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机场改、扩建和新建大型机场的高潮。许多大型机场与城市中心距离(30~50km)越来越远。绝大多数机场的地面集疏运交通以高速公路为主要通道,汽车是主要交通方式。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程度不断增大,这样旅客(货邮)往返机场时间相应加长,更无法保证到达进出机场时间的可靠性。对于大型枢纽机场来说,运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单一道路交通方式将无法满足机场客货流地面运送的需求。如何改善大型枢纽机场地面交通系统,实现机场外部交通与航站楼的高效衔接己成为各国机场规划设计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费用低、占地少、污染少、舒适性好、准时可靠等优点,为提高机场地面交通服务效率提供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4.
相比较于机场层面的市场竞争,深圳机场与广州白云机场在地面交通方面的竞争目前还难分伯仲,深圳机场在地面交通接驳方面甚至略有优势。深圳机场水、陆、空全接驳的立体交通保证了珠三角城市与深圳机场的良好衔接,特别是在与香港国际机场的地面交通接驳方面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5.
<正>机场枢纽不同于铁路枢纽,它面向城市群服务;机场枢纽不同于港口枢纽,它服务于时间价值高的旅客及货物。提高机场的枢纽效率,发挥航空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作用和优势,必然依存于机场枢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优化衔接。解决好机场航线和机场地面交通网络优化衔接等两个领域的问题,才能使航空运输的快捷性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6.
孙铭训 《综合运输》2013,(12):90-90
北京市政府日前印发了《进一步提升首都机场陆侧交通运输综合服务水平的意见》,提出全面优化机场巴士线路布局和站点设置;推进机场巴士运营管理市场化;进一步缩小机场快轨行车间隔,提高舒适度;改进出租调度站管理服务;扩大电子收费新技术应用;构建三级交通信息提示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一个机场为节点,以机场的地面交通作为市场资源加以开发,并且做成18条线路的规模,差不多是组建了一个中等规模的客运公司,"空港快客"打破体制和机制的约束,在浙江省运管局的大力支持下,打开了一片机场地面交通疏运和道路客运市场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航空机场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做为机场地面运输服务的机场巴士,肩负着进出港旅客运送的任务也更加繁重。目前,国内机场通常做法都是由机场组织运输车队承担此项客运服务,大多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机场巴士都能秉承“安全、舒适、快捷、便利”的服务宗旨,热诚为广大旅客服务,受到广大旅客的欢迎和信赖,成为旅客进出机场的重要交通选择,同时旅客对机场巴士的优质服务提出了更多要求。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和探讨机场巴士运输服务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机场地面客运存在的问题目前…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建设海上丝路核心区和国家自贸试验区等新形势对海西城市群交通发展的要求,对接海上丝路战略要求,提出海西城市群交通发展总体思路和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即对外交通要加快打通西向通道和提高沿海通道等级标准、城市群交通要重视自贸区和干线机场与区域城际交通的衔接以及以东南航运中心建设为重点,推动城市群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包括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的关联性和差异性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换乘和共线两种衔接模式的具体运用方式。在换乘模式研究方面,结合实际分析了五种换乘模式和各自的特点和分别适用情况;在共线运营模式方面,介绍了其概念,运营方式和主要类型等,并绘制相应图形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分析。最终提出关于针对衔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并分析了以上两种衔接方式的特点。对今后都市圈的交通一体化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城市与城市群发展的概况,指出目前我国城市群交通规划中普遍存在协调发展机制不健全、规划前期研究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对城市群地区运输需求的调研,分析了城市间运输需求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规律。本文还从规划依据、发展目标、不同方式的功能定位、跨方式衔接、运营规划与补贴以及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等角度阐述了城市群交通规划的关键问题,分析了城市群交通规划不同于一般区域或城市交通规划问题的要点,提出了做好我国城市群交通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醒舆 《综合运输》2003,(1):20-23
近几年来,由于首都机场的航空运输业务增长迅速,机场的主要设施面临近期内将达到容量饱和的压力。北京市作为2008年第28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机场是确保奥运会顺利进行的重要航空运输基础设施,也是向全世界展现我国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精神风貌的窗口。为满足首都机场2008-2010年预计年旅客吞吐量4800万人的航空运输需求,确保2008年奥运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首都机场需要扩建增容。一、现有的容量不适应流量的发展首都机场于1959年3月建成使用,现有长度分别为3800和3200米的南北向的2条平行跑道和面积分别为26.8万(未含…  相似文献   

13.
<正>2010是规划之年,全国各地的交通规划部门都在忙着做新的五年规划。规划对于综合交通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今天的规划将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各种运输方式的线网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综合枢纽的衔接却是综合交通发展的软肋,因此我们一再强调衔接决定成败,建设综合交通体系的关键在一体化的综合枢纽。  相似文献   

14.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综合交通发展座谈会上,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成为一个主要议题。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各个行业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对于综合交通系统而言,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就是要实现交通一体化,使各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取长补短,以最少的资源占用实现交通高效率、高质量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15.
交通衔接系统和道路运行系统、公共交通系统一样,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的基础性设施,是城市内部各交通方式问及城市与周围地区之间联系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交通衔接系统,有利于提高城市客货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更好地为乘客出行提供便捷、快速和安全的运输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分析了浦东国际机场旅客特征和陆侧交通出行特征,并重点阐述了旅客陆侧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机场旅客出行意愿调查分析,为浦东国际机场陆侧交通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由于航空枢纽的特殊性,其陆侧交通特性与其他交通枢纽周边交通特性有着很大的差别,机场陆侧交通特性分析是网络规划的关键与基础性问题。本文从交通流的类别、分布以及高峰时间三个方面,对机场陆侧交通的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航空与陆侧交通客流关系分析的效率,本文基于大数据手段统计海量的航空客流和陆侧交通客流数据,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对航空客流和陆侧交通客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遍历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并增加算法运行次数的方法探寻隐含层最佳神经元个数。其次,保持航空客流数据不变,在时间轴上偏移陆侧交通客流数据,基于拟合系数设定评价函数,衡量航空客流和陆侧交通客流数据的匹配程度。其三,基于首都国际机场的实际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得到航空旅客乘坐陆侧交通方式提前到达和滞后离开机场的时间,并获得了航空客流和陆侧交通客流之间定量关系表达式,为机场陆侧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引入系统协同论,分析了基于系统协同论的城乡交通一体化内涵,从交通系统内部因素间的协调和交通系统与外部子系统的协调两方面介绍了系统协同论的交通一体核心内容;以系统协同论在双流县城乡交通一体化应用为例,介绍了双流县内部交通系统中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以及双流交通系统与外部子系统中城乡行政管理规划的协调,探索了双流县城乡交通一体化实施的具体方案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要充分发挥自身服务水平,必然离不开其他交通方式的配合,做好交通接驳非常必要。当前全国各个城市在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程中,均十分重视交通衔接这一问题。本文列举了北京轨道交通衔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析不同阶段交通接驳的工作重点、特色优势和建设成果;结合全国各个城市在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时期特征,归纳了轨道交通接驳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探讨轨道交通接驳在需求预测、后评价和保障机制方面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未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